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以西塘古镇为案例地,利用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通过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重游意愿的形成机制以及不同求新动机水平下旅游者重游意愿的差异。结果表明: 满意度和地方依恋对短期、中期和长期重游意愿均有显著影响,求新动机仅对长期重游意愿有显著影响,而目的地形象对重游意愿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求新动机对目的地形象与短期、中期和长期重游意愿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不同求新动机水平下,目的地形象对重游意愿的影响程度不同。即随着求新动机增强,目的地形象对重游意愿的作用得到加强。求新动机对满意度与短期、中期和长期重游意愿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不同求新动机水平下,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程度不同。即随着求新动机增强,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作用削弱。求新动机对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的关系不存在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2.
西南地区二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西南地区二叠系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它们代表11次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其中有6次可与欧美地区二叠纪海平面变化相对比,它们是伦纳德(Leonardian)早期、瓜达卢普(Guadalupian)早期、瓜达卢普(Guadalupian)晚期、卡赞(Kazanian)早期、鞑靼(Tatarian)早期和鞑靼(Tatarian)晚期的海平面旋回。研究表明,该区二叠纪相对海平面变化作为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同沉积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与欧美地区乃至联合古陆发展具反向效应,即具有以海侵型碳酸盐沉积序列为典型的主体海平面上升的特点。作者认为显生宙全球海平面旋回曲线的二叠纪部分总体具有两种类型或分支:其一是以海侵型碳酸盐沉积序列为主的反映海平面主体上升的特提斯型或华南型;其二是以海陆过渡—陆相海退沉积序列为主的揭示海平面主体下降的经典型或欧美型。作者强调,全球二叠纪海侵型全球海平面旋回曲线应以西南地区为代表。  相似文献   
163.
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文  寿绍文  杨金虎 《气象》2007,33(3):61-67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和上海)1960—2004年87个台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统计不同台站近45年逐年汛期极端降水量,运用E()F、鼢、趋势分析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平均空间差异较大;一致性异常特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最主要的空间模态,而南、北反向变化模态也是比较重要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可分为两湖平原型、北方型、沿海型及南方型4个主要的空间分型;各主要空间分区极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差异较大,但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除了东北部极少部分区域外,其余区域汛期极端降水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另外近45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各分区的周期振荡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4.
新寨锡多金属矿的找矿方法与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寨锡矿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锡矿床,在前期区域地质调查和化探工作基础上布置了综合物探方法.按照矿区外围就矿找矿的思路,应用电磁测深和双频激电法对工作区进行勘探,结果表明新寨工作区深部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电磁测深能够反映地下岩层展布形态和相关电性异常,激电测量能反映出该区幅频率异常范围及良好的矿体极化特征;再结合多种资料,多种专业的相关知识,可提高地质找矿分析能力,降低矿产勘查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165.
基于电火花震源的超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在我国的海洋区域调查以及工程地球物理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际勘探时,电火花震源间隔通常为厘米级,为电火花枪阵波场的数值模拟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在常规变网格有限差分算法的基础上,在电火花枪阵波场的数值模拟中提出了多重网格策略,实现了基于多重网格算法的电火花枪阵波场高精度三维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实验表明,相比于常规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基于多重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算法能够显著提高计算效率,降低内存消耗,同时还可有效地压制常规变网格算法中的虚假反射现象,实现电火花枪阵震源波场的高精度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66.
鉴于海底浅表层软黏土强度测试精细化程度不足的现状,引入流体测试中的流变仪,对青岛海域海底浅表层软黏土开展多组原状和重塑试样的不排水剪切强度试验,通过对比静力触探和微型十字板测试结果,验证了流变仪测试方法的有效性。基于流变仪试验结果,揭示了海底软黏土原状和重塑状态下不排水剪切破坏模式,探讨了海底软黏土不排水剪切强度和灵敏度随埋深及液性指数的发展演变趋势,评价了软黏土的结构性特征。最后,引入含水率与液限之比对海底浅表层软黏土重塑不排水剪切强度进行了归一化分析,为近海海洋开发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7.
近几年,河蟹人工育苗已成为我省沿海种苗培育单位的重要产业 ,随着育苗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所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各地又因地制宜发展起地下海水、浓缩海水的育苗生产,为搞清这几种育苗水体的水质特点 ,作者对这几种水体进行了分析检测,以服务于生产 ,为河蟹育苗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工作内容和方法1.1采样点自然海水采于营口市老边区三道沟和盘锦市二界沟;浓缩海水采于营口市青石岭育苗室及营口盐  种型苗水p CD营盐含量Tab .1 pH ,CODandnutritionsaltofeverykindofbreedingwa…  相似文献   
168.
记录了2010年5-10月及2011年4-8月在西沙群岛海域开展珊瑚疾病调查的结果,发现普哥滨珊瑚(Porites pukoensis)、扁枝滨珊瑚(Porites andrewsi)、蔷薇珊瑚(Montipora spp.)、杯形珊瑚(Pocillopora spp.)、鹿角珊瑚(Acropora spp.) 、菊花珊瑚(Goniastrea spp.)、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和滨珊瑚(Porites spp.)等共14种珊瑚主要出现了白化、白斑病、黑化、黄色炎症样病症、粉红颗粒状综合症等9种不同症状的疾病,目前该海域为珊瑚疾病的频发区。其中,普哥滨珊瑚的黄色炎症样病症和扁枝滨珊瑚的白化最为常见。普哥滨珊瑚黄色炎症样病症主要出现在永兴岛附近海区,患病部位存在大量黄色脓样分泌物,患病部位水螅体生长正常、萎缩或缺失,有时骨骼部分缺失,患病部位面积一般为0.02~12.00 cm2;该疾病由机械损伤或其他原因引起,因机械损伤引起的伤口一般在2~3个月可以恢复,其中小面积伤口的黄色物质可在10~20d内消失、伤口基本恢复正常,而其他原因产生的黄色物质需1~3个月才能消失,有的甚至在观察期内无明显变化。扁枝滨珊瑚的白化出现在七连屿一带的扁枝滨珊瑚分布区,该病存在整枝完全白化、局部大面积白化、散布白色斑点3种情况,白化部位水螅体缺失。本文为我国西沙海域珊瑚疾病的首次报道,可为今后开展西沙珊瑚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9.
黄河口海域调水调沙期间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受到包括自然和人为在内的诸多因子的影响,本次研究以2011年调水调沙活动对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为主,分析其短期内群落结构的变化。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均采用同样的站位取样,分别为1~18号站位,按照距离黄河入海口的距离分为4个梯级,为5、10、20和40km。研究结果显示: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分别渔获大型底栖生物73,72和85种,重要种的数量分别为13,1和16种;所有种类可以统计为4个门类,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其中,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占比重最大,而1982年其他学者对莱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的研究显示,棘皮动物和环节动物占比重最大,这表明近30年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产生较大变化;BOPA指数显示,前期各站位水质较高,中期和后期分别有2,3个站位受到中等程度污染;ABC曲线分析说明,调水调沙中、后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扰动较大;群落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表明,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其中,调水调沙中期有机物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而后期的较大影响因子为水深。环境因子并不是单一作用于生物群落,而是几个环境因子共同作用,包括有机物、硫化物、重金属Hg和As等;不同环境因子造成群落结构变动的原因较多,其一可能是海水透明度的下降造成大型底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受阻。本次研究重点表明,人类多元活动从短期和长期看对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动影响均较大,调水调沙活动对黄河口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栖息地作用明显,改变其水温、盐度、群落扰动等。因此,应当加强对该海域入海陆源污染物的控制,加强对海洋生态平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0.
基于GIS不规则单元划分及其地质信息提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星  陈守余 《云南地质》2002,21(3):308-315
地质单元(尤其是不规则单元)划分及地质信息提取是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的基础性工作,用通用型GIS软件完成这项工作时有许多限制。如何在较为成熟的商用GIS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专用于单元划分及信息提取的计算机系统,是更有效地进行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必须解决的问题。从这个目的出发,讨论GIS的不规则地质单元划分及地质信息提取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