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789篇 |
免费 | 18878篇 |
国内免费 | 445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10篇 |
大气科学 | 22752篇 |
地球物理 | 14937篇 |
地质学 | 41036篇 |
海洋学 | 17516篇 |
天文学 | 2627篇 |
综合类 | 5139篇 |
自然地理 | 35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3篇 |
2023年 | 554篇 |
2022年 | 1140篇 |
2021年 | 1660篇 |
2020年 | 2668篇 |
2019年 | 6002篇 |
2018年 | 6448篇 |
2017年 | 6142篇 |
2016年 | 6178篇 |
2015年 | 5270篇 |
2014年 | 4993篇 |
2013年 | 5621篇 |
2012年 | 5367篇 |
2011年 | 5123篇 |
2010年 | 5024篇 |
2009年 | 4329篇 |
2008年 | 3598篇 |
2007年 | 3608篇 |
2006年 | 3145篇 |
2005年 | 2767篇 |
2004年 | 3039篇 |
2003年 | 2805篇 |
2002年 | 2599篇 |
2001年 | 2349篇 |
2000年 | 1899篇 |
1999年 | 1938篇 |
1998年 | 1962篇 |
1997年 | 2030篇 |
1996年 | 1580篇 |
1995年 | 1534篇 |
1994年 | 1379篇 |
1993年 | 1302篇 |
1992年 | 1108篇 |
1991年 | 829篇 |
1990年 | 779篇 |
1989年 | 664篇 |
1988年 | 560篇 |
1987年 | 432篇 |
1986年 | 361篇 |
1985年 | 281篇 |
1984年 | 314篇 |
1983年 | 196篇 |
1982年 | 234篇 |
1981年 | 165篇 |
1980年 | 130篇 |
1979年 | 135篇 |
1978年 | 63篇 |
1977年 | 59篇 |
1972年 | 53篇 |
1971年 | 6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Since the 20th century, numerous Quaternary moraine dating methods have emerged, including lichenometric, moraine 14C, quartz sand thermoluminescence (TL),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and 10Be, 26A1, 36C1, 3H, 21Ne nuclide dating methods. These dating methods are widely applied to determine moraine ages and have provided a large dataset. Unfortunately each method has its defects. In this paper, we will review these various dating methods and provide some comments. 相似文献
982.
Wang Xiuxi Li Jijun Song Chunhui Zhang Jun Zhao Zhijun Gao Junping Pan Meihui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2007,1(3):304-308
The Cenozoic sedimentation in the Tianshui basin,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liupanshan and West Qinling,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rovides a record for the regional tectonism and exhumation history of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Thermochronologic study on the detrital apatite grains from sandstones at Yaodian, near Tianshui, has revealed two rapid tectonic
uplift-exhumation events of the source area, which happened at 23.7 and 14.1 Ma, respectively. The fast exhumation (0.34 mm/a)
at 23.7 Ma, which recorded the tectonic uplift of West Qinling,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Neogene Tianshui basin and initiated
the reception of alluvial deposits. This event is most likely in response to the synchronous tectonism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source region experienced another rapid exhumation (1.05 mm/a) at 14.1 Ma, when the Tianshui basin began to depress broadly
and fluvial-lacustrine sediments dominated the Late Miocene.
Translated from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6, 24(6): 783–789 [译自: 沉积学报] 相似文献
983.
本文对甘肃兰州盆地渐新统韩家井组的9科11属20种植物化石进行了共存分析,重建了该地区渐新世古气候各参数:年均温(MAT)为-1.4℃~10.9℃,最热月均温(MWT)为9.6℃~27.3℃,最冷月均温(CMT)为-4.4℃~-12.5℃,年较差(DT)为28.0℃~29.8℃,年均降水量(MAP)为315.7~492.2mm,平均最大月降水量(MMaP)为70.5~93.5mm,平均最小月降水量(MMiP)为0.4~11.1mm。分析表明相对于当前气候来说,兰州盆地在渐新世时接近现今甘肃武山地区气候特征,降水量多,气候更加湿润。 相似文献
984.
985.
986.
987.
应用MJO制作长江流域月降水预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JO指数RMM1、RMM2、振幅 1—25日平均代替月平均,用上月月平均RMM1和RMM2、振幅构造为右场,下月长江流域降水场为左场,SVD分析两场的关联,借助最优化技术,在降水场预测距平与实况距平同号总站数最大意义下确定系数,建立估计公式,由右场时间系数估计左场时间系数,最后反演降水场。尽管多数的月第一模态相关并不显著,但实际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88.
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包括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检验等方面。对流初生识别、对流系统强度识别和对流天气类型识别等监测技术取得新进展,综合多源资料的监测技术已应用于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业务。对流系统的触发、发展和维持机制等获得了新认识,我国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及其环境条件统计气候特征、分析规范及相应业务产品等为业务预报提供了必要基础和技术支撑。光流法、多尺度追踪技术以及应用模糊逻辑方法的临近预报技术等有明显进展,融合短时预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流可分辨高分辨率数值 (集合) 预报及其后处理产品预报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数值 (集合) 预报应用模糊逻辑方法的分类强对流天气短期预报技术为业务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和多尺度自适应临近预报技术、多尺度分析技术以及融合短时预报技术、发展并应用模糊逻辑等方法的、基于高分辨率数值 (集合) 模式的区分不同强度等级和极端性的分类强对流天气精细化 (概率) 预报技术等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89.
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北京夏季强降水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北京城区及周围3个站的Airda 3000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提供的风廓线资料,详细分析了北京2005年8月3日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表明,降水前十几小时出现双层低空急流,急流层内结构复杂,呈现多中心结构.风廓线观测揭示,南高空槽和弱冷空气共同诱发产生的切变线低涡是产生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中尺度系统,暴雨系统有很复杂的垂直结构.强降水开始前数小时(夜间)城区地面风场辐合,在临近降水和降水开始时辐合(或切变)层向上发展,这一过程有利于降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0.
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和倾斜涡度发展 总被引:75,自引:21,他引:75
文中证明了不仅包括动力因子,而且包括热力因子、摩擦耗散及非绝热加热作用的和可用于三维空间的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证明经典的、平面上的涡度方程只是它的特例。并且用该全型涡度方程严格证明了倾斜涡度发展(SVD)理论。沿着倾斜等熵面下滑的气块,当热力参数CD减小时,其垂直涡度将发展。最后通过用θ坐标模式模拟一次西南低涡的形成,证明SVD引起的涡度发展要比传统所考虑的辐合项的贡献大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