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16篇 |
免费 | 1755篇 |
国内免费 | 23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38篇 |
大气科学 | 2006篇 |
地球物理 | 2674篇 |
地质学 | 5116篇 |
海洋学 | 1026篇 |
天文学 | 577篇 |
综合类 | 978篇 |
自然地理 | 13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181篇 |
2022年 | 450篇 |
2021年 | 529篇 |
2020年 | 449篇 |
2019年 | 539篇 |
2018年 | 602篇 |
2017年 | 521篇 |
2016年 | 608篇 |
2015年 | 491篇 |
2014年 | 638篇 |
2013年 | 561篇 |
2012年 | 539篇 |
2011年 | 619篇 |
2010年 | 579篇 |
2009年 | 542篇 |
2008年 | 498篇 |
2007年 | 507篇 |
2006年 | 377篇 |
2005年 | 308篇 |
2004年 | 294篇 |
2003年 | 294篇 |
2002年 | 304篇 |
2001年 | 279篇 |
2000年 | 312篇 |
1999年 | 404篇 |
1998年 | 342篇 |
1997年 | 348篇 |
1996年 | 288篇 |
1995年 | 252篇 |
1994年 | 299篇 |
1993年 | 227篇 |
1992年 | 179篇 |
1991年 | 137篇 |
1990年 | 108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103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35篇 |
1982年 | 40篇 |
1981年 | 31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6篇 |
1973年 | 7篇 |
1972年 | 9篇 |
1958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Dehydration melting of solid amphibolite at 2.0 GPa: Effects of time and temperatur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OU Wenge XIE Hongsen LIU Yonggang ZHENG Xiaogang ZHAO Zhidan & ZHOU Hui . Laboratory of Material in the Earth’s Interior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yang China . Department of Ge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China . Department of Ge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5,48(8):1120-1133
The dehydration melting of the natural rock at high pressure is important to investigating the magma formation in the earth’s interior. Since the 1970s, a lot of geological scientists have paid more atten- tion to the dehydration melting of the natural rock[1―5]. Previous experiments of dehydration melting and observations of fieldwork argued that the dehy- dration melting of the rock wa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fashion for the 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 rock[6―12]. The genesis of most … 相似文献
62.
氢气被认为是反应断裂活动最灵敏的地球化学组分之一。研究影响断裂带氢浓度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科学分析断裂带氢与构造活动关系的基础工作。本文基于河南内乡马山口断层气氢气浓度与辅助测项的连续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氢浓度变化与地温、气温、气压的相关关系,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氢气浓度日变化极值介于气温和地温之间,极值点靠近地温一侧。使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进一步证明,地温、温度对氢气浓度均有影响,但地温影响更显著,气压影响不显著。总体来讲,氢浓度会受到地温和气温的双重影响,但与地温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3.
Zhenghong Tang Samuel D. BrodyRuopu Li Courtney QuinnNan Zhao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2011,54(5):415-426
Local jurisdiction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ocally driven climate change actions and use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map local jurisdictions’ climate change policy efforts in three Pacific states - California, Oregon, and Washington.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indicat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ographic clusters and variations across jurisdictions. An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examine climate risk, emission stress, and socioeconomic context variables to detect influence on local climate change policy efforts. The explanatory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astal proximity, population density, vehicles emission, and education variabl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local jurisdictions’ climate change actions. Th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local organizational decision model research and can help local communities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climate change policies. 相似文献
64.
本文第一作者早在1985年就提出,潮混合效应控制着夏季黄海冷水团的边界及海面冷水分布(赵保仁,1985)。1987年又进一步通过水文调査资料和卫星图片给出了黄海周围的浅水陆架锋(或称潮汐锋)的分布及强锋区的跨锋断面中的温度、盐度和坏流结构特征,并指出夏季的黄海沿岸流在性质上属沿锋面运动的强流(赵保仁,1987a,b),而后又对黄海西部的陆架锋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査(赵保仁等,1991)。此外,他还指出黄海的强温跃层的形成和转移现象也与潮混合现象密切相关(赵保仁,1989)。因此,研究潮混合现象对阐明发生在黄海的多水文物理现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深入了解黄海的潮混合特征,作者把渤海、黄海和东海作为一个整体完成了一次精度较高的潮汐、溯流数值计算,在潮汐、潮流的分布方面,揭示了前人尚未阐明的一些特征。本文根据这些数值结果,计算了近最大潮流流速和层化参数,阐明了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潮混合特征及其对降温期黄海冷水团分布变化的影响。此外,还用 Sim pson等人(1981)的能量模式计算了南黄海西部的风、潮混合效率。 相似文献
65.
渤海湾环流的一次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对渤海湾的环流形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对渤海湾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海流调查。这次调查以Lagrange观点为指导,采用3种方法:海流计在固定站位连续测流;漂流板轨迹观测和“人工水母”测底层流。本文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及观测过程,并分析得出了渤海湾Lagrange余环流型大致是顺时针的结论 相似文献
66.
该文建立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 (HPGPC) ,明胶比浊法 ,氧瓶燃烧法三种分析方法考察海洋硫酸多糖药物几丁糖酯的稳定性 ,采用这三种方法分别考察几丁糖酯原料药在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及加速条件下分子量及分布宽度、样品中硫酸根含量及样品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三种方法均适用于几丁糖酯的稳定性考察 ,几丁糖酯在上述影响因素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7.
Jianbu Wang Zhaoyang Lin Yuanqing Ma Guangbo Ren Zijun Xu Xiukai Song Yi Ma Andong Wang Yajie Zhao 《海洋学报(英文版)》2022,41(6):31-40
Spartina alterniflora as an alien invasive plant,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coastal wetland of the Jiaozhou Bay. As of 2019,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S. alterniflora in the Jiaozhou Bay has reached more than 500 hm2. For this reason, combined with field surveys,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the invasion S.alterniflora in the Jiaozhou Bay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accurately identify S. alterniflora within the Jiaozhou Bay coastal wetland, we used a new m... 相似文献
68.
锦州湾表层海水微塑料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微塑料是全球关注的新兴环境问题,海湾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成为微塑料分布研究的热点区域。本研究以锦州湾为研究海域,于2017年10月布设了11个点位开展表层海水微塑料样品采集,在实验室采用湿式氧化法开展样品前处理,应用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分析鉴定微塑料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锦州湾表层水体微塑料平均丰度为(0.93±0.59)个/m3,微塑料数量占全部塑料样品的96.2%。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和聚乙烯,分别占55.0%和23.5%;线状和片状塑料的比例最高,分别占41.7%和26.2%;白色、蓝色和半透明微塑料分别占35.1%、26.0%和21.4%。受水动力条件和陆域河流输入等影响,锦州湾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北部偏高,向南部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9.
基于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布放在北极随海冰漂流的自动气象站和温度链浮标获取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北极高纬度区域的大气特征和海冰生消过程。根据海冰的漂移轨迹分为两个阶段分析,第1阶段,海冰主要向东南漂移;第2阶段,海冰主要向东北漂移。第1阶段观测的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6.6℃和93%,第2阶段观测的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29.3℃和76%,第2阶段平均气压高于第1阶段。海冰的漂移轨迹主要受到波弗特高压外围气流的影响。利用自动气象站漂移轨迹计算得到海冰漂移速度,与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海冰漂移速度比较显示,两者纬向速度更为接近。海冰在第1阶段以融化为主,海冰厚度略有减小,8月份海冰生长率为–0.11 cm/d;海冰的生长过程主要发生在第2阶段,1–3月生长率均超过0.9 cm/d,2019年3月海冰生长最快,平均生长率为1.3 cm/d,海冰的增长一直持续至观测结束。 相似文献
70.
本文基于现场观测的絮团粒径、悬沙浓度及水动力数据,研究了黄河口南部潮滩泥沙絮凝特征。研究发现,黄河口潮滩絮团粒径在25.42~264.44 μm之间,平均为95.20 μm。水体紊动对黄河口潮滩絮凝的影响存在差异,紊动对絮凝促进作用的上限约为Gl=3.76 s−1。紊动强度低于Gl时,紊动促进泥沙絮凝,絮团粒径随紊动加强而增大;反之水体紊动对絮凝主要起抑制作用,絮团粒径随紊动强度增大而减小。悬沙浓度对黄河口潮滩泥沙絮凝起抑制作用,同等紊动条件下高悬沙浓度对应的絮团粒径更小。黄河口潮滩絮团有效密度与粒径呈现负相关关系,沉速主要受粒径影响。本研究补充了对弱潮河口潮滩泥沙絮凝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