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2篇
  免费   3035篇
  国内免费   4350篇
测绘学   1787篇
大气科学   2020篇
地球物理   2355篇
地质学   6956篇
海洋学   2797篇
天文学   261篇
综合类   1261篇
自然地理   2120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824篇
  2021年   968篇
  2020年   786篇
  2019年   947篇
  2018年   880篇
  2017年   801篇
  2016年   748篇
  2015年   921篇
  2014年   860篇
  2013年   1032篇
  2012年   1136篇
  2011年   1166篇
  2010年   1039篇
  2009年   1085篇
  2008年   1012篇
  2007年   834篇
  2006年   791篇
  2005年   683篇
  2004年   470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425篇
  2001年   332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为解决目前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站位编码不统一、不唯一和不稳定等问题,提高监测数据应用水平和海洋信息化能力,文章参考我国渔区编码规则,基于海洋环境监测站位的地理坐标设计站位代码,并以山东省海域为例具体说明。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代码由监测区、监测小区和监测点3个部分组成8位阿拉伯数字,将海域按经、纬度各30′划分监测区并顺序编码0000~9999(第1~4位),将每个监测区按经、纬度各3′划分监测小区并顺序编码00~99(第5~6位),将每个监测小区按经、纬度各0.3′划分监测点并顺序编码00~99(第7~8位)。该代码设计规则仅与监测站位的地理坐标相关,具有统一性、唯一性和稳定性,且容量较大,可满足我国海洋环境趋势性监测和绝大部分海洋环境业务化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52.
近些年来,团水虱(Sphaeroma spp.)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持续爆发已成为天然和人工红树林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海南、广东和广西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目前国内有关红树林湿地团水虱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较少,而明确团水虱的生物学特征是研发其防控技术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总结了团水虱危害中国红树林的现状,团水虱的种类、分布和生活史,以及繁殖和聚集的季节、繁殖方式、营养物质偏好等,以期为团水虱的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支撑.  相似文献   
953.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is a popular data mining technique, and i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astronomical tasks, especially in stellar spectra classification. Since SVM doesn’t take the data distributio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therefore, its classification efficiencies can’t be greatly improved. Meanwhile, SVM ignores the internal information of the training dataset, such as the within-class structure and between-class structure. In view of this, we propose a new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VM based on Within-Class Scatter and Between-Class Scatter (WBS-SVM) in this paper. WBS-SVM tries to find an optimal hyperplane to separate two classes. The difference is that it incorporates minimum within-class scatter and maximum between-class scatter in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into SVM. These two scatters represent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training dataset,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WBS-SVM ensures the samples in the same class are as close as possible and the samples in different classes are as far as possible. Experiments on the K-, F-, G-type stellar spectra from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 Data Release 8 show that our proposed WBS-SVM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ies.  相似文献   
954.
黑河下游河岸林植物水分来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分析黑河下游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植物木质部水及其不同潜在水源稳定氧同位素组成(δ18O),应用"同位素质量守恒多元"分析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潜在水源对河岸林植物的贡献.结果表明:在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在河水转化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及水分在土壤剖面再分配的过程中均存在强烈的同位素分馏.对植物水δ18O而言,胡杨、柽柳和苦豆子的δ18O分别为-6.43‰、-6.28‰~和-6.61‰,较苦苣菜(-5.14‰)和蒲公英(-5·52‰)明显偏负.柱状频率图显示胡杨最多能利用93%的地下水,柽柳最多利用90%的地下水.而苦豆子97%水分来源于80 cm土层范围内的土壤水.除0~20 cm土层内的土壤水外,苦苣菜和蒲公英可能还有其他潜在水源.即在黑河下游天然河岸林乔木和灌木较多地利用地下水,而草本植物仍然以地表水为主.  相似文献   
955.
刘敦一  耿元生  宋彪 《地球学报》1997,18(3):226-232
冀西北地区出露的太古宙变质岩系是华北地台北缘麻粒岩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本区古老的地壳形成于2900Ma左右,为玄武质成分。古老地壳的熔融再造作用主要有两期,一期发生在2780~2761Ma期间,产生了研究区西部广泛分布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另一期发生在2561~2503Ma期间,形成在宣化-赤城一带广泛分布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此后,在2500~2400Ma期间发生了区域麻粒岩相变质改造,使部分岩石的同位素体系重新设置。  相似文献   
956.
宋鹤彬 《地球学报》1997,18(3):282-289
根据盐盆的演化历史,水化学组分H,O,S,B等同位素组成综合分析,该浓卤水具有海,陆相混合型卤水的特征,一些元素的富集是在成盐成卤晚期由外来卤水和地层水流入盐盆混合并溶解盐层,在蒸发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57.
通过现场取样、显微镜检、细菌培养、组织病理、电镜观察以及PCR检测等研究手段,对2008年9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某梭子蟹养殖塘混养的脊尾白虾"白浊病"进行了系统的病原学研究。结果表明,病虾体色发白,反应迟钝,血淋巴液呈浊白色,严重患病白虾血淋巴中的血细胞几乎没有或者极少,代之以大量与血细胞形似的寄生虫;组织病理切片及电镜观察发现,病虾心脏、肝胰腺、肌肉、鳃部等组织寄生有大量单细胞寄生虫,该寄生虫虫体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及宿主临床症状与本实验室之前研究报道的感染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的血卵涡鞭虫类似;采用已建立的针对血卵涡鞭虫ITS1基因的引物对"白浊病"病虾的血淋巴样品进行PCR检测,可扩增出585bp左右的特异条带。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确定该寄生虫为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有关脊尾白虾感染该寄生虫的报道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958.
Cd~(2+)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毒性及蓄积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生动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在6个浓度下Cd2+对青蛤的急性毒性进行测定,经回归分析后,得到Cd2+对青蛤96h半致死浓度为20.09mg/L,安全浓度为0.201mg/L。分别对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下Cd2+在青蛤体内不同组织的蓄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半致死浓度条件下,168h青蛤各组织Cd2+的含量依次为肌肉内脏团鳃;而在安全浓度下,其结果为内脏团鳃肌肉,内脏团对于Cd2+富集能力远高于肌肉。讨论了青蛤的养殖环境及产品检验等问题。  相似文献   
959.
对500个成体青蛤分别用鳗弧菌和生理盐水注射,在感染后3h、6h、12h、24h和36h分别取不同处理组的肝胰脏、鳃和闭壳肌组织,测定上述样品的碱性磷酸酶(AL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分析鳗弧菌对青蛤体内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鳗弧菌感染组的ALP与ACP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脏鳃闭壳肌,其中青蛤肝胰脏和鳃组织中ALP和ACP活性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并且在12h时达到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而青蛤闭壳肌组织中侵染组ALP和ACP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鳗弧菌对青蛤的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对其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960.
于2006年5-11月对东海泉州湾赤潮监控区四个监测站位开展赤潮常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别以各站位23项水质理化生物环境因子指标为自变量,相应赤潮藻类优势种的细胞密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各站位优势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等的细胞密度多参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所有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都接近于1,方差分析的结果均为回归极显著,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作为相应赤潮优势种细胞密度预报方程的高度有效性,将对今后泉州湾的赤潮预报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