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9篇 |
免费 | 1599篇 |
国内免费 | 8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8篇 |
大气科学 | 411篇 |
地球物理 | 837篇 |
地质学 | 2363篇 |
海洋学 | 805篇 |
天文学 | 47篇 |
综合类 | 329篇 |
自然地理 | 5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163篇 |
2023年 | 148篇 |
2022年 | 224篇 |
2021年 | 302篇 |
2020年 | 254篇 |
2019年 | 274篇 |
2018年 | 215篇 |
2017年 | 196篇 |
2016年 | 207篇 |
2015年 | 259篇 |
2014年 | 249篇 |
2013年 | 335篇 |
2012年 | 289篇 |
2011年 | 285篇 |
2010年 | 294篇 |
2009年 | 288篇 |
2008年 | 282篇 |
2007年 | 287篇 |
2006年 | 278篇 |
2005年 | 250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04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观测数据,从环流特征、低涡演变等方面,诊断分析了2019年7月6~9日湖南中南部地区的一次致洪极端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具有显著极端性和“潇湘夜雨”的日变化特征,在副高长时间稳定、主体异常偏南的环流背景下,地面浅薄冷空气侵入,不对称的位涡分布、中低层持续较强上升运动促使低涡加强并长时间维持是造成湖南此次极端暴雨的主要原因。低涡加强时段与降水最强时段、正位涡中心与暴雨中心均对应较好。强降雨发展阶段垂直螺旋度维持“下正上负”分布特征,低层正值中心的大小与降水强度变化一致。湖南中部以南强雨带与低层正螺旋度大值中心均出现在南岭山脉北麓的陡峭地形区。水汽主要来源于边界层,925 hPa水汽汇合中心出现时刻、区域与暴雨发生时段、落区吻合,两支主要的水汽输送带分别来源于孟加拉湾的偏西气流和南海的西南气流。 相似文献
83.
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区植物与植被类型初查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通过对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区进行植物、植被类型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区内植物资源相对丰富,有植物185种,分属于56科;区内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植物群落趋向多元化,且稳定性增加;按照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并参考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工程区内植被类型划分为9种类型,即 2种天然植被类型和7种人工植被类型。根据当前所造林分多为结构单一的纯林的现状,认为今后在南北两山进行植树造林应考虑营造混交林,以提高林分稳定性和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并积极采用人工措施促进森林更新。 相似文献
84.
Trachysalambria curvirostris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shrimp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the Western Indo-Pacific. However, there is no information about its carotenoid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The carotenoid profiles including concentration, composition, molecular forms(free or esterified) and configuration(geometrical and optical isomers) of raw and dried T. curvirostris(Stimpson, 1860) were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ssessed. In the raw shrimp, astaxanthin and β-carotene were the two dominant carotenoids, which contributed 75.18%–88.86% and 2.86%–16.83% of the total carotenoid content. Traces of echinenone, canthaxanthin and astacene were also detected. The carotenoid content in the waste(80.28 mg/kg dry weight) was nearly two-fold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eat(49.69 mg/kg dry weight). Of the total astaxanthin in these shrimp, 85.18%–90.59% was esterified. All-trans astaxanthin was the predominant geometrical isomer followed by 13-cis, 9-cis, di-cis and 15-cis isomers. A mix of three stereoisomers was found in all parts and the percentages of meso(3 S, 3' R) and(3 S, 3' S) form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3 R, 3' R) isomer. Compared to the carotenoid content of the raw shrimp,only 26.17 mg/kg remained in the dried shrimp. Nearly half of the carotenoids were lost during the drying process. Substantial hydrolysis and isomerization also occurred. 相似文献
85.
86.
87.
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研究意义、历史及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个大面积低温成矿域之一,其面积之大(约100万km^2)、包含的矿种之多(Au、Hg、sb、As、P、Pb—Zn、Ag以及萤石、冰洲石、水晶、分散元素等)、矿床组成和组合之复杂全球罕见,是我国重要的Au、Hg、sb、As、Pb—zn、Ag以及多种分散元素生产基地。国内外学者对该成矿域进行了近30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许多有待深人研究的科学问题。本文回顾了我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各研究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同时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88.
深圳市东湖矿泉水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圳市东湖矿泉水是自然界十分稀少的锶—锌—偏硅酸碳酸复合型矿泉水,通过对矿泉水赋存地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并结合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东湖矿泉水形成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是构造作用和变质作用;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深部碳酸盐类岩石受热硅化变质而产生大量CO2气体,使得各种化学元素在含有大量CO2的地下水的溶滤作用下不断迁移和富集而形成该区地下水中良好的元素组合。在其特征成分中,偏硅酸来自裂隙渗透水的溶滤和岩浆期后热液水的作用,微量元素锶主要来源于钾长石、钙长石,锌则主要来自岩浆活动以及岩脉中的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铁镁硅酸盐矿物;并认为目前矿泉水含水层仍处于良好的地质环境保护下。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