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2篇
  免费   2141篇
  国内免费   2329篇
测绘学   1135篇
大气科学   1961篇
地球物理   1864篇
地质学   5765篇
海洋学   1330篇
天文学   159篇
综合类   671篇
自然地理   997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586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335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336篇
  1997年   414篇
  1996年   391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335篇
  1993年   267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284篇
  1990年   246篇
  1989年   222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101篇
  1983年   86篇
  1982年   81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19篇
  1959年   17篇
  1958年   33篇
  1957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笔者对洞庭盆地下第三系干酪根进行了直观的研究,在显微镜下观测其颜色和类型,共观测样品31块,分属9口钻井。观测结果表明,这一盆地下第三系生油岩的有机质多为腐植型,此类型生油能力极小。同一生油岩中所含的孢子和花粉化石为棕黄色到棕色,这指明有机质已达到成熟或高成熟状态。由于洞庭盆地下第三系的生油母质类型甚差,所以,本文认为很难期望这里的生油岩具有良好的生油潜力。  相似文献   
16.
1989年2月25日夜晚,一场自然灾害在人们毫无知觉中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5个新发现的X选BL Lac天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OSATVLA方法筛选,从ROSATX射线源中选出了一批新的BLLac天体和类星体的候选体.1996年12月8日至17日,利用北京天文台2.16m望远镜和新从美国引进的OMR摄谱仪,对这批新候选体进行了光谱认证.经SUN工作站处理,又发现了5个新的X选BLLac天体.此外,还对去年作者在OMR引进之前发现的BLLac天体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去年发现的7个BLLac天体中,2322+343的CaIIH&K“Breakstrength”为26.9%,稍大于判据25%,因此,2322+343到底是BLLac天体还是射电星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测光及偏振观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伏牛山林区是我省主要的林业生产经营基地,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如何把伏牛山区建设成为一个繁荣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水源涵养林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从总结经验教训,树立林农牧相结合的思想,积极调动群众营林、从事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出发,提出实行林业内部各种环节的改革,走一条林工商相结合的道路,以加快林区建设,振兴伏牛山林区经济。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扫描电镜对从漓江河谷钻孔中的泥砾层取得的481粒石英砂表面形态特证研究结果:石英砂多数颗粒保持棱角状外形并遭受不同程度的磨蚀,具阶状贝壳断口,平直或弧形刮削面和多向擦痕,沿解理面破碎呈“V”字形沟和撞击碟形坑,以及微溶蚀孔、隙、蜂窝状溶孔群和SiO_2再沉积等表面形态结构特征。认为它是在第四纪古地理湿热气候条件下泥石流沉积的产物,物源可能来自境内或周边的泥盆系砂岩和境外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