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6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626篇
测绘学   300篇
大气科学   407篇
地球物理   357篇
地质学   948篇
海洋学   253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29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苏北泗洪县石集的淮河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huaihoensis)进行了光释光(OSL)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化石埋藏地层年代介于56.2±4.3 Ka B.P.~50.7±4.6 Ka B.P.之间,属晚更新世中期,即MIS 3阶段间冰期。地层归属上更新统戚咀组,为旱季与雨季交替环境下的河漫滩或沼泽湿地沉积。地层特征反映了距今约5.6万年以来该地区在全球"间冰期-冰期"交替变化下的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992.
993.
回弹模量是反映路基弹性支撑能力的重要指标,并受运营期间基质吸力变化的显著影响。通过3种压实黏土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和重复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回弹模量与基质吸力的相关性,并基于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考虑吸力效应的回弹模量预估模型。结果表明:基质吸力与回弹模量之间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相关性,可采用指数形式进行两者的拟合;含水率由最佳含水率-4%提升至最佳含水率+4%时,受基质吸力减小的影响,回弹模量降幅达到29.1%~39.0%;在 土-水特征曲线过渡区,采用以饱和度表征的有效应力参数,可较好地反映基质吸力对于回弹模量的贡献,预估效果优于采用残余含水率或进气值相关的有效应力参数;在相同饱和度的情况下,黏粒含量越多、塑性指数越高,基质吸力对有效应力的贡献比例越小。  相似文献   
994.
福建上杭地区燕山期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建省西南部紫金山中粗粒花岗岩、石壁寨西部含斑细粒二长花岗岩和东部斑状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A-ICP-MS法对三个岩体的锆石进行了U-Pb、Lu-Hf和微量元素分析,获得了3个岩体的岩浆结晶分别为156.5±2.7Ma(晚侏罗世),166.2±8.1Ma(中侏罗世)和154.1±1.4Ma(晚侏罗世)。锆石的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锆石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6~2.2Ga、1.7~2.0Ga和1.7~1.9Ga。锆石Hf同位素初始值ε_(Hf)(t)均为负,分别为-14.88~-8.40、-11.9~-7.8和-10.9~-7.4。锆石的ε_(Hf)(t)、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分布范围较小,暗示岩体岩浆来源具有较为均一锆石Hf同位素组成。中侏罗世(166.2±8.1Ma)期间,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导致洋壳俯冲至陆壳之下,陆壳并发生了小规模的部分熔融,形成了石壁寨西部岩体;碰撞结束后,在晚侏罗世(145~156Ma)期发生由挤压向拉张环境的转换,闽西南岩石圈伸展减薄、壳源物质发生广泛的熔融作用,形成了大规模的紫金山岩体和石壁寨东部岩体。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研究闽西南花岗岩体的来源和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证据。  相似文献   
995.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东昆仑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所在矿区出露5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编号为Ⅰ、Ⅱ、Ⅲ、Ⅳ、Ⅴ)(图1a),围岩均为金水口群变质岩系。夏日哈木120万吨Ni金属仅赋存于Ⅰ号岩体内,该岩体走向NEE(约60°),长约2.0 km,宽约1.4km,地表出露长1.6 km,宽0.5 km,面积约为0.9km2,岩性主要为橄榄岩、辉石岩和辉长岩。Ⅱ岩体由4个小岩体组成(图1),仅在北部辉石岩中见少量  相似文献   
996.
香山中镁铁-超镁铁岩体产出于新疆东天山地区的黄山—镜儿泉镁铁-超镁铁岩带。主要的岩石类型为二辉橄榄岩、(含长)单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及角闪辉长岩。矿物学特征显示,岩体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为铬尖晶石→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电子探针分析显示,同一侵入期次中各岩相具有良好的过渡渐变关系,钻孔剖面上橄榄石含量与颗粒大小、单斜辉石的成分有随深度连续变化的特征,铬尖晶石则具有良好的Cr→Fe3+、Ti的演化趋势,由此反映岩体的形成主要受结晶分异作用的控制;含长单辉橄榄岩中橄榄石和单斜辉石成分的突然变化显示岩浆结晶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阶段性的混染;模拟计算表明,橄榄石分离结晶伴随着硫化物的熔离;钻孔ZK3693深度为295~325 m,含长单辉橄榄岩中橄榄石、斜长石、单颗粒单斜辉石成分突然性的变化指示在区间内有新鲜的基性程度更高的岩浆注入,而此区间内矿石的Cu、Ni品位明显高于区间外同一岩相岩体,说明新鲜岩浆的注入是香山中岩体硫化物富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正>Objective The Sidingheishan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 Tianshan Mountains.This work used zircon U-Pb age data,bulk 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Sr-Nd-Pb isotope data to assess mantl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crustal assimilation of the parental magma of the Sidingheishan intrusion.We have also discusse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in the Late Paleozoic.  相似文献   
998.
<正>1 Introduction As new exploration domain for oil and gas,reservoirs with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have become a hotspot in recent years(Li Daopin,1997).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low porosity and low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闹牛山铜金矿床硫、铅同位素的系统研究,探讨了其成矿物质的来源。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δ(~(34)S)=2.0×10~(-3)~3.5×10~(-3),均为正值,呈塔式分布,峰值出现在2.0×10~(-3)~2.5×10~(-3),具幔源硫和陨石硫的特征;矿石铅~(206)Pb/~(204)Pb=18.169~18.510,~(207)Pb/~(204)Pb=15.484~15.646,~(208)Pb/~(204)Pb=37.877~38.431,铅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具正常铅的组成特点;且μ值和ω值偏低,表明矿石铅源区富钍亏铀。在Zartman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解中,投点主要落于地幔与造山带之间和造山带演化线附近;在Δβ—Δγ成因分类图解上,12件测试样品落入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岩浆作用成因铅同位素源区,4件样品落入地幔源铅的范围内,但与两源区界限临近。由此认为,闹牛山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并有上地壳物质的混染,这种认识对研究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矿带的成矿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分析碳质页岩的水力压裂过程,采用天然页岩岩块,制作了边长30cm立方体试样,采用实验室大型实验设备,设置了两种不同的割缝注射方向,对试样进行了水力压裂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试样的破坏形态;可以看出割缝注射方向对裂缝的发育有着重要影响;水力压裂的极限强度与裂纹和层面之间的夹角有一定的关系,当裂纹方向接近层面时,对应的水力压裂的强度较小。结合水力压裂的水压曲线,阐述了裂纹发育和压裂液压力之间的关系。声发射监测碳质页岩的水力压裂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探测精度。页岩水力压裂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开展相应的模拟实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