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We evaluated the response of a rotifer communit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five shallow lakes in the middle reach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in summer and autumn 2010. These five lakes differed in trophic status and rotifer community structure. Twenty-nine rotifer species were collected, of which Keratella cochlearis, Polyarthra dolichoptera, and Trichocerca elongate were dominant. The mean density,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and equitability among the five lak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 mean rotifer dens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rophic state. The diversity was higher in lakes with high macrophyte coverage. The composition of rotifer species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rophic gradient. Fiv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ecchi depth, conductivity, TN, NHa-N, and TP,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composition of rotifer species. Keratella quadrata,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and B. forficula were more common in eutrophic condit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eutrophic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otifer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for using rotifer community structure as an indicator of trophic status in subtropical lakes.  相似文献   
242.
利用逐日降水量资料、FY-2E卫星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月13~16日的一次南方冷季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剖析了热带水汽羽形成的水汽输送源和动力机制,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热带水汽羽不但表征了中高层孟加拉湾水汽的输送,它实际上反映了对流层整层水汽的输送、辐合,低层南海水汽输送带为水汽羽的维持和降水的产生做出了贡献;高空槽前急流与低空切变线的耦合促使了上升运动的形成,导致降水的产生。后期高空槽的移动填塞致使急流轴发生移动及转向,从而引导了热带水汽羽的移动,最终导致热带水汽羽的断裂消亡;热带水汽羽上不存在强对流云团,未形成强对流过程,但由于水汽输送条件较好,配合弱的上升运动产生了这次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243.
利用一次台风的模拟资料,对台风内部的中尺度波动进行诊断。通过分析中尺度波的结构发现,台风内的中尺度波动具有重力惯性波和涡旋Rossby波的混合特征。一方面,波动的扰动高压对应于负的涡度扰动和反气旋性环流,扰动低压对应于正的涡度扰动和气旋性环流,波动的最大振幅出现在最大风速半径附近。另一方面,波动展示了强烈的辐合辐散和非地转特性。并提出了台风多边形眼墙和中尺度波动之间的联系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244.
基于数值模拟对一次广西前汛期回流暴雨形成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确略  寿绍文  杨华 《气象》2015,41(7):852-862
使用WRF对发生在2010年4月28—29日一次广西前汛期回流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诊断分析,研究了回流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冷空气受南岭、武夷山脉阻挡未能直接影响华南西部,其东移入海后,华南西部处入海高压后部,等压线呈“东南—西北”向,低层风向顺转为东南风,由于经南海回流的东南气流相对于孟加拉湾西南气流和越赤道气流是干冷的,不同性质气流汇合形成锋面、辐合线,提供了抬升条件,这是回流形势的形成过程;从θe和湿位涡诊断发现,边界层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和中低层对流性不稳定是此次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不稳定机制;边界层辐合和能量锋锋生是暴雨的主要触发条件;在暴雨增幅前不稳定能量有一个积累过程,边界层能量锋锋生和辐合抬升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使暴雨增幅;湿位涡负异常对暴雨预报具有指示意义,水平螺旋度正值增大与暴雨增幅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此次回流暴雨发生在边界层锋的两侧,边界层存在锋区表明此次回流暴雨在基本性质上仍属锋面降水。  相似文献   
245.
文章从热量、水分、光照三个方面对四子王旗2013年马铃薯全生育期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和总结。结果表明,尽管有诸多不利因素,2013年四子王旗气象条件总体比较适宜马铃薯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46.
线性同相轴波场分离的高分辨率τ-p变换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最小二乘τ-p变换和τ-p域模型稀疏分布的假设,本文给出高分辨率τ-p变换的推导及其模型空间域的离散采样公式,同时给出了保振幅线性同相轴波场分离的算法流程.在求解本文给出的高分辨率τ-p正变换时,由于待求解的矩阵不具备最小平方法所具有的Toeplitz结构,故采用Cholesky分解法进行计算.本文模拟了井间地震和阵列声波测井中的Stoneley上下行波的分离算法过程,高分辨率正反τ-p变换且滤波所得结果显示本文算法误差小和保振幅的特点.对于在τ-p域距离很近或时间域同相轴近于水平的线性波场,高分辨率算法的聚焦作用使得所分离波场畸变小,体现本文算法精度高的优点.理论模型试算表明本文给出的高分辨率τ-p变换线性波场分离算法具有稳定性、精度高和保振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47.
一次强沙尘暴过程中干空气侵入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非静力MM5模式对2004年3月26-28日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中部偏北地区的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结果对这次过程进行了干空气侵入的诊断和分析。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沙尘暴过程中有明显的干空气侵入,这种干空气侵入将对流层高层高位涡带入低层,促进了对流层低层气旋及对流运动的发展,继而引起强沙尘暴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8.
“8.19”西北东部大到暴雨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MICAPS系统T213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实况观测资料,对2004年8月19日发生在西北地区东部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的西伸,是一次较典型的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型暴雨。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中低层的水汽输送十分充沛,并在甘肃河东和宁夏形成辐合。运用三重嵌套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两种方案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运用四维资料同化后的方案在形势和降水预报方面优于未进行资料同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249.
详细介绍了通过红外通讯和利用GPRS网络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无线连接,组建地震应急现场流动地震台网的方法.如果按照此方法即能实现对现场计算机的远程无线通讯及监视,节省人力、物力及财力.对该网络的优缺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0.
Thermal regime of the lithosphere is the scenario of the lithospheric thermal evolution, and the thermo-mechanical state of lithosphere definitively controls its deformation style and mechanism.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thospheric deep thermal-rheo- logical structure of sedimentary basin will shed light o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dynamic process of the basin. Surface tectonics is the response of the deep structure, and is controlled by the lithospheric ther-mal-rheolog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