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356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219篇
地质学   610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对卫星轨道和测站坐标的约束程度设计了 4种方案 ,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0 18GPS周的基准站观测数据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松驰轨道和紧约束 IGS站方案的结果与紧约束轨道和 IGS站方案的结果基本一致 ,认为这与先验坐标的精确度较高有关。其他方案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最后讨论了大尺度 GPS监测网数据处理时参考基准的选择问题 ,认为一般情况下 ,应该使用全球解 H文件 ,把平差结果归算到全球参考框架中  相似文献   
112.
海底碳封存是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确保高效安全地封存CO2,需要在封存前、封存期间和封存后对CO2的潜在运移空间进行勘探、评估和监测。当前可用于海底碳封存监测的方式主要有聚焦海底井筒的内置传感监测、聚焦储层和盖层的地球物理监测以及聚焦海床和海水层的海底环境监测。这3种方式在海底碳封存监测中分别可获得注入、监测井筒附近的温度、压力和声学等数据,深部储层和盖层地震、电磁、重力等数据,以及浅部沉积层和海水层声学、化学和海洋学等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识别注入地层CO2的运移特征。但欲获取海底碳封存监测的相关数据,必须首先实现针对相关监测技术和研究方法的集成应用和优质方案的设计,这也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着尽可能降本增效的原则,为实现科学有序地进行海底碳封存监测,整理了不同监测方式和相关支撑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海底碳封存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研究结果将为我国海底碳封存作业的实施和发展提供基础指引。  相似文献   
113.
碎石层的传热机理研究对寒区路基改善技术的应用以及自然界中的“异常”冻土分布的解释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研究者曾对碎石层进行了试验研究,但试验中的温度设置并无统一标准。相较于细颗粒土,粗颗粒材料中水分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试验中的温度设置对试验的结果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对比不同的温度设置情况对碎石传热过程的影响,以不同的顶板温度、底板温度以及环境温度进行复合,并对不同组合情况应用COMSOL软件,在考虑碎石层多孔介质传热的情况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即使在保温层包裹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依然能对温度剖面以及垂直方向上的热通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当环境温度与碎石层平均温度一致时,垂直方向上的热通量达到最小值,此时换热效率最低。因此,在此后的室内碎石层试验设计中,若需减少水平方向上的热量交换带来的影响,应尽量将环境温度设置在碎石层平均温度附近。工程中可通过降低碎石层侧边界温度来增强碎石层内外的热量交换,从而增强碎石层的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114.
在萨尔托海高铝型铬铁矿中发现20余种矿物,包括金刚石、单质铬、自然铁和单质硅等自然元素类;碳化物碳硅石;铁镍、铁镍铬合金等金属合金;方铁矿、金红石、赤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石英和铬尖晶石等氧化物类;方铅矿、闪锌矿、针镍矿、赫硫镍矿和毒砂等硫化物类;镁橄榄石、顽火辉石、透辉石、蛇纹石、锆石和长石等硅酸岩类。这些超高压、强还原性和壳源矿物与俄罗斯极地乌拉尔以及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可以对比,暗示萨尔托海高铝铬铁矿和高铬铬铁矿一样,可能存在深部地幔成矿阶段。深部地幔矿物以及浅部壳源矿物的发现,暗示萨尔托海铬铁矿的形成可能经历了深部地幔预富集和浅部再造富集成矿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5.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东波蛇绿岩的构造背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东波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由地幔橄榄岩、辉石岩和辉长岩等组成。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和少量二辉橄榄岩。岩体的边界出露玄武岩和硅质岩等。地幔橄榄岩中有少量辉石岩和辉长岩的脉岩,宽约1 m,走向北西,与岩体的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各岩相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波蛇绿岩的岩相存在较大的差异,玄武岩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而地幔橄榄岩中辉石岩、辉长岩脉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相似,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并受后期俯冲流体作用的改造。东波岩体中二辉橄榄岩具有与深海地幔橄榄岩较一致的轻稀土亏损特征,而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岩体形成于MOR环境,后受到SSZ环境的改造。东波蛇绿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16.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stability of saline soil of high chloride content in the Chaerhan salt lake region, six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saline soil samples were selected, and tests on their...  相似文献   
117.
The optical observations of the type Ic supernova(SN Ic) SN 2012 ap in NGC 1729 are presented. A comparison with other SNe Ic indicates that SN 2012 ap is highly reddened(with E(B- V)host~0.8 mag) and may represent one of the most luminous SNe Ic ever observed, with an absolute V-band peak magnitude of ~-19.3±0.5 mag after extinction correction. The near-maximum-light spectrum shows wide spectral features that are typical of broad-lined SNe Ic. One interesting feature in the spectrum is the appearance of some narrow absorption features tha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use interstellar bands, consistent with the large reddening inferred from the photometric method. Based on the light curves and the spectral data, we estimate that SN 2012 ap produced a56 Ni mass of ~ 0.3 ± 0.1M in the explosion, with an ejecta mass of 2.4+0.7-0.7M and a kinetic energy of E5K= 1.1+0.4-0.4× 102 erg. The properties of its progenitor are also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8.
By using a linear symmetric Conditional Instability of Second Kind (CISK) model containing basic flow, we stud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asic flow and mesoscale disturbances in typho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the early stage of typhoon formation, the combined action of vertical shear of basic flow at low level and CISK impels the disturbances to grow rapidly and to move toward the center of typhoon. The development of disturbances, likewise, influences on typhoon’s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mesoscale disturbances’ development and propag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maximum wind region moves toward the center, wind velocity increases, and circulation features of an eye appear. Similarly, when a typhoon decays, the increase of low-level vertical wind shear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disturbances. In turn, these mesoscale disturbances will provide typhoon with energy and make the typhoon intensify again. Therefore, it can be said that typhoon has the renewable or self-repair function.  相似文献   
119.
本文研究了矿床构造,围岩岩石成因变化和交代蚀变,金-多金属矿化分布规律,以及矿石矿物成分,矿化流体成分和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矿溶液的物质和水的来源,建立了矿床的动力地质-成因模式。该模式考虑了含矿构造形成的次序、流体和溶液成分的演化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0.
牛文元 《地理研究》1988,7(2):103-107
据史册记载[1],公元1432年中国人曾在达尔文港附近登上澳洲大陆,开始了中澳交往的序曲。16世纪下半叶,欧洲人才频频远航太平洋,以探寻传说中的神秘大地。1786年英国开始殖民于兹。1788年,以悉尼为中心,在整个新南威尔士首建殖民区,形成国家雏形。1817年正式定名澳大利亚。在漫长的年月里,澳洲土著民族、白种移氏和其他亚裔共同开发了澳洲大陆,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