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247篇
地质学   476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7 毫秒
71.
冀西安妥岭斑岩型钼矿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妥岭钼矿位于燕辽钼(铜)成矿带南端,与附近的野弧斑岩型钼矿等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文章阐述了古结晶基底、中生代岩体以及NNE、NW和近EW向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提出安妥岭钼矿是在斑岩型矿床基础上,叠加了主要沿NW向构造发育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具有复杂成矿系列的非典型斑岩钼矿床。  相似文献   
72.
基于SD-GIS的突发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一维河流水质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于水质模拟,建立了系统动力学(SD)和GIS关联的概念框架,并基于组件式GIS和SD模型开发了水污染事故水质模拟实验系统.以2005年11月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为例,对特征污染物硝基苯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动态仿真模拟.结果显示,通过建立SD和GIS的关联,能够实现水污染事故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模拟,以及基于模型参数的模型调控与情景分析,为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方案的优选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73.
太湖富营养化遥感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利用Landsat/TM数据进行太湖富营养化评价的可行性,提出一种与常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接轨的遥感评价新方法,建立了太湖富营养化遥感评价模型(中国湖泊营养状态指数模型TSIc),利用Landsat/TM数据定量反演出的太湖Chl - a浓度作为TSIc模型的输入变量,计算出太湖营养状态TSIc值,最后按照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分级标准将太湖营养状态分为贫营养(TSIc<30)、中营养(30≤TSIc≤50)、轻度富营养(50<TSIc≤60)、中度富营养(60<TSIc≤70)和重度富营养(>70)5级.  相似文献   
74.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将天水-秦安一带的中新世黄土分布区划归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文章基于野外调查和已有年代地层学工作,结合前人成果,对该区新生代沉积-地貌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并划分为以下主要阶段:1)古近纪初南部秦岭山地的剥蚀,使本区在原有基岩准平原地形的基础上,形成以冲洪积平原为主的地形.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的构造活动使冲洪积平原解体,在秦安地区形成基岩台地与沉陷盆地相间、天水-西和地区形成拉分盆地与隆起山地交错的地貌景观,这些高地为中新世黄土堆积提供了地形基础.2)中新世从22Ma到11Ma,基岩台地和相对平缓的高地上堆积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盆地内则主要发育次生黄土等洼地沉积,表明研究区类似于今天的黄土高原.3)中新世晚期约11Ma起发生的一次侵蚀事件,使研究区的一些小盆地内发育河流相和间歇性浅湖相沉积,秦安一带的黄土堆积也遭到侵蚀,形成的洼地内发育黄土状土或洼地静水沉积,其中包含较多哺乳动物化石,而大范围的相对平坦高地上一直继续发育黄土-古土壤序列.这次侵蚀对本区内甘肃群的沉积多样性有重要贡献,但一直没有深水湖泊发育的条件.4)发生于3.5Ma以后的另一次重大侵蚀,奠定了该区今天狭窄长墚地形的基础,是第四纪黄土堆积在本区保存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orm deposits of a carbonate sequence in the Sinian Zhangqu Formation in northern Anhui. In the formation, a great number of calcareous trider sponge spicules were discovered in a distal storm turbidity sequence, which have provided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correlation of the Sinian Systems in North and South China from a view point of palaeontology.  相似文献   
76.
中国主要含镍岩体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目前已发现7条岩带中18个岩体赋存有工业铜镍矿床。这些含镍岩体的岩石组合有三大类,其中以超基性岩中矿床居多,苏长岩与科马提岩中较少。中国含镍岩浆系列属于科马提岩系列而非拉斑玄武岩系列,含矿岩浆来自上地幔的部分熔融,源区具有U、Th值高而Cr低的特点,深大断裂发育的大陆边缘是镍矿床发育最理想的场所。  相似文献   
77.
利用实际大气参数取值进行尺度分析,求得斜压半地转模式中非线性斜压Rossby波的非频散周期解的存在条件与解。给出了能够描述非线性特性波动的无量纲拟能效ε,由此推导了非线性特征波动的波速公式及波参数间的一些诊断关系。  相似文献   
78.
将多元校正分析法应用于配位滴定中,以EDTA为滴定剂,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依据电位滴定原理,对混合三组分:Cu ̄(2+)、Cd ̄(2+)、Zn ̄(2+)、及Cu ̄(2+)、CO ̄(2+)、Ni ̄(2+)进行测定,各金属离子之间的△logK在0.04~2.34之间,计算误差一般小于土10%。  相似文献   
79.
豆芽棚滑坡体长500m,宽150m,平均厚10─15m,体积100万m ̄3.主滑方向30°。滑坡前缘海拔150m,后缘海拔200m,本滑坡是在斜坡遭人为破坏(加载)后由降雨诱发的。滑坡防治措施主要拟采取减载和布设抗滑桩。  相似文献   
80.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records of strong seismic events taking place in soft carbonate sediments, a new seismic sequence system of vibrational liquefaction is established, which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units, such as escaped structure of micrite veins and liquefied deformation formed in the period of seismic liquefaction, land subsidence structure after liquefaction, tsunamic hummocky and turbidite produced by seismic events, This sequence is a generalization and summation of field observation in vast areas, which shows the whole process of a strong seismic event and provides an unified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The pattern of the seismic sequence by vibrational liquefaction provides one of correlation standards for geologists in the field to discriminate events in carbonate sequences. Based on the pattern of seismic sequence, the authors first advance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Palaeo - Tanlu (Tancheng - Lujiang) Zone and discuss primarily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