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281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运用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和方法,根据钻井、测井等资料,对四川宝鼎盆地晚三叠世大荞地组煤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与聚煤作用研究。共识别出12个层序界面,并将大荞地组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和11个四级层序。垂向上,大荞地组二级层序格架下聚煤强度曲线总体呈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且以高位体系域中期(盆地稳定断陷期SIII2)的聚煤作用最好。在该断陷盆地演化的早中期(SⅣ1—SⅣ5),主要煤层多发育于四级层序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早期以及高位体系域中晚期;至该盆地演化的中晚期,随着盆地基底沉降速率减缓,主要煤层逐渐向最大湖泛面附近迁移。   相似文献   
112.
河相关系理论迄今总是应用于冲积河流的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尚未应用在非冲积性山地河流的研究中.河相关系理论是否适用于非冲积性河流的研究?该研究选取滇西山地河流,以怒江道街坝、澜沧江旧州和景洪、以及金沙江石鼓4个水文站的历年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探讨了上述4站有水文资料记载时段的历年及多年的流量~河宽、流量~水深、流量~流速关系,揭示其年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河相关系理论在研究非冲积性河流当中同样存在很好的效果,表明山地非冲积性河流与冲积河流在河道演变中遵循类似的规律.研究区北段从西部的怒江到中部的澜沧江,再到东部的金沙江,其河相关系的年际变化幅度逐渐减小,与它们受到构造抬升的影响减弱相适应.澜沧江河相关系的年际变化在北部相对不明显,在南部则相对显著,这与其南北两段的地貌分异有关,也与中下游的大坝建设等人类活动引起南部河床的冲淤强度的增大有关.系数积及指数和表明,山地河流由于受到基岩边界的影响,其流水断面的调整中河宽、水深和流速之间的协调能力比冲积性河流的小.另外,建立了流水断面宽深比与流量之间的河相关系式,丰富了河相关系的研究内容,并在研究区不同河流、不同河段的流量预测或断面形态预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3.
粉砂地基深基坑渗透破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冉龙  胡琦 《岩土力学》2009,30(1):241-245
在地下水丰富的砂土和粉土地区进行深基坑开挖,坑内降水施工或渗漏引起的渗透破坏问题是威胁基坑稳定性和周围环境的主要因素。通过模型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土体密实度、黏聚力、内摩擦角、桩土界面摩擦特性以及围护结构插入深度等因素对临界水力梯度以及渗透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发生渗透破坏时的水力坡降不仅与土的密实度有关,还与土性、强度指标、桩表面粗糙度以及围护结构的插入深度等因素有关,这些结论为实际基坑工程分析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4.
冉兴龙  李宗平  夏斌 《岩土力学》2005,26(10):1551-1556
注水问题的含水层位移模型求解的难点在于边界条件的恰当处理。根据Theis定流量抽水与注水水流模型的反对称特性,假定注水位移模型的无限远通量边界与抽水位移模型的无限远通量边界也具有反对称性,从而得到Theis定流量注水的含水层位移模型解答,发现定流量注水与抽水的含水层骨架颗粒位移速度、累计位移量、径向应变及切向应变的解答均互为反号值。注水过程中含水层在径向有两种形变区,依次为膨胀区和挤压区。在膨胀区和挤压区的界限处,径向位移取得最大值。如果假定含水层顶底板不动,注水导致的地层相对位移足以产生水井或油井套管变形和折断破坏。注水时含水层在切向处于恒拉张状态,这可能导致井壁围岩产生径向放射状张裂缝。  相似文献   
115.
A review of ten-year's practice in developing the improved simultaneous physical retrievalmethod(ISPRM)is given in the hope that some creative ideas can be drawn from it.Theimprovement upon the SPRM is associated with the under-determinedness of this ill-posed inverseproblem.In our experiment,the precondition is observed that prior information must beindependent of the satellite measurements.The well-posed retrieval theory has told us that theforward process is fundamental for the retrieval,and it is the bridge between the input of satelliteradiance and the output of retrievals.In order to obtain a better result from the forward process.the full advantage of every prior information available must be taken.It is necessary to turn the ill-posed inverse problem into the well-posed one.Then by using the Ridge regression or Bayesalgorithm to find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among the first guess,the theoretical analogueinformation and the satellite observations,the impact of the under-determinedness of this inverseproblem on the numerical solution is minimized.  相似文献   
116.
柴达木盆地北缘赛什腾-锡铁山左行逆冲断裂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在对赛什腾-锡铁山斜冲断裂构造重点地段详细构造解析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地球物理资料对该斜冲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时代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断裂形成与区域地质背景的关系,提出柴达木盆地北缘的赛什腾、绿梁山、锡铁山是向南斜向逆覆于新第三纪沉积岩之上的无根推覆体,并认为该断裂的形成与喜马拉雅造山带陆内俯冲远程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117.
谢涛  郎紫晴  冉茂农  赵立 《气象科学》2024,44(1):189-198
本文基于多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值,即相关性、对比度、同质性和能量,进行联合海雾遥感判识,提出一种高准确率黄渤海白天海雾识别算法。采用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FY-4A可见光、近红外和红外数据,将该算法应用于黄渤海区域白天海雾判识,并利用2019—2020年沿黄渤海气象站点能见度实测数据及CALIPSO卫星数据产品对本算法识别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海雾识别平均检测率(POD)为92%,误报率(FAR)为27%,临近成功指数(CSI)为69%,可以实现对海雾的动态监测,为海上交通等领域提供较好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8.
油气勘探中遥感方法新进展与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介绍了遥感在油气勘探中的最新应用 :( 1)以遥感为主线的油气勘探集成技术应用 ,包括油气遥感直接勘探研究与应用、小型及隐蔽油气藏遥感间接勘探应用和钻探靶区的遥感、物探和化探综合评价 3个阶段的应用层次。 ( 2 )以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GIS技术相结合进行储层裂缝识别与有利含油气区块评价。未来几年的遥感技术将有更大的突破 ,表现在 :( 1)超光谱卫星遥感与直接探测地表油气微渗漏蚀变矿物 ;( 2 )热遥感成像资料等在油气直接勘探中的应用 ;( 3)卫星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与重力资料相结合的油气勘探应用。  相似文献   
119.
巢湖沉积植硅体组合及中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以前对眼虫进行过大量的形态发育研究和基于核糖体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但对于株系之间的关系仍然知之甚少.因其形态特征有限并且易变,很难鉴定眼虫的相似种和同种内不同的株.作者利用微卫星DNA指纹图谱,在七株眼虫中扩增了七个微卫星DNA位点,成功扩增的六个微卫星引物都得到了四到八个条带.从微卫星DNA指纹图谱计算得到的相似性系数范围从0.000到0.957.根据相似性系数得到的树状结构,七株眼虫在距离为0.9346处分为三支:E.mutabilis,E.intermedia和E.gracilis.其中,五株E.gracilis分为两组:来自日本的和美国的.不同地区的株得到不同的基因型,并初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七株眼虫根据微卫星DNA指纹图谱被明显区分开.微卫星DNA指纹图谱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是鉴定和区分原生动物相似种和同种内不同株的一种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0.
回顾了湿空气热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对未饱和湿大气、饱和湿大气及非均匀饱和湿大气的动热力方程、能量方程、连续方程等进行了梳理,指出饱和湿空气动量方程与非均匀饱和湿空气动量方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对凝结过程的处理不同。饱和湿大气中,由于大气均是饱和的,由饱和造成的水凝物可处处出现,不能区分真正发生水汽凝结的区域。而非均匀饱和湿空气中,凝结发生与相对湿度的幂次方有关(即与凝结概率函数的分布有关),在相对湿度较小的区域不会出现水汽凝结,凝结区与非凝结区可自动区别,其描述的凝结过程与实际大气更接近。同时,总结了湿大气水汽凝结饱和非均匀分布的动热力物理量在高影响天气分析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未来推进湿空气动力学研究需重点考虑的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