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60篇 |
免费 | 1704篇 |
国内免费 | 25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95篇 |
大气科学 | 693篇 |
地球物理 | 1216篇 |
地质学 | 4217篇 |
海洋学 | 1687篇 |
天文学 | 79篇 |
综合类 | 635篇 |
自然地理 | 10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1篇 |
2023年 | 236篇 |
2022年 | 461篇 |
2021年 | 539篇 |
2020年 | 438篇 |
2019年 | 542篇 |
2018年 | 465篇 |
2017年 | 409篇 |
2016年 | 398篇 |
2015年 | 471篇 |
2014年 | 444篇 |
2013年 | 556篇 |
2012年 | 582篇 |
2011年 | 640篇 |
2010年 | 580篇 |
2009年 | 582篇 |
2008年 | 518篇 |
2007年 | 458篇 |
2006年 | 424篇 |
2005年 | 398篇 |
2004年 | 308篇 |
2003年 | 193篇 |
2002年 | 212篇 |
2001年 | 174篇 |
2000年 | 166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8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影响中国降水的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影响中国降水的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表明,1951—2005年影响热带气旋的频数呈减少趋势,近10年其频数最小;近55年来影响热带气旋中超强台风的频数显著减少;5—11月是热带气旋影响中国的主要时期,7—9月为活跃期。影响热带气旋的源地主要有3个,源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和季节变化。影响热带气旋的路径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南北移动。影响热带气旋的影响期约为5.6个月,近55年其影响期呈缩短趋势,夏秋季的影响天数较长,冬春季较短。影响热带气旋频次的空间分布呈带状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中国台湾省受热带气旋影响最频繁。影响热带气旋的年平均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12.
213.
黑土层厚度是评价东北黑土区土壤质量的重要参数,但其厚度的空间分布及多年变化情况仍然不够明确.针对东北黑土区第二次土壤普查的61处典型土壤剖面进行了现状实地调查,并对黑土层厚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东北黑土区黑土层厚度平均减少了12cm,平均减薄速度为0.32cm/a.四省(区)黑土层减薄厚度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吉林(23.65cm)>辽宁(11.83cm)>内蒙古(10.33cm)>黑龙江(6.83cm).吉林省黑土层减薄厚度和比例最大,生态风险最为严峻.吉林省黑土层厚度变化值与气温升高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随着气候变暖,土壤有机质下降明显,黑土层的厚度也呈减薄趋势.研究表明,水蚀作用也是黑土层厚度减薄的重要影响因素.未来应加强黑土层厚度判定和黑土层厚度空间制图等方面研究,对指导黑土地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4.
基于MODIS-NDVI、DEM和气象数据,分析柴达木盆地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特征,并与降水、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蒸散量和海拔进行相关、偏相关或叠加分析,探讨FVC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FVC整体自东南向西北内陆呈半环状递减,FVC集中在20%以下,人类活动及径流等打破植被地带性规律;2000—2015年FVC明显改善,广泛分布于盆地中西部地区,2001—2002年年际变化最显著;FVC与降水、相对湿度以正相关为主,与温度关系不显著,与日照时数和蒸散量主要为负相关,降水对FVC贡献最大,温度通过影响蒸散量等间接影响FVC,而土壤蒸发对蒸散量的影响大于植物蒸腾;FVC与等高线空间分布较吻合,FVC在2 800~2 900 m和4 600~4 700 m出现两个峰值,4 700 m以上FVC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215.
基于日本KiK-net强震动观测记录,以提高计算震中方位角的准确性为目标,研究记录参量(加速度、速度、位移)、计算时间窗和滤波频带对偏振分析方法计算震中方位角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研究的地震数据条件下,采用位移记录、计算时间窗为1s、滤波频带取0.1~20Hz时,可以获得最佳的震中方位角计算结果,震中方位角的计算偏差为45°时所占比例为88%。 相似文献
216.
本文首先对等效框架模型、多竖直杆单元模型作了改进.然后应用改进等效框架模型、改进多竖直杆单元模型及分层壳单元模型,对不同轴压比的三片剪力墙构件模型与一个14层筒中筒结构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多竖直杆单元模型在所有情况下均可取得较好结果,是适用性较强的剪力墙非线性单元模型;多层壳单元模型... 相似文献
217.
由于降雨诱发,云南哀牢山地区浅层滑坡时有发生。本文通过获取该区某一滑体上部与滑带处残-坡积土试样,利用KTG全自动三轴剪切仪,在剪切速率为0.5%/min条件下对残-坡积土应力-应变关系、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滑体土与滑带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在塑限含水率之前呈加工软化的形态,而在塑限含水率之后呈加工硬化的形态。两种土的强度参数随含水率的增大而衰减,但是滑体土强度参数衰减速度较快。内聚力与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变化规律,较好地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和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18.
219.
利用2010年7月22日苏皖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数值模拟输出结果,考察了模式对MCC的模拟能力,并对模拟结果做了动力和热力诊断分析,以揭示盛夏江淮下游MCC的特征。结果表明:1) 三重嵌套网格距为3.3 km的区域WRF模式的模拟效果较佳,结果与实况一致,并可利用模拟降水的范围及强度来确定MCC的位置及演变。2) 此MCC维持约10 h,其南北不对称,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而随之北抬。MCC核心区对流层低层有水汽丰沛的入流,并有强辐合区,呈对流不稳定层结;中层有深厚的强上升运动,并因凝结潜热大量释放呈中性层结;高层则有出流;MCC核心区对流降水非常强。3) 在垂直剖面上,该核心区散度存在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柱状结构,此配置有利于强对流维持和加强,中低层以上有深厚的强上升气流柱,这些都是MCC核心区存在强对流的标志。该MCC的螺旋结构表明其中的强对流高度有组织。 相似文献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