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2篇
  免费   704篇
  国内免费   720篇
测绘学   456篇
大气科学   723篇
地球物理   767篇
地质学   2044篇
海洋学   506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270篇
自然地理   44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概述9315号热带气旋是建国以来袭击我省的第3个(前2个是6811和7314)典型的“豆台风”。该热带气旋于9月10日08时在巴林塘群岛以东约200km的洋面上生成,中心气压998hPa,近中心最大风速18m/s。由于生成时处于均压场中,移向不规则。此时在南海南部、中部至吕宋岛一带有输入云带,迅速发展成强热带风暴。11日08时中心位于20.5”N、113.3”E,近中心最大风速达30m/s,中心气压980hPa。此后强热带风暴中心稳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12日08时增强到台风强度,中午前后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13日14时,中心气压降到945hPa,近中心最大风…  相似文献   
12.
衡阳南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布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给建设用地供给和耕地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农 村居民点用地普遍散乱、粗放的现象为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少占耕地提供了可能。以衡阳南岳区为例,应用GIS 空间分析与景观指数分析等方法,在分析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和生产环境三方面的主要因素对南岳区农村居民点 用地布局的影响后,提出引导南岳区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郎山风景区旅游形象策划和区域协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旅游地形象策划”(TDI)是当今旅游学和旅游业界关心的一个现实课题,文章对浙江省江郎山这样一处地处偏僻但景观壮美的风景区实例,设计其旅游形象总体构思,行为准则和视觉形象,并对“浙中丹霞走廊”旅游区域协作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4.
谭华云  周国华 《地理学报》2022,77(4):869-887
乡村绅士化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背景下乡村转型与振兴的新型路径。基于对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乡村绅士化现象的历时性田野调查,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解析乡村绅士化演化的过程、类型与机制。研究表明:在巴马盘阳河流域乡村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草根”行动者与机构行动者共同缔结的行动者网络的转换过程中,伴随关键行动者从“候鸟人”先锋、屯社精英向地方政府、投资开发商的更替,乡村绅士化路径从“草根”绅士化向机构绅士化演替,乡村产业从接待“候鸟人”、发展旅游转向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绅士化类型从单一的舒适移民绅士化向舒适移民、旅游和地产共构的“一地多类”绅士化演化。关键行动者更替及其功能角色转换、绅士化路径变迁和主导产业更替与融合发展、宏观乡村发展制度与地域自然人文环境共同作用于乡村绅士化的阶段演替与类型共生。行动者网络理论与方法利于呈现乡村绅士化的阶段演替脉络与共生演化特征,并揭示乡村绅士演化的一般机制与地域机制。  相似文献   
15.
胡光明  张亚金  周雁 《地质科学》2010,45(03):734-744
中下扬子早 中三叠世膏盐层是对早印支运动的沉积响应,本文从膏盐的成因、中下扬子膏盐层位的差异、沉积环境的变迁、膏盐的厚度变化和产状特征、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的分布等方面,分析早印支运动的表现形式。中下扬子早 中三叠世依次出现陆棚台地(碳酸盐岩)、潟湖—潮坪(白云岩与膏盐)和滨海(碎屑岩),这种大规模海退,正是早印支运动表现为构造抬升的结果。抬升过程中,残留海水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蒸发形成膏盐层,而中扬子的膏盐层位比下扬子低,据此推测中扬子先于下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而抬升。平面上,现今构造格局(主要由中印支—早燕山运动形成复向斜、复背斜和推覆构造)的坳陷区主要为白云岩与(硬)石膏互层或石膏夹少量白云岩或云质石膏,膏盐层厚度大,现今构造的隆坳过渡区主要为石膏假晶、含膏云岩、石膏质白云岩、白云岩夹石膏等,膏盐层厚度小,而膏盐的厚度和产状与沉积时的水深和地势直接相关; 另外,地层等厚图显示膏盐层主要分布于当时的沉降中心。这些沉积特征显示膏盐沉积时的地势与现今隆坳相间的构造地貌存在一定程度的吻合,说明膏盐沉积时的地层已经发生了轻微的褶皱变形(未见角度不整合和地层缺失)。  相似文献   
16.
以风景名胜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是特殊的国土资源 ,它只占国土资源总量的极小部分而弥足珍贵。现时这些资源面临着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利用” ,以致不少地方名胜破坏 ,风景失色。笔者认为有必要搞清国土资源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即 :风景名胜开发与旅游业发展是相关而性质不同的两回事 ,有些地区旅游业对国土资源的无序开发利用必须制止 ,旅游业自身的出路在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北极地区能源项目的开发以及北极海域冰雪覆盖范围的不断缩小,为中国进口天然气开辟了新的通道,这将增强中国能源安全供给保障。随着中国天然气需求量迅速增加,规模化进口北极液化天然气(LNG)的条件逐步成熟。为建设一支既经济又可靠的进口运输船队,本文在对北极天然气采掘和贸易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北极东北航道通航状况,以及不同季节各航段差异对船队运输的影响,建立了全成本LNG进口船队优化模型。并以年进口700万吨为案例分析,选取了不同装载容量的LNG船型,通过分层建模及模型优化运算,得出了船队优化配置结论。航运全成本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北极LNG运输船队经济规模分析的基础,也为冰雪航道贸易船队运营决策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8年全国5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为样本,分析了1990-2008年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在形状指数、空间紧凑度和空间破碎度方面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趋向带状特征,形状率和圆形率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西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城市;2)空间紧凑度下降,面积-周长紧凑度和面积-轴线紧凑度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西部地区的城市;3)空间破碎度趋于增强,分形维数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西南和东南部地区的城市;4)影响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城市规模的扩大、新型城市空间要素的出现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多中心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POI数据的长沙市生活性服务业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生活性服务业是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布局对发展城市经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基于长沙市六区POI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熵指数、频数密度分析及空间聚类等方法研究长沙市生活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特征,发现长沙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主要受交通及城市规划指向性影响,沿交通主干道集聚分布,整体布局呈“一核四轴多极”且空间分布与人口集中度联系紧密,东西差异明显,东部多而密集、西部少而分散;2)不同类型的生活性服务业分布特征各异,在空间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核心”、“双核心”和“多核心”等;3)其功能多样性布局呈现以五一广场为核心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功能多样且混合程度高的区域位于城市中心,城市边缘区生活性服务业集聚性较弱且多为单一功能或者双功能混合区。  相似文献   
20.
深圳农民工集聚空间的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周春山  杨高  王少剑 《地理科学》2016,36(11):1643-1653
以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8年珠江三角洲外来农民工问卷调查为基础数据,以街道为单元,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技术揭示深圳农民工集聚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 深圳农民工以青年为主体,具有受教育水平高、职业转型模式多样、留城意愿较低和社会空间分异度较高等特征。 农民工规模呈现西北部最高、中部其次、沿海最低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农民工高密度地区主要分布在工业集中区和城市中心区;热点区(高聚集区)集中在西部和北部的宝安区和龙华新区,冷点区(低聚集区)则分布在南部的中心城区,与传统制造业布局相一致。 农民工空间演化格局相对稳定,全市农民工分布重心逐步向西北偏移;全市农民工集中度略有上升,热点区基本稳定,冷点区有所扩大;农民工人口密度高值由“1个高中心+1个外围中心”逐步演变为“1个高中心+2个外围中心”;农民工空间变化差异较大,增长演变类型呈多样化。 深圳农民工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常住人口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农民工集聚空间的分布演变受住房因素、就业机会、交通条件、社会网络、城市规划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