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223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511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1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卫星热红外观测与发震断层不同段落交替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NOAA卫星资料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热红外异常图像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增温异常条带在东昆仑断裂带不同段落上具有迁移特征。地震前两天首先在库塞湖东西200km范围内出现6℃左右的增温异常条带,在空间位置上与Harvard大学所给出的震中位置和野外考察所给出的宏观震中位置一致。地震前数小时,增温异常迁移到发震断层西段——太阳湖与布卡达板峰段附近,增温幅度约为3℃。与CDSN和USGSD所给出的地震起始破裂位置一致。这种增温异常条带迁移可能与发震断层交替活动有关。震后1天的卫星热红外图像清晰地勾画出发震断层长约450km的线性形迹。代表了整个发震断层的破裂长度.与野外考察所得到的地表破裂带空间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962.
Using the annual GPS observational tropospheric zenith delay data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obtained at 36 globally distributed IGS stations in 2003, we have estimated the accuracy and range of application of two often-used models of trop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the Hopfield and Saastamoinen models), and of a more recent model (the EGNOS model). We point out some defects in the Hopfield model and show that the EGNOS model can be used as the correction model of the tropospheric zenith delay for the GNSS real-time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相似文献   
963.
IAP9L AGCM中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IAP9LAGCM10年积分850hPa纬向风的逐日输出结果,应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模式中的大气季节内振荡(MJO),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抓住热带MJO的基本时空特征,模式中MJO的显著周期为36天;另外还分析了16~64天重构信号的时间经度剖面图,发现该MJO为东传,这与实际较一致;最后用EOF方法分析了模式大气中850hPa5天平均速度势,揭示出该MJO在全球表现为行星尺度1波和2波的特征。  相似文献   
964.
通过淮北宿临矿区不同类型构造煤中黄铁矿形态和分布的显微观测,结合常量及伴生元素分布特征分析,探讨了构造煤中黄铁矿的分布规律、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控制作用。黄铁矿是典型的多期成因矿物,其分布受沉积环境和应力-应变环境共同作用,可划分为4 个形成阶段12 种类型;构造煤中的Co、Sb、Mn 等元素与黄铁矿关系密切,其分布反映应力-应变环境;进一步发现构造煤中的Hg 与硫化铁硫(Sp.d)呈良好相关性,随构造煤变形程度的增加呈“高-低-高”的演变趋势,受构造煤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影响;构造煤中的黄铁矿可分为同生和后生两种模式,前者受控于沉积环境和古构造条件,而后者与构造改造和构造煤变形相关。分析认为,脆性变形阶段煤体结构的物理变化及过程为黄铁矿发育提供了赋存空间和条件,而韧性变形阶段中的动力变质和力化学作用为元素的迁移、散失及富集提供了动力,从而影响了黄铁矿的形成类型和分布。  相似文献   
965.
云分析系统在台风莫拉菲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鉴美国CAPS开发的中尺度ARPS模式的资料分析系统ADAS,设计了基于GRAPES_Meso的云分析系统,实现了地面云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反射率资料在GRAPRS模式中的综合融合应用。通过对登陆台风莫拉菲 (0906) 数值模拟检验云分析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云分析系统通过地面云观测资料、卫星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多普勒雷达反射率的同化,能够反演出合理的三维云覆盖状况;在三维云覆盖的基础上结合云底云顶高度,进而反演出云水、云冰、雨水、雪、霰等云微物理量,并显著改善模式初始湿度场;在台风登陆过程的模拟中,虽然对台风路径的预报有所偏差,但对比控制试验,在台风登陆地点、台风强度、路径的预报中云分析发挥了正作用;通过对云分析后初始场反演的雷达回波进行检验,验证了云分析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对整体的降水预报效果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66.
变电站是电力供电系统的重要枢纽,但其往往地处空旷地带,容易遭受雷击,本文介绍了位于洛阳市洛南新区焦屯110 kV变电站工程外部及电气防雷设计,并提出了具体的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967.
基于GIS的广西中小河流山洪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尺度自动站雨量资料、欧洲中心(EC)细网格数值预报雨量资料、广西雷达数据,利用ArcGIS提取河流边界地理信息,通过用MICAPS、SWAN3.0系统二次开发,数值模式产品应用,面雨量对比等方法建立广西中小河流山洪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系统能自动生成各种气象要素的可视化警报、预报产品.经过在2012年汛期若干天气过程的应用显示了较好的监测预警作用,可以应用到精细化天气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968.
新疆东准噶尔斑岩铜矿主要构造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准噶尔地区分布有索尔库都克、哈腊苏-卡拉先格尔、乌伦布拉克-溴水泉、塔黑尔巴斯套与琼河坝5条斑岩铜矿带,分为构造叠加改造型斑岩铜矿、断裂构造背景下的斑岩铜矿与和尔赛型斑岩铜矿3种构造类型.构造叠加改造型斑岩铜矿受后期韧性变形构造改造、硫化物沿片理带富集,黄铜矿细脉主要分布于片理带中相对较弱的破劈理中,铜矿体总体产状与片理带产状一致.断裂构造背景下的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体呈岩枝状产出,矿化脉体及伴生蚀变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和尔赛型斑岩铜矿,具典型斑岩铜矿与岩浆融离型矿床的双重特征,是一个较特殊的斑岩铜矿.  相似文献   
969.
屈益  刘小林  刘畅  童展飞 《陕西地质》2010,28(2):104-110
文中就矿山测量不同坐标系统资料转换方法及数学模型进行探讨,提出符合转换精度要求的转换方法及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70.
广西德保铜锡矿床为一矽卡岩型矿床。笔者对采自该矿床的7件不同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的模式年龄为(429.5±5.9)~(440.0±6.9)Ma。其中,采自含矿石英脉的6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35.0±2.5)Ma,等时线年龄为(445±11)Ma,表明该地区曾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发生过成矿作用,是华南加里东运动的产物。文章提供了关于右江地区加里东期成矿作用的信息,深化了对该地区成矿演化历史的认识,进而强调了对于寻找钦甲式Cu_Sn矿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