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9篇 |
免费 | 822篇 |
国内免费 | 5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4篇 |
大气科学 | 532篇 |
地球物理 | 594篇 |
地质学 | 1421篇 |
海洋学 | 259篇 |
天文学 | 105篇 |
综合类 | 259篇 |
自然地理 | 3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72篇 |
2020年 | 134篇 |
2019年 | 135篇 |
2018年 | 141篇 |
2017年 | 152篇 |
2016年 | 163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158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186篇 |
2011年 | 167篇 |
2010年 | 165篇 |
2009年 | 153篇 |
2008年 | 111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115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105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煤层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合适的压力系统、运移系统以及相应的能量作用机制,其实质是煤储层有效压力系统和有效运移系统时空配置关系。而煤储层弹性能正是有效压力系统与有效运移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纽带。文中提出了不同相态物质的弹性能模型,建立了煤层气成藏效应三元判识标志,并探讨了沁水盆地三元判识标志的展布特征。三元判识标志包括煤储层裂隙发育程度系数ζ1、煤储层裂隙开合程度系数Δ、煤储层压力系统发育程度系数ζ2。其中ζ1、Δ可以定量表示煤储层有效运移系统,ζ2可以定量表示煤储层有效压力系统。依据三元判识标志,分析了煤储层弹性能控藏效应,并提出判别煤层气成藏类型的三元模式。研究认为:煤层气成藏效应类型可分为27种,其中8种类型有利于煤层气富集高产。而沁水盆地实际上只存在2种有利类型,即有效压力系统-有效运移系统类型和较有效压力系统-较有效运移系统类型,分别分布于盆地南部大宁—潘庄—樊庄地区、沁水—郑庄—樊庄以及中部的沁源—安泽之间。 相似文献
972.
稀疏表示是一种现行有效的随机噪声压制方法,常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逐道分解地震信号,但实际应用中交替方向乘子法计算效率高但精度不足,难以满足高保真地震数据处理的要求.通过结合迭代重加权和交替方向乘子法2种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迭代重加权交替方向乘子法的联合稀疏表示方法,兼具收敛速度快和重建精度高的优点.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数据具有水平同相轴结构,满足共稀疏性条件,将联合稀疏表示算法应用于共偏移距道集就能够利用信号的空间相干性,提高去噪算法性能.理论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73.
基于2008~2019年青海地质灾害的灾情记录和CLDAS融合数据,分析青海高原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气象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研究诱发气象地质灾害的降水量和土壤湿度变化特征,确定了灾害预警条件。结果表明:近12a青海高原气象地质灾害共发生了23次,灾害易发区在西宁市、海南州、黄南州和玉树州,7月是气象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有效降水量和土壤湿度是气象地质灾害的重要影响因子,灾害预警条件为:当天及前一天有效降水量之和达到10mm或持续有效降水量达到18mm,并同时满足0~10cm和10~40cm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差值≤0.03mm3/mm3或其中一个深度的土壤体积含水量≥0.27mm3/mm3。 相似文献
974.
975.
976.
Chen Yilin Qin Yong Li Jiuqing Li Zhuangfu Yang Tianyu Lian Ergang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2022,65(9):1736-1750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 The synthesis of carbon onions in the laboratory by various methods is common; however, naturally occurring carbon onions have only been found in a few geological... 相似文献
977.
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30.3°N,101.7°E)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8km。地震发生在有跨断层形变测量场地的鲜水河断裂带康定至道孚之间的色拉哈断裂。结合该断裂带2000年以来的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笔者重点对老乾宁、折多塘监测场地在康定地震前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①从2013年5月开始,老乾宁基线观测曲线持续上升,反映出鲜水河南段断层张性活动有所增强;②老乾宁、折多塘场地短水准观测曲线2014年5月至9月加速下降,断层压性活动增强,有明显的短期异常;③老乾宁、折多塘短水准异常对康定6.3级地震的短期预测有着明确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78.
利用Micaps高空和地面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地面中尺度自动站观测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广西东南部2018年5月10日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环境场、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及其可预报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桂东南暴雨过程的高层辐散条件不明显,但中低层环流形势有利、具有高压后部\"回流\"降水的典型特... 相似文献
979.
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期间,江西省内沿区域性断裂构造发育30余个断陷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陆相碎屑岩,为丹霞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已发现的228处丹霞地貌点主要分布于江西东部武夷山北麓和西麓的红层盆地内.利用面积—高程积分法,对江西省9个盆地的丹霞地貌演化阶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省内丹霞地貌景区的面积—高程HI为0.17~0.52,平均为0.38,即其演化阶段处于壮年晚期至老年早期,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由南向北,由壮年期转为老年期的趋势.该趋势可能与武夷山的构造隆升有关.构造分析显示,节理与武夷山的隆升对江西丹霞地貌演化起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①龙虎山、九仙湖、仙岩、蛤蟆坞、赭亭山、龟峰等地发育的崖壁、一线天、巷谷、石墙、石寨、峰丛、峰林等丹霞典型景观均与节理有关.②流水侵蚀等外营力的作用对丹霞地貌的剥露、削平起重要作用,统计表明距离武夷山越近,丹霞地貌山峰越密集、崖壁越陡峻,指示武夷山的隆升与丹霞地貌的发育有直接关系.总体来看,江西省内的红层为丹霞地貌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武夷山的隆升控制了丹霞地貌的分布.值得注意的是,丹霞地貌区的节理构造是否与武夷山的隆升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0.
东秦岭伟晶岩区是秦岭造山带规模最大、稀有金属矿化最丰富的伟晶岩区。该区稀有金属矿化种类齐全,产出贫矿、铀矿化、铍矿化、锂矿化和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以锂矿化和铀矿化伟晶岩为主。稀有金属伟晶岩类型丰富,包括绿柱石-铌铁矿亚型、锂辉石亚型、锂云母亚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型式多样,包括对称分带、分层和均一结构。铀矿化伟晶岩分带简单,铍矿化和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以对称分带结构为主,锂矿化伟晶岩具有多种内部结构分带型式。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跨度大。结晶分异影响着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的成矿过程。该区主要产出古生代伟晶岩,形成于晚志留世—中泥盆世,集中于两期,处于晚造山-造山后阶段。伟晶岩形成时代与伟晶岩空间分布、岩浆岩分异演化程度、稀有金属矿化类型等关联不大。东秦岭地区中大面积不同时代花岗岩体的侵位、变质沉积岩地层的发育以及长期复杂的造山演化历史,包括地壳加厚和抬升,是形成高度分异演化的伟晶岩岩浆的有利地质条件。该区具有寻找铍矿和复杂稀有金属矿的潜力,且需要关注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的综合利用。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岩浆成因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