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郝杰  刘小汉  桑海清 《地质通报》2003,22(3):165-169
对出露在新疆东昆仑落雁山—阿尔喀山一带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带中的野牛泉石英闪长岩中的角闪石和次火山岩英安斑岩中的黑云母2种单矿物进行40Ar39/Ar同位素定年,分别获得角闪石(219±1.4)Ma坪年龄和(220±11)Ma等时年龄,黑云母(218.59±0.94)Ma坪年龄和(226±11)Ma等时年龄,证实它们形成于晚三叠世。由于它们具有弧侵入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因此该年龄的确定对于以木孜塔格-鲸鱼湖蛇绿混杂带为标志的南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2.
不同天气系统宁夏夏季降雨谱分布参量特征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利用 1982— 1984年 6~ 9月份在 7个气象站 2 0 0次观测获取的 6 0 5 3份滴谱资料 ,分析了宁夏雨滴谱及有关物理量的特征。宁夏地区夏季降水平均雨滴空间浓度数为 2 85个·m-3 ,平均谱可以描述为N(Di) =2 0 9.2exp(- 2 .6 335Di)。文中给出了不同雨强下的平均谱分布及谱参数的演变和影响降水的 3种环流形势下的平均滴谱特征 ,还分别建立了雷达反射率因子Z与雨强、雨滴落地动能通量和雨水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这些资料可用于雷达定量测定降水和区域降水量、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93.
历史时期周原地貌演变与土壤侵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渭北黄土台塬西部周原七星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考察、考古、历史文献等多种方法定量地研究了仰韶文化以来周原地貌演变与土壤侵蚀的过程和规律。通过恢复历史时期周原地貌演变过程得出周原地貌演变主要表现为沟谷的形成和发展,七星河流域沟谷密度从仰韶、龙山文化时期的0.1646km/km^2,增加到目前的0.7045km/km^2,西汉以来沟谷的下切速率为1.08m/100a。历史时期周原土壤侵蚀过程一直存在,且沟谷发育和土壤侵蚀呈加剧态势,沟谷密度、土壤侵蚀模数分别增加了76.64%、41.36%。金以后的元、明、清时期和二十世纪前半叶是周原沟谷发育、土壤侵蚀发展最快的时期,数量众多的切沟、冲沟主要形成于金以后至今770多年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294.
针对PM_(2.5)土地利用回归(Land Use Regression,简称LUR)模型地理要素选取不规范、代表性不明确的问题,本文从地理要素的精度、易获取程度、广泛应用程度及地理要素与PM_(2.5)的经验相关性4个评价指标出发,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和熵值法,对京津冀地区PM_(2.5)LUR模型构建时各备选地理要素的权重进行综合度量。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污染企业、交通网络、地表覆盖等优选地理要素的综合权重分别为20%、19%、18%,地理要素与PM_(2.5)的经验相关性和数据精度等优先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占××的比例分别次为49%、26%。该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能达到科学选取地理要素的目的,对评估地理要素的代表性和分析LUR的异同性及地方主要污染要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5.
福建省永定县大排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省永定县大排铅锌矿床是闽西南坳陷带新近发现的具中型规模铅锌多金属层控夕卡岩型矿床,从控矿因素分析,矿床主要受岩体、层位、构造共同控制,主要控矿岩体为燕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岩体,主要成矿层位为二叠系下统的栖霞组,主要赋矿构造是推覆构造所夹持的层间构造破碎带.  相似文献   
296.
新疆莱历斯高尔铜钼矿找矿方法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莱历斯高尔铜钼矿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伊犁-伊塞克湖微板块内的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西段南侧,是新疆地矿局近年在西天山新发现的一处斑岩型铜钼矿床.矿区属高寒山区,地形切割剧烈,常规的电法难以发挥应有的找矿作用,应用轻便双频激电法取代常规的大功率激电法配合地质和化探开展综合找矿取得了较好效果.在综合分析莱历斯高尔铜钼矿成矿地质条件、铜钼组合地球化学异常、双频激电异常特征基础上,初步分析总结了莱历斯高尔铜钼矿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和高寒山区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为区域上寻找与莱历斯高尔铜钼矿类似的斑岩型矿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97.
像元分解模型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石磊  翟亮  桑会勇  张英 《测绘科学》2016,41(1):139-143
为了提高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的精度,该文针对置信度方法和空间克里金插值方法各自存在的问题,基于线性像元二分模型,分别采用置信度方法和空间克里金插值方法计算推导,确定像元二分模型中两个重要参数NDVIveg和NDVIsoil,实现估算植被覆盖度,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提出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模型的优化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98.
清水泉辉长岩体位于东昆仑中缝合带清水泉蛇绿岩北侧,主要岩性为角闪辉长岩。该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52.1±5Ma,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辉长岩体样品SiO_2含量为43.89%~45.99%,Na_2O含量为1.30%~2.32%,K_2O含量为0.68%~1.39%,P_2O_5含量为0.26%~0.40%,TiO_2含量较低,为0.74%~0.95%,MgO含量为5.72%~6.54%,Mg~#值较低,为53~54。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点,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等,尤其以Ba的正异常最为突出)、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Zr、Hf)为特征。微量元素构造判别显示,其形成于活动陆缘岛弧构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表明,清水泉辉长岩体可能形成于以清水泉蛇绿岩为代表的东昆仑中弧后有限洋盆向北俯冲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299.
雅鲁藏布江流域不同源降水数据质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3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水量数据在年和月尺度上验证了中国地面降水网格数据、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降水数据和GLDAS(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降水数据的精度,并分析了不同源数据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和概率分布特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的降水数据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年尺度和月尺度上中国地面降水网格数据与实测降水量数值最接近;而CRU降水数据和GLDAS降水数据与实测降水量相差较大,在使用时需谨慎。从空间差异性看,年尺度上CRU降水数据在每个站点与实测降水数据的相关性均高于GLDAS降水数据,说明前者的空间一致性较好,但相对误差却比GLDAS降水数据大。从年内变化趋势看,中国地面降水网格数据能较好地反映流域降水月尺度的变化特征,CRU降水数据则在流域大部分地区的汛期时段都存在明显的高估,而GLDAS数据无法反映月降水变化趋势,年内坦化现象十分显著。从年际变化特征看,中国地面降水网格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实际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而GLDAS降水数据和CRU降水数据反映的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偏小,其中GLDAS数据的坦化现象更严重,会高估低降水值,低估高降水值。从降水概率分布情况来看,3种来源的降水数据均不能反映站点实测的极端降水事件。  相似文献   
300.
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水泉沟组底部英安岩中斜长石和角闪安山岩中的角闪石具有环带结构。对斜长石用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较完整的斜长石晶体是由具反环带特征的核部和5个具正环带特征的振荡环带组成,核部与振荡环带之间存在熔蚀面。采用相图和晶体环带样式理论分析得出,核部的反环带指示岩浆中无水矿物结晶使岩浆房中的P_(H_2O)增大,熔蚀面代表了 P_(H_2O)增大到某一临界值导致岩浆房上覆围岩破裂,5个振荡环带反映岩浆房上覆围岩破裂后在岩浆房中心和边缘之间岩浆发生过强对流并最终喷出地表。具环带结构的角闪石的结晶压力(核部(5.8±0.5)×10~8Pa,边部(4.8±0.5)×10~8 Pa)说明,岩浆房的深度为17.5±1.8km,岩浆房开放前流体超压达到过1×10~8 Pa 左右。推断,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早期地壳岩石圈上部处于压应力状态,下部处于张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