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6篇
  免费   671篇
  国内免费   983篇
测绘学   395篇
大气科学   761篇
地球物理   743篇
地质学   1731篇
海洋学   378篇
天文学   121篇
综合类   355篇
自然地理   42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腾冲火山区剪切波和尾波衰减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云南腾冲火山地区观测的地震数字化记录进行了尾波和剪切波的衰减测量。用AkiandChouet和Sato单次散射模型获得 5 2秒和 18秒流逝时间尾波的品质因子分别为Qc (f) =5 7×f- 0 94和Qc (f) =2 6×f- 0 95 ,表明地壳上部和地壳上地幔的地震波衰减频率变化率一致。两者均未显示出活火山地区尾波衰减的异常特征。尾波掠过空间椭球的平均半轴 ,前者约为 80km ,大大超出了腾冲火山分布的地理范围 ,后者约为 30km ,在腾冲火山分布的地理范围之内。用尾波规一双台S波振幅比法进一步缩小所用地震波掠过的空间 ,最后获得了S波随频率的衰减有类似于前人报导的活火山地区尾波频率衰减的特征 :相对于低频 (1 5~ 6Hz) ,高频 (6~2 0Hz)的Q- 1s 变化很小。从地表位置看 ,腾冲最年青的全新世的马鞍山和老龟坡火山就在S波掠过范围内 ,打鹰山火山也在近旁。这一结果表明在这三座火山体之下存在低速高衰减体。火山或处于休眠状态 ,或在消亡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882.
腾冲火山及邻区速度结构的三维层析成象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1984~1998年新间期间发生在腾冲火山及邻区30个台站记录的数知个地震的P波资料,采用地震层析成象法重建了腾冲火山及邻区地壳、上地幔不同深度的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象图。结果给出,在腾冲火山区下面地壳内约3~9km存在低速带,扰动量达-20%;10~15km深度为高波速带,扰动量达7.3%;16~24km深度为低波速带。扰动量达-9.1%;25~40km为波速带,扰一达10%;大于莫霍面深度(  相似文献   
883.
王尚彦  孟德保 《地质论评》2000,46(3):295-300
传统上认为湘黔交界处的中寒武统一下向陶统娄山关组为均一性极强的厚层白云岩,可分性极差。但笔者新近研究发现,其顶、底均为古岩溶不整合面,并有大量颗粒(鲕、豆、核形石)白支岩和藻纹层白云岩夹层,还有许多鸟眼构造、叠层石横行、交错层帐蓬构造存在。据其重向组合规律,将娄山关组分为三段。认为娄山关组由7个三级层序组成,层序界面为古岩溶不整合面或暴露带,每个序都由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  相似文献   
884.
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Mg、Sr、Ca及其比值的环境指代意义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通过桂林地区盘龙洞1号石笋和丰鱼岩4号石笋的Ca、Mg、Sr 及其比值的研究,并通过与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分析,初步认为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的Sr、Mg、Ca 及其比值的形成既取决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又取决于水文条件的变化。当大气环流系统未发生显著变化时,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较相似,这时, Mg /Ca和Mg /Sr 比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当大气环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时(如出现冰期和间冰期的显著变化) , Mg /Ca 和Mg / Sr 比值则主要取决于水文地质条件,即降水条件的变化。尽管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Mg、Sr、Ca指标可以获得很高分辨率的信息,但由于Mg、Sr、Ca 地球化学习性的复杂性,以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化,这种指标作为单独指标应用就会十分危险。   相似文献   
885.
通过对油气田上方烃的微渗漏和分异作用及其在地表土壤中的吸附叠加方式的研究 ,认为目前通常所用烃指标的单组分数据统计背景和划分异常的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 ,提出利用烃多元组分相关综合特征确定背景并筛选出各背景中与油气藏有关的烃异常的新思路。该方法通过在已知油气田上的应用 ,证明其效果十分显著 ,与单一烃指标方法相比 ,大大缩小了勘探靶区范围并提高钻探成功率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6.
非均质土壤饱和稳定流中盐分运移的传递函数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理  王济  秦耀东 《水科学进展》2000,11(4):392-400
对室内人工构造的两种非均质土柱,以传递函数模型作为模拟手段,研究了稳定流场中饱和非均质土壤盐分优先运移的随机特征。首先计算了模型参数μ和σ2,获得了氯离子在非均质土壤中迁移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然后应用传递函数模型对土柱中氯离子的出流浓度动态进行了随机模拟,并对非均质土壤中氯离子的均值和中值迁移时间及相应的运移体积与可动体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还依据质量守衡原理获得了土壤溶液中氯离子平均驻留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87.
本文应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硫酸钾溶解平衡,结果表明,硫酸钾在纯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符合前人总结的实验规律,而在43℃的钛白废水液液中硫酸钾有反常深 现象,这为确定硫酸钾结晶析出的最佳温度提供了热力学依据,通过热力学计算,论证了硫酸钾溶解平衡符合势学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88.
从沙埝油田地质条件和地面条件的复杂性出发,在该油田产能建设中针对性地应用了石油勘探开发综合技术。重点介绍了三维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储层横向预测技术、油藏工程研究技术的应用及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经济效益的情况。说明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技术是油田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89.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震、钻测井及生物地层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发育6套层序、两个构造层序。层序及沉积相空间分布的差异反映八道湾期至西山窑期以北部物源为主,下部构造层序揭示了北部抬升、南部均衡沉降的构造格局,头屯河期至喀拉扎期以南部物源为主,上部构造层序反映南部抬升、湖盆急剧收缩的构造格局。研究区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次为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早中侏罗世,本区以暖温带潮湿气候为主,但在三工河早期及头屯河中期有两次气候变干变热过程,晚侏罗世为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晚期的干旱气候还是导致湖盆急剧萎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0.
通过对内蒙古东南部中生代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研究,将该区域内中生代构造应力事件划分了8个阶段。构造应力场的压、张应力交替变化,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反映出地壳存在着弹性运动。地壳的发展历史就是在弹性运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平衡,在调整平衡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建造和构造。其动力主要来源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地应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