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0604"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与诊断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采用非静力MM5( 3.5)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7月14-15日湘南-粤北0604(BILIS)台风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结果发现暴雨区始终位于不稳定能量高值区域,并存在对流不稳定及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两种机制.强降雨中心附近非地转湿Q*散度是正、负相间分布,暴雨中心在低层对应非地转湿Q*散度负值中心,在高层对应正值中心,并位于次级环流低层上升支一侧.次级环主要是由风的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差异效应造成的,其次是非绝热加热作用,且与暴雨的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312.
山东半岛一次强降雪过程的中尺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V3.6对2005年12月3日影响山东半岛的一次强降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中中尺度重力波(MGW)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且通过非线性平衡方程(NBE)对高分辨率模式数据进行诊断分析,较详细地说明了非平衡流的出现而引起的地转适应过程以及地形强迫对重力波产生和发展的作用,和它们对强降雪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这次强降雪过程中的中尺度重力波波长约为100km。相速约20m/s;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太行山的地形强迫与非平衡流是其产生的首要机制,而冬季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海洋的热力作用也是造成区域性强降雪的一个重要原因。非线性平衡方程(NBE)对于非平衡流的诊断在确定波动产生区域方面有比较好的指示作用;通过对波动的结构以及维持机制的分析,这次过程中的中尺度重力波符合波导条件和Wave-CISK理论框架,波动能够从环境场中得到足够的能量从而维持相当长时间,从而造成这次罕见的连续性强降雪过程。  相似文献   
313.
冷空气入侵对0509号台风“麦莎”变性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地面和高空的实况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FY-2C卫星云图资料,并通过中尺度Barnes滤波和物理量诊断分析,对台风“麦莎”变性过程进行研究。采用非静力平衡的中尺度模式MM5(V3.7)对“麦莎”北上变性,影响京津地区降水的全过程进行了60h模拟。结果表明:“麦莎”登陆北上过程中,西北侧冷空气先随着“麦莎”环流由北向南旋转,尔后冷空气又从台风低压中心的偏南侧向北侵入,逐步侵入“麦莎”暖心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对流层中高层不断有系统性的冷空气倾斜向下补充,冷空气从对流层低层侵入台风环流,最终使“麦莎”变性。在接近华北地区时,“麦莎”云系发生分裂,偏西侧云系的出现和发展与低层850hPa流场上中尺度辐合线的产生密切相关,其中冷空气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1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7输出结果,对2005年8月16—17日发生在华北的一次暴雨过程的成因做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雨产生过程中有干冷空气的入侵,对这次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高层干冷空气的侵入有利于低层中尺度气旋的发展,使暴雨过程得以维持和加强。  相似文献   
315.
中国Q矢量分析方法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1,他引:23  
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Q矢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及研究工作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也具体给出了每一种Q矢量的计算表达式及以其散度场作为强迫项的ω方程的计算表达式,对每一种Q矢量分析方法的特点给予了简单介绍和说明,最后也提出了对未来Q矢量分析方法应用与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16.
MSE准则下岭-主成分组合估计与LS估计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测量平差Gauss—Markov模型中岭-主成分组合估计与LS估计的比较与选择问题。首先在均方误差(MSE)准则下对岭-主成分组合估计与LS估计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岭-主成分组合估计优于LS估计的椭球条件;然后运用Monte Carlo方法对这些条件进行了假设检验;最后通过数值实验说明,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当原假设被接受时,可采用岭-主成分组合估计对LS估计做出比较有效的改进,当原假设被拒绝时,应该仍采用LS估计。  相似文献   
317.
2008年12月两次强寒潮过程的等熵位涡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田秀霞  寿绍文 《气象科学》2013,33(1):102-108
利用2008年12月的NCAR/NCEP逐日6h再分析资料,对本月发生的两次强寒潮事件(分别简称为过程Ⅰ和过程Ⅱ)进行了等熵面位涡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寒潮过程的爆发时间均可用低层位涡扰动的时间曲线的转折点来确认;(2)两次过程中在寒潮爆发时,都存在明显的高位涡值向下传播特征,过程Ⅱ明显于过程Ⅰ;(3)等熵面分析可跟踪寒潮强冷空气活动,等熵面位涡演变反映了高、低层冷空气的分布及活动状况;等熵面位涡高值区代表冷空气范围,等位涡线密集区代表冷暖空气对峙.寒潮爆发时,等熵面上高层高位涡向下向南传播,导致高位涡强冷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拉伸,正涡度增强.  相似文献   
318.
SWAN系统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栋  郭煜  寿绍文  钱鹏 《气象科技》2013,41(2):326-333
对2011年7月25-26日镇江市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稳定指数和垂直风切变进行分析,利用SWAN系统研究CAPPI回波和液态水含量的相关演变特征,并检验SWAN系统下TITAN风暴识别和追踪技术的精度和水平,得出结论:7月25-26日镇江市暴雨天气过程有着较好的动力、水汽、层结不稳定以及垂直风切变条件,构成了产生大风暴雨天气的有利环境场.两个降水集中时段风暴特征有所不同,第1阶段为飑线影响,第2阶段为风暴群影响,二者均包含了普通单体和强降水超级单体,此两种单体均具有中心强度大、回波顶高度高的特征.液态水含量的演变与风暴强度吻合较好.TITAN系统对风暴未来1h内位置和轮廓预报没有30 min内预报精确度高,对处在发展、成熟阶段的风暴,30 min跟踪和预报与实况接近,对处在减弱阶段的风暴,较实况则略有滞后.  相似文献   
319.
地市级人影作业指挥系统实现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影作业指挥系统是提高人影作业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为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空中水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根据业务应用成果,就地市级人影作业指挥系统的实现思路和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20.
本文对广西北部平乐县鸡母岩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认为形态学上区别于中国直立人和早期智人,而与晚期智人相似.与之共生的哺乳动物群,包含绝迹种猩猩、大熊猫和绝灭种东方剑齿象、中国貘,指示其时代在晚更新世.平乐人类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现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