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对山两省大同市东水头村和于家寨两个点的第四纪火山玄武岩下伏烘烤层样品,进行了细颗垃石英光释光(OSL)测年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对于大同火山烘烤层样品,应用简单多片OSL法能够获得有价值的火山活动年龄估计.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山西大同地区第四纪至少存在两期火山活动,一期发生的最小年龄为17万年,另一期发生在距今8.5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112.
维黄酸受体(RXR)是核受体超家族的重要成员,已有研究表明其在脊椎动物中广泛参与调控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RXR(AiRXR)cDNA序列,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AiRXR的c DNA序列开放阅读框为1338bp,含有两个亚型:AiRXRα和AiRXRβ,两个亚型之间在T-box中相差4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与人(Homo sapien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等的RXR相似性很高。AiRXR进化树分析显示,AiRXR与软体动物RXR聚为一支。AiRXR基因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特点,在检测的组织中(外套膜、鳃、性腺、闭壳肌)均有表达,推测AiRXR以信号分子的形式参与多种组织细胞的生命过程;在海湾扇贝性腺发育过程中AiRXR基因在性腺发育的各时期均有表达且增殖期表达量最高,说明AiRXR基因可能参与调节性腺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3.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定性评价方法或者经验方法来评判,其评价结果具有过多的主观性因素。而可拓评判的方法是从可拓集合理论出发,引入模糊数学中隶属度的概念,选取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量化,建立多指标性能参数的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一种定量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定量的方式表示评价结果。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评价指标最优化的接近场地的实际地质情况,有效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有更高的可信度,具有推广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并可为相关规范规程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4.
为定性并定量研究海水双壳类受精过程中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动态,改进了一种免疫荧光显微观察方法,包括样品的预处理、荧光染色和荧光显微观察.本方法适用于同步观测海水双壳类的纺锤体和染色体,具有操作简捷、清晰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5.
牡蛎是近海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也是世界性海洋主养贝类。我国牡蛎养殖历史悠久,但高质牡蛎产品的长期匮乏已成为新形势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卡点。在国际海鲜市场,高质牡蛎就意味着品质好、品相优。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了中国经济牡蛎物种组成和地理分布;揭示了温度是不同尺度种性形成的重要环境驱动因子之一;构建了首个贝类全基因组序列精细图谱,发现基因组的高变异性和基因家族的特异性扩张是种性形成的重要遗传基础;对全球27个长牡蛎群体487个个体进行全基因组深度重测序,构建了50M级单核苷酸多态(SNP)资源库并制成190k高密度SNP分型芯片。这些资源基因组学(Resourceomics)研究为高质牡蛎创制奠定了基础。其次进一步查清了牡蛎经济性状的遗传力及表型相关性,锚定糖原含量调控的基因组模块区域,建立品质性状基因模块选育技术,育成"海蛎1号"新品种,糖原含量提高25.37%,比传统育种效率提高65.81%,实现了单一营养物质的定向选育,破解了牡蛎肉质改良的世界性难题。所建立的基因模块育种技术使高质牡蛎遗传创制成为可能。在育成新品种的基础上,还利用牡蛎附着变态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上升流和下降流的物理学原理,创新牡蛎单体种苗制备技术,使种苗单体化率提高3倍;建立设施塑形生态育肥技术,通过壳型重塑并结合养殖水层的增肥调控,优型率达92%,出肉率达20%—23%。单体塑形养殖技术使牡蛎品相也达到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标准。团队建立的高质牡蛎创制技术体系在县域规模进行标准化应用示范,支撑了"乳山牡蛎"成为行业第一品牌,产业经济效益提高2—3倍,实现了牡蛎产业从低质低效到高质高效的嬗变,示范带动了中国牡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6.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我国原产贝类之一,自然分布于我国辽东和山东半岛等黄渤海海区,自古被誉为海珍之冠。我国皱纹盘鲍的资源调查、增养殖相关研究始于1958年,20世纪70年代突破了人工繁育技术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人工种苗的试验性底播及人工养殖。鲍野生资源随着过度采捕而急剧下降,我国开始通过底播增养殖工作以恢复皱纹盘鲍的生物资源,其中底播养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生物资源恢复与增殖未能取得理想效果。20世纪90年代皱纹盘鲍杂交技术获得突破并产业化应用,推动了我国鲍养殖产业南移,目前福建养殖鲍产量已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2.7%,而北方海区底播增养殖产业受养殖周期、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冲击,以及底播越冬期间高死亡率等问题制约,已严重萎缩。自2009年起,在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相关研发及产业单位合作建立皱纹盘鲍底播型海洋牧场技术研发的产学研平台,进而于2013年提出并实施了“北鲍北养”产业计划。通过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及示范,部分地区的底播皱纹盘鲍已进入商业性收获等显著进展。本文针对我国皱纹盘鲍底播增养殖产业中亟需解决问题、发展目标、可实现途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开展讨论,以期为我国皱纹盘鲍底播增养殖、原种保护、资源增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7.
118.
The bottom aquaculture of yesso scallop(Pa tinopecten yessoensis)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north of Yellow Sea,China,but not without accompanying productivity problems.We,therefore,conducted field surveys to investigate factors related to growth and mortality rates of bottom-cultured scallops after release.Specifically,we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and three key enzymes involved in antioxidant and metabolic function: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lactic dehydrogenase(LDH),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Across summer and winter,we also measured the relative mRNA expression of GPT and SOD to understand their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scallops,along with how such variation correlated to growth and mortality.Results show that bottom cultured scallops experienced mass mortality during the first six months post-release.During winter(December),scallops grew more rapidly and suffered less mortality than in summer(August).The observed lower performance probably resulted from less advantage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during the summer seasons,such as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 dissolved oxygen.These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enhance protein consumption while decreasing energetic resources in scallops.Furthermore,scallops in summer exhibited high antioxidant levels that probably competed for energy with process integral to growth and survival.These negative factors combined to elevate mortality rates.In conclusion,we provided evidence suggesting correlations between metabolic/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growth and mortality of bottom-cultured yesso scallops.These correlations implied us an accurate method to estimate the performance of bottom culture system.Suggestions about innovative aquaculture techniques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study.Our results might provide a possible guideline to the improvement of bottom culture techniques for this commercially valuable seafood species.  相似文献   
1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