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3篇
  免费   1556篇
  国内免费   2329篇
测绘学   1105篇
大气科学   1035篇
地球物理   1398篇
地质学   4279篇
海洋学   1298篇
天文学   121篇
综合类   559篇
自然地理   903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514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422篇
  2018年   448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503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596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遥感分类本底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在地类判别标准、精度要求、数据格式和原始底图等方面存在诸多一致性.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进行遥感分类本底库的建设,大大减少了数据矢量化和外业调查的工作量.由于大部分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因此作业时间和人力物力投入相应减少,同时确保了遥感分类本底数据库的精度.  相似文献   
82.
海洋航空遥感多光谱图像,有多种存储格式,图像存储格式与其显示效果有重要的关系.各系统根据赤潮、溢油、海冰等海洋现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存储格式进行处理,因此在集成系统中,需要对图像进行格式转换;利用VC 动态连接数据库编程,实现了它们间的快速转换存储,系统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3.
84.
根据区域构造、古地理和地层资料,中国奥陶纪的诸多板块、地体和活动带应分属11个地理区。文章重点研究了各地理区的边界。这些相邻的地理区块在奥陶纪曾处于远距离分离状态,除华北区南界和华南区北界明显由同期秦岭活动带限定之外,地理区的界线大多只能沿发生在奥陶纪之后的构造拼贴结合带划定,只有塔里木区北界和北疆区南界,得以通过追索代表曾在奥陶纪时段内发育于塔里木板块/哈萨克斯坦中间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局限洋盆或深海盆地遗迹(即残留缝合带)来予以确定。中国大陆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晚石炭世至新生代的长期地质演化过程,主要包括活动带的消减以及板块和地体的漂移、增生与会聚。  相似文献   
85.
通过1:5万礁滩复合体地质填图,在巴楚地区共发现大小不等的礁滩复合体90余个,层位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二段.台缘为礁滩复合体密集发育区,礁滩体规模大,台内为礁滩复合体零星发育区,礁滩体规模小。通过对6个典型礁滩复合体的解剖,研究了礁滩复合体的微相类型、组合和各微相的岩石特征、生物群落,并对其生长发育阶段进行了分析。根据6个典型礁滩复合体及礁间的大量铸体薄片鉴定和物性资料,分析了储层的特征、成因和非均质性,建立了台缘礁及礁间、台内礁及礁间2种背景条件下的储层地质模型。巴楚地区露头礁滩复合体储层地质模型对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复合体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勘探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86.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好力宝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沈光银 《地质与资源》2008,17(4):273-277
好力宝铜钼矿床属与燕山期隐伏的隐爆角砾状斜长花岗斑岩和碎裂次石英斑岩有关的热液脉状和斑岩型矿床.铜钼矿体受隐爆角砾岩筒和岩体控制,矿化产在蚀变隐爆角砾岩和硅化带中.今后的找矿方向应侧重于对斜长花岗斑岩与围岩接触带和碎裂次石英斑岩中化探异常和低阻高极化异常地段的探索.  相似文献   
87.
基于奇异值分解法的含量-面积法对化探异常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敏  申维 《地质通报》2008,27(5):662-667
地球化学场的数据通常具有分形的特征。应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对元素含量数据矩阵进行分解,对奇异值进行分形统计,得到了分形模型。重建元素含量的数据矩阵。然后利用含量-面积的分形方法对重建后的数据矩阵进行分形处理。使用MAPGI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地区元素的异常下限,做出元素异常分布图,并与该地区已知矿点的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预测潜在的成矿区。  相似文献   
88.
一种单线河流渐变符号的绘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线河流渐变符号的自动绘制是地图制图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在分析和总结现有单线河流渐变符号绘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分段缓冲区技术的渐变线绘制方法,详细论述该方法的实现过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自动绘制单线河流渐变符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9.
松辽盆地白垩纪湖泊水体温度与古气候温度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沉积物沉积的第一场所是湖底,湖底温度的高低影响沉积有机质的保存,也影响湖底下部地层的温度。了解古水体温度尤其是古水底温度情况成为评估松辽盆地白垩系生物气勘探前景的必要研究内容之一。根据已有的古气候研究成果与现今气候对比,得出白垩纪松辽盆地年平均气温约为14~24℃。再根据水库温度的计算方法和利用已有的古纬度及古水深的研究成果计算得出,白垩纪松辽盆地古湖盆水体表面温度为17~25℃;水深大于20 m的深湖区,水底温度为6.2~12.5℃;湖底最深处温度为4.0~11.3℃;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沉积时期,湖水分层明显,湖底温度季节性变化很小且温度较低,约为8℃。湖底的低温对松辽盆地白垩纪生物气勘探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0.
In this paper, the data on the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Holocene are presented and a discussion is made on a 225-cm-long sediment core from Ulungur Lake, located in Northwest China. The chronology is constructed from six AMS radiocarbon dates on the bulk organic matter.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ostracod assemblages and the shell stable isotopes, the cor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stages: 9 985–5 250 cal.aB.P. stage is the wettest phase of the core section. The climate changed from moderate-dry to cool-wet, and then to warm-wet in turn, and the lake level rose accordingly,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high lake level. 5 250–1 255 cal.aB.P. stage was the driest phase of the core sediment. The climate turned from the early warm-dry to the late warm-wet and the lake level fell and rose again. Finally, the 1 255 cal.aB.P. stage was the medium stage of the section. The temperature was low and then increased after the 1920s and the climate was dry. The whole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records of Lake Ulungur were not on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sporopollen record of the same core but also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cord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adjacent areas. It responded to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global abrupt climate events, following the westerly climate change mode on 100-year-scale, primarily with cold-wet and warmdry characteristic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Quaternary Sciences, 2007, 27(3):382–391 [译自:第四纪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