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361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31.
Analysis of 2 D seismic data over 4 500 km in length from the Madura Strait Basin in the East Java Sea reveals seismic re?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efs and associated sedimentary bodies, including asymmetrical or symmetrical dome re?ections, slope progradational re?ections, chaotic re?ections and discontinuous strong re?ections inside the reef, which onlap the ?ank of the reef.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al paleo-environment of most reefs is mainly conducive to shallow marine carbonate platform facies and platform margin facies, based on well core data, variations in seismic facies and strata thickness.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all reefs are primarily in?uenced by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Madura Strait Basin. Platform margin reefs are principally controlled by two types of structures: one is a series of E-W trending Paleogene normal faults, and the other is an E-W trending Neogene inversion structures. In addition, wave actions, tidal currents and other ocean currents play an accelerated role in sorting, rounding and redeposition for the accumulation and evolution of reefs. Tertiary reefs in the MSB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1) an open platform coral reef of Late Oligocene to Early Miocene, 2) a platform margin coral reef controlled by normal faults in Late Oligocene to Early Miocene, 3) a platform margin Globigerina moundreef controlled by a "hidden" inversion structure in Early Pliocene, and 4) a platform margin Globigerina mound-reef controlled by thrust faults in the early Pliocene. Patterns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reefs are also suggested.  相似文献   
632.
对2016年2月下旬大渡河流域的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天气环流特征分析和环境气象参数提炼,指出西路强冷空气爆发是大渡河流域上游大雪至暴雪的先导信号,这种信号可提前2~3 d。大雪的产生除了冷空气条件,也要有暖空气配合,对大渡河流域而言,最主要的暖湿空气来源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中层南支槽前暖湿气流北上在流域上游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高原切变线,是导致流域上游大到暴雪的主要中层天气系统。另一支暖湿气流沿横断山以东从低层进入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为流域降雪提供充足水汽条件。冷空气爆发后的适宜温度场,利于水汽升华变成雪花的过程。此次过程中,流域降大雪的温度条件可归纳为:700 hPa上气温不高于-5℃,500 hPa上气温不高于-9°C,地表温度低于0°C。在湿度指标上,环境大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且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4 g kg-1以上。  相似文献   
633.
634.
帝汶海槽位于东南亚班达海与澳大利亚西北帝汶海之间的外班达岛弧,新近纪以来特别是晚中新世—晚上新世期间澳大利亚板块与班达岛弧的碰撞引发了帝汶岛的隆升和帝汶海槽的变形,影响了区域内的构造活动。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边缘正断层主要控制了台地、地垒和地堑构造,帝汶海槽北部在弧—陆碰撞引发的帝汶岛隆升与海槽沉降双重作用下形成一系列逆冲和褶皱,海槽底部NE-SW向逆冲断层为海槽变形前锋,控制了海槽形态。构造特征与天然地震特征表明,澳大利亚板块与班达岛弧之间的班达俯冲带位于帝汶岛与内班达岛弧之间的翁拜海峡,以平均约62°的高角度俯冲,俯冲深度超过600 km,深部震源与上部震源之间存在明显的地震带间断,澳大利亚板块向东南亚板块下方的俯冲已逐渐减缓趋于停止,但由弧—陆碰撞引发的帝汶海槽与帝汶岛变形仍在持续,内班达岛弧正在沿班达海发生变形。在俯冲作用相对平衡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板块向东南亚板块下方的俯冲可能会转变为造山作用,未来内班达岛弧可能会隆升形成内、外班达岛弧双重造山带。  相似文献   
635.
新近纪以来,在大陆边缘以及火山基底隆起等构造背景下,安达曼海域广泛分布生物礁碳酸盐。为了更好地了解安达曼海域的构造演化以及区域古环境特征,通过高分辨率地震剖面,将台地边缘地层划分为5个地震层序。在建立的地震层序格架下,探讨了区域中新世生物礁演化模式及发育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安达曼海域东部台缘阶地中新世生物礁生长发育以及空间展布形态主要受中新世时期构造作用所形成的地势形态和海平面升降等因素联合控制。安达曼海中新世经历了裂谷期至弧后走滑拉分期,且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南部实皆断裂造成的东高西低的地势形态为东部阶地生物礁碳酸盐发育提供了有利场所,次级断裂造成了生物礁东西分割的格局,而海平面的稳定上升使得生物礁稳定生长。  相似文献   
636.
塔宁巴尔海槽位于印度尼西亚班达弧的东南部,与帝汶海槽以及阿鲁海槽相连接。形成于澳大利亚大陆与班达弧的碰撞过程中,在弧—陆碰撞中,碰撞的轨迹、年龄和方式仍然存在争议,对于塔宁巴尔海槽是否为俯冲带也存在着争议。依据二维地震测线,运用生长指数与古落差法定量分析塔宁巴尔海槽断层,结合测井以及物源研究探讨塔宁巴尔海槽的断裂特征及其构造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塔宁巴尔海槽在白垩世与早上新世断裂活动较为活跃,与构造活动发生的时间相一致,中生代的裂谷作用形成中生代的正断层,早上新世澳大利亚板块与班达弧发生碰撞,弧—陆碰撞导致塔宁巴尔群岛的隆升与塔宁巴尔海槽的沉降并引发了中生代断裂的再活化。海槽的变形持续至晚上新世,形成现今塔宁巴尔海槽形态。  相似文献   
637.
The Sinongduo mining region includes two types of mineralizations: the epithermal and the carbonate-hosted PbZn-Ag deposits. Despite being studied for many years, the ore formation process and genesis of the carbonate-hosted Pb-Zn-Ag deposit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The Pb-Zn-Ag ore bodies occur as veins and are hosted by limestone and dolostone of the Permian Xiala Formation. Three sulfide mineralization substag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t the Sinongduo carbonatehosted deposit. Indium coupled w...  相似文献   
638.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构造地质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学科发展,让构造地质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研讨会。本文为该研讨会成果的简要总结,内容包括:(1)构造地质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2)构造地质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3)构造地质学未来发展方向;(4)走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39.
地表基质取样是开展地表基质层调查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笔者等在浅地表层钻探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浅覆盖区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区域地质填图、环境调查、工程勘查、考古调查等领域钻探技术应用现状,根据不同地表景观及基质类型条件下的钻探取样需求,梳理了岩石、砾质、土质、泥质等地表基质钻探取样技术要点,研发了电动背包式钻机、Ф60/40mm单管冲击钻进、Ф50mm双管冲击钻进、Ф208mm中空螺旋钻进等取样器具及配套钻进工艺,在北京、内蒙古巴彦淖尔、浙江宁波、西藏那曲等地区开展了野外试验应用,通过获取满足要求的样品,很好的揭示了地层信息及物质组成,进一步在实践中提出了不同种类地表基质钻探取样技术方法,为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及地表基质层调查工作提供钻探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40.
黑暗、潮湿、常温的岩溶地下洞穴,使生活其中的动物构成特殊的群落,表现出特殊的行为和体征,根据其生活习性,洞穴动物可分为真洞穴动物(Troglobites)、半洞穴动物(Troglophiles)和洞栖动物(Trogloxenes);中国岩溶洞穴动物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先后发现洞穴动物新种131个,在洞穴动物行为及特征方面,开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考虑到中国岩溶洞穴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中国洞穴动物调查研究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