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6篇
  免费   1024篇
  国内免费   1248篇
测绘学   598篇
大气科学   755篇
地球物理   1142篇
地质学   2441篇
海洋学   717篇
天文学   148篇
综合类   381篇
自然地理   57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906年玛纳斯7.7级地震孕震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玛纳斯 7 7级强震区的构造格架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 190 6年玛纳斯 7 7级地震的强震区进行了应力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玛纳斯地震的震源区不仅位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而且该部位集中的应力还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数值模拟较好地再现了 190 6年玛纳斯 7 7级地震震源区的应力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92.
梅世蓉 《内陆地震》1997,11(2):97-102
根据新疆及其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的最新研究结果,联系这个地区的强震震源分布、剖析强震孕良,发生的深部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浅源强震与中原强震的震源均位于地壳或上地幔速度结构横向,纵向非均匀性较明显的地区,且位于相应层内的高速扰动区或高低速过渡带中,从而有力一证明了“坚固体孕震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3.
1995年苍山5.2级地震前应力场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翠英  华爱军 《地震地质》1997,19(2):40-140
从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源区及其附近不同小区应力场方向的动态变化入手,分析了主应力轴方位、仰角及其矛盾符号比等参量在5.2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及其时空演变特点,简析了可能成因,可为研究震前其它各类前兆异常提供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94.
通过浸渍法(IM)和沉积-沉淀(DP)法制备了一系列Pt/TiO2P25)催化剂,并分别用甲醛溶液和氢气还原处理催化剂.利用原位红外监测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探究了催化剂制备和还原条件及Pt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氧化甲醛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用DP法制备并用甲醛还原的Pt/P25催化剂中Pt颗粒分散均匀,并具有合适的粒径和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显示出良好的甲醛氧化活性.在空速30 000 ml/(g·h)、反应温度30°C和甲醛初始浓度50 mg/m的条件下,0.4%Pt/P25(DP-HCHO)上的甲醛转化率达到98%,并能稳定运行100 h以上.相比之下,Pt/P25(DP-H2)由于表面活性氧较少,不利于甲酸盐氧化,活性较低.Pt/P25(IM-H2)虽然具有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却同时具有最大的Pt颗粒粒径,在甲醛转化为甲酸盐和甲酸盐氧化两步反应中的活性均较差,因而甲醛氧化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95.
阐述了盖县亚岩群建立的依据。将盖县亚岩群划分为3个岩组(汤家沟岩组、江还山岩组和太平岭岩组)6个岩性段。在讨论了各岩组、岩段基本岩性特征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96.
中国北西部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 ,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最理想的地区 ,本文在论述了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铀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 ,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 ;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 (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铀矿床 ) ,论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 ;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7.
Through a detailed study of sequence boundar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sequence stratigraphy is an independent regional and transitional stratigraphic system between local lithostratigraphy and global chronostratigraphy. Therefore, a new tripartite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scheme has been proposed. By combining organically the concept of sequence boundaries with the GSSP,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SSP should be chosen in a conformale portion of a related sequence boundary, and the boundary established in light of this concept is defined as the Best Natural Boundary (BNB). The definition of the BNB points out the working area and stratigraphic level for the GSSP. By referring to a case study of the Permian Guadalupian/Lopingian boundary, the concept of the BNB has been elaborated in detail,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BNB of the Guadalupian and the Lopingian lies between the Mesogondolella granti Zone and the Ctarkina postbitteri Zone, which is also the sequence chronostratigraphic boundary between th  相似文献   
98.
崔智林  于在平 《地质论评》1996,42(2):116-122,T001
研究剖面位于陕西凤县核桃坝,构造上属秦岭造山带的商丹缝合带。核桃坝剖面下部为浅海陆棚相粉砂岩、泥灰岩和灰岩;中、上部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在中部浊积岩中产遗迹化石:Nereites fengxianensis ichnosp.nov.,Acanthorhaphe cf. A. incerta Ksiazkiewicz,Chondrites ichnosp.,Planolites ichnosp.等。其  相似文献   
99.
古潜山火成岩裂缝带划分与孔隙度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火成岩岩性成分复杂,常规测井难以正确划分岩性,严重阻碍了储层参数的定量计算。本文提出模糊聚类划分岩性,采用综合概率法与混合体积模型计算裂缝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等参数。其测井解释结果与井壁取心和地质描述资料对照,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00.
水/岩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在低温条件下柠檬酸、草酸和酒石酸对岩石中的铁、铜都有很高的淋滤率。这表明,在表生地质作用过程中有机酸对成矿元素有很强的活化能力。实验研究同时发现,有机酸对成矿元素的活化能力受其分解温度的限制,由于大部分有机酸的分解温度都在250℃以下,因而有机酸对成矿元素的活化仅限于低温条件。本次研究还显示,判断一种岩石能否成为矿源层,不能简单的以其中成矿元素的含量高低作为标准,其中更关键的因素是元素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如果成矿元素在岩石中难以活化的形式存在,那么含量再高也无法提供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