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1篇 |
免费 | 1446篇 |
国内免费 | 6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4篇 |
大气科学 | 259篇 |
地球物理 | 404篇 |
地质学 | 2166篇 |
海洋学 | 540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198篇 |
自然地理 | 3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13篇 |
2023年 | 148篇 |
2022年 | 194篇 |
2021年 | 228篇 |
2020年 | 196篇 |
2019年 | 217篇 |
2018年 | 211篇 |
2017年 | 181篇 |
2016年 | 184篇 |
2015年 | 176篇 |
2014年 | 178篇 |
2013年 | 226篇 |
2012年 | 268篇 |
2011年 | 233篇 |
2010年 | 217篇 |
2009年 | 215篇 |
2008年 | 229篇 |
2007年 | 188篇 |
2006年 | 188篇 |
2005年 | 157篇 |
2004年 | 110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黄土高原黄土是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磁化率是黄土古气候研究的主要代用指标。然而,黄土地层磁学特征的主控因子依然存在争论。本文选取黄土高原中部的安塞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地层进行系统的磁学特征分析。安塞剖面在早全新世至中全新世早期(~10000~8500 a)黄土层中磁性矿物含量较低且呈递增趋势,中全新世(8000~3000a)古土壤层中磁性矿物含量较高,在中全新世中期(7000~5000a)达到最高随后呈递减趋势,晚全新世(3000 a以来)黄土层中磁性矿物含量很低并呈递减趋势。此外,地层的磁学特征表现出3次快速变化:6500 a前后,地层中磁性矿物含量迅速增加;4500 a前后和2700 a前后,地层中磁性矿物含量快速降低。通过与全新世降水和气温等气候因子对比发现降水量是控制安塞剖面中次生强磁性矿物含量变化的关键性气候因子,低温并不能增加地层中强磁性矿物含量,而高温则可能限制地层中强磁性矿物的形成。土壤中强磁性矿物含量变化对气候好转响应迟缓,对气候恶化响应迅速。 相似文献
962.
西沙群岛环礁海底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是环礁沉积地貌环境演化研究的重要指标。为了探讨永乐环礁晚全新世以来沉积速率的变化和常量化学元素垂向分布与变化特征,我们在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瀉湖内进行了详细的取样,开展了重力柱状样的AMS14C同位素测年和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永乐环礁晚全新世海底沉积物沉积速率约0.778mm/a;根据沉积物常量地球化学含量测试,CaO含量最高,其次是MgO,其他元素含量均小于1%,可以将常量元素组分分为5类。CaCO3含量和MgO/Al2O3含量比值都非常高,说明本区沉积物的来源主要为生物成因,极少量来自其他物质输入;与晚全新世气候相比,总体上永乐环礁瀉湖沉积速率随SST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963.
为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对黑鲷(Acantho pagrusschlegelii)(♀)×真鲷(Pagrosomus major)(♂)杂交F1代受精卵孵化效果及仔鱼存活的影响,作者采用试验生态学的方法比较不同温度(16、18、20、22、24、26℃)下杂交鲷受精卵的孵化率、畸形率、孵化时间、7日龄仔鱼的存活率;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10、100、300、800、1500、4 000、10 000 lx)受精卵孵化率、畸形率、孵化时间;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200、1 000、2 000、5 000、10 000、15 000、20 000 lx)7日龄仔鱼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在盐度为22条件下,受精卵最高孵化率(34.00%)和最低畸形率(16.65%)的孵化温度为20℃;在16~26℃范围内,温度与孵化时间呈负相关,与7日龄仔鱼存活率也呈负相关。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受精卵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孵化率为65.88%~71.88%;但大于800lx的光照会令畸形率上升(大于15.21%);另外,5000~10000lx的光照强度更适宜仔鱼生存,7日龄仔鱼存活率达到38%~40.75%。黑鲷(♀)×真鲷(♂)杂交子代最佳孵化温度为20℃,最适光照强度为5 000~10 000 lx。 相似文献
964.
在改进计划行为理论(TPB)模型基础上,引入人口特征和游艇文化变量,构建游艇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模型,以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作为数据来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检验影响旅游者参与游艇旅游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旅游者参与游艇旅游的意向较高;旅游者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游艇文化是影响其选择游艇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旅游者的行为态度、游艇文化2个变量对游艇旅游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均通过行为态度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游艇旅游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965.
文章利用RS和GIS技术手段对辽宁省瓦房店市1990—2015年的变迁过程进行监测,得出各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将各类土地利用信息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利用景观格局破碎度、景观分离度、景观优势度作为指标构建景观损失指数,并利用景观组分的面积比重构建海岸带生态风险指数。基于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平台,通过空间采样和插值方法得到区域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据此重构了瓦房店市1990—2015年的生态风险值变化过程。监测表明,1990—2015年期间,耕地、林地和滩涂呈减少趋势,水域和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其他类型变化幅度不大。虽然耕地所占总面积比例由45.37%减少至37.23%,但一直是瓦房店最主要的景观。25年间瓦房店生态安全总体呈下降态势,1990—2015年6时段的生态风险年平均值分别为0.211 9、0.200 3、0.203 2、0.194 9、0.209 7和0.209 1。在时间维度,1990—2005年和2010—2015年生态安全度下降明显;在空间维度,瓦房店市海岸带的李官镇-三台满族乡和谢屯镇-炮台镇的生态风险度高,西杨乡、东岗镇和驼山乡生态风险由极高降为高或中,生态安全度有所提高。研究表明,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瓦房店市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该区域未来海岸带要实现可持续开发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规划。 相似文献
966.
乌干达Albert湖凹陷是世界上最年轻的生烃凹陷,至今仍处于断陷伸展阶段,特殊的地质背景使其具有独特油气富集特征。为了预测Albert湖西部陡坡带的勘探潜力,利用地震、钻井等资料开展了凹陷构造特征研究,系统分析了陡坡带石油地质条件和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板式陡坡带油气侧向运移,成藏条件优越;台阶式陡坡带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成藏条件一般。运移和保存是Albert湖陡坡带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西部陡坡带一台阶是有利勘探区带,资源潜力较大。此研究对非洲陆内裂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7.
为了更好地预测区域内低阻油层分布,以岩心、室内试验数据及薄片资料为基础,对歧南断阶带明下段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主要包括低幅构造、复杂孔隙结构、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砂泥岩薄互层、淡水水入侵及钻井液污染6个方面。低阻油层地质成因包括构造、沉积及成岩作用3个方面,明下段沉积时期频繁而强烈的断层活动导致原生油藏发生淡水水侵,同时形成低幅构造,导致低幅构造型低阻油藏发育。受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变化影响,研究区内发育砂泥薄互层型及复杂孔隙结构型低阻油层。早成岩阶段较弱的成岩作用导致研究区发育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及钻井液污染型低阻油层。受以上3种因素影响,歧南断阶带明下段地层中低阻油层主要发育于与断层相接的低幅构造区域内的弱水动力区。 相似文献
968.
巴颜喀拉块体地壳结构多样性探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青藏高原内部地壳岩性的改造、岩性随深度变化及形变构造是探索研究地壳增厚、物质运动问题的关键.巴颜喀拉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地域广袤,通过对块体内中、东部不同区域的深地震广角反射/折射震相的综合分析,利用反射率理论地震图方法对不同性质震相走时及振幅特征进行细致的模拟计算,进一步研究巴颜喀拉块体内部不同区域地壳精细结构.结果显示:巴颜喀拉块体地壳厚度50~60 km、整体向西逐渐增厚,结晶地壳平均速度6.07~6.18 km·s-1、岩层速度大幅降低,壳内多强反射界面结构、但不同区域差异明显;东部若尔盖盆地地壳介质速度整体低速、壳幔边界较为清晰;中部玉树—玛多段下部地壳发现约6.8 km·s-1的\"高速度\"介质结构,壳幔边界不清、被改造为2~4 km厚的高速度梯度层,显示了巴颜喀拉块体内部地壳增厚、介质岩性结构被改造的差异性.地壳内部多组强反射、低视速度走时震相揭示了介质岩性的低速破碎、弱化蠕变以及可能的壳内解耦构造.局部地区下地壳的高视速度震相特征显示了青藏高原地壳改造增厚大背景下可能存在稳定的\"原始地壳\"结构残留或是与上地幔物质的浸入交流.巴颜喀拉块体内不同区域地壳增厚、岩性结构、结晶基底及壳幔边界性质被改造的多样性为深入认识青藏高原地壳形变及动力学过程带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969.
利用1960~2011 年的日降水资料,计算降水集中指数(Concentration Index,CI),分析中国区域降水集中程度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CI 指数可有效描述我国日降水集中程度;我国CI 指数介于0.575 与0.750 之间,平均为0.652,总体呈现出东部大、西部小,夏季大、冬季小的特征;44.17%站点的CI 指数表现出增加趋势,55.83%的站点表现出减少趋势,其中10.36%站点的变化趋势通过95%信度水平的显著性检验,CI 指数显著增大的站点主要分布在西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显著减小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东南沿海及青藏高原东部等地区;3~5 年是各子区域CI 指数变化的主要周期,与对应区域降水量的变化周期较一致;1970 年左右和2000 年左右是显著周期性变化出现较集中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970.
在去马赛克问题中,为了精确插值倾斜边缘并提高结果图像的整体质量,提出一种基于残余插值的卷积神经网络去马赛克算法.针对Bayer格式的颜色滤波阵列,插值绿色平面时,对于红蓝通道信息不全的问题,采用同通道邻近像素值近似代替,综合考虑3个通道的梯度,运用倾斜方向的边缘检测算子,将倾斜边缘分为不同方向的边缘分别插值.在插值完成后,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一步训练插值结果.在标准的IMAX数据集上,与目前流行的算法相比,本文算法视觉上更接近原图,具有更高的峰值信噪比和更短的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