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34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256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螺旋列板——深水立管涡激振动抑制装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管是海洋油气开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流体输送和钻探的重要功能。深水立管在来流作用下容易产生涡激振动,涡激振动是造成立管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会加速立管的疲劳破坏,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抑制深水立管涡激振动。海洋工程中涡激振动的削弱方法多是在立管外侧添加抑制装置,螺旋列板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深水立管涡激振动抑制装置,在墨西哥湾、北海、西非等深水项目中有多年的应用。文中介绍了螺旋列板的设计、加工制作及安装方法,着重阐述了列板形状尺寸、海洋生物、包覆比例等对其抑制效率的影响,最后对螺旋列板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
王华强  青平  迟洋 《海洋测绘》2010,30(4):76-78
介绍了3200XS型浅地层剖面仪工作原理及其数据处理过程,在港池开挖前进行浅地层剖面测量可以详细了解港池内各地层单元的分布和埋深,并对区内的灾害地质体或者障碍物进行有效识别,以保障施工安全和节约工程支出;结合海南某港池的浅剖探测实例,分析了该港池的地层单元划分及地层内物质识别,针对浅地层剖面测量前发射参数的选择和测量中的多次回波、调头区变形等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3.
海底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是海洋地质学、海洋土工学、海洋地质灾害等调查研究及海洋资源开发环境条件调查和评价等方面非常重要的资料,海底静力触探试验(CPT)是获取这方面资料的一种快速高效、成本低、测试精度高的原位测试方法。它可同时获取海底土锥尖阻力、侧摩阻力等方面的连续原位测试数据,这些数据与海底土取样样品测试分析资料及物探资料结合,可对海底土的工程特性等作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本文对采集的海底土样的静力触探参数与海底土样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分粘性土和砂类土二类,建立了海底浅表层土的静力触探参数与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方程。利用相关方程可以通过静力触探的数据来推算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而对海底土的工程情况作较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34.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were determined in fine, medium and coarse crystalline replacement dolomites, and for saddle dolomite cements from the Middle Devonian Presqu'ile barrier from Pine Point and the subsurface of the Northwest Territories and north-eastern British Columbia. REE patterns of the fine crystalline dolomite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Middle Devonian limestones from the Presqu'ile barrier. Fine crystalline dolomite occurs in the back-barrier facies and may represent penecontemporaneous dolomitization at, or just below, the sea floor. Medium crystalline dolomite is widespread in the lower southern and lower central barrier. Medium crystalline dolomite is slightly depleted in heavy REE compared with Devonian marine limestones and fine crystalline dolomite, and has negative Ce and Eu anomalies. Medium crystalline dolomites replaced pre-existing limestones or were recrystallized from earlier fine crystalline dolomites. During these processes, the REE patterns of their precursors were modified. Late stage, coarse crystalline replacement dolomite and saddle dolomite cements occur together in the upper barrier and have similar geochemical signatures. Coarse crystalline dolomites have negative Eu anomalies, and those from the Pine Point area also have positive La anomalies. Saddle dolomites are enriched in light REE and have positive La anomalies. The REE patterns of coarse crystalline dolomite and saddle dolomite differ from those of marine limestones and fine and medium crystalline dolomites, suggesting that different diagenetic fluid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se later dolomites. Although massive dolomitization requires relatively large volumes of fluid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amounts of Mg2-. dolomitization and subsequent recrystallization may not necessarily modify the REE signatures of the precursor limestones because of the low concentrations of REE in most natural fluids. Thus, relative fluid-rock ratios during diagenesis may be estimated from REE patterns in the diagenetic and precursor minerals. Fine crystalline dolomites retain the REE patterns of their limestone precursors. In the medium and coarse crystalline dolomites the precursor REE patterns were apparently altered by large volumes of fluids involved during dolomitizat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REE compositions of dolomites and their limestone precursors may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lative amounts of fluids involved during diagenetic processes, such as dolomitization.  相似文献   
35.
多个密度分界面重力观测数据的反演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重磁观测数据的反演问题,一直是地球物理学界所关心的一个问题。过去国内外对单层密度界面反演问题的研究,已有不少结果。他们大都是在界面起伏远小于深度的假设下,把反演问题线性化,化为解第一类褶积积分方程的问题,或化为解线性规化问题,进一步用Тихонов关于解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方法来解决。苏联学者们在这方面作了不少理论性的工作。另一途径是直接用位场理论把反演问题化为拉普拉斯的柯西问题来  相似文献   
36.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优质储层形成机制直接与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尤其是白云岩化作用相关,但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在锰含量、锶含量、阴极发光性等特征上反映其成岩过程与经典成岩理论相悖;碳酸盐岩的锶同位素组成和锰、锶含量的关系也表明与大气水有关的成岩过程和作为重要储集岩的结晶白云岩的形成机制无关,传统的白云岩化机制难以解释结晶白云岩的成因。具有海源色彩的高锶、低锰成岩流体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飞仙关组碳酸盐的成岩作用,其来源与成因值得进一步关注,控制其运移、封存和发生水—岩反应的时空机制有待回答。整个海相三叠纪时间段盆地尺度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尤其是不同结构组分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锶和锰含量研究(包括碳酸盐岩中不同结构组分的阴极发光性研究),可为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尤其是白云岩化作用和作为重要储集岩的结晶白云岩的成因研究),天青石矿床成因研究和四川盆地三叠系深层富钾、锶、硼、溴卤水的成因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37.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研究实例,对混合沉积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对混积岩和混积层系重新进行分类和命名;根据混合沉积的定义、成因、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接触关系等因素,按照“沉积事件+剖面结构”的原则,提出了渐变式、突变式和复合式3种成因类型,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对混合沉积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在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和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2类沉积背景下详细论述了层序格架中混合沉积的发育情况;结合混合沉积本身的特点讨论了混合沉积与油气的关系。最后针对混合沉积研究现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
我国旬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EOF方法分解我国近44a的旬降水场,得知:我国旬降水的6种主要空间型出现的集中时段各不相同,各型均以年际和年内的短周期变化为主,且有各自的长期变化趋势。EOF展开空间型的时间系数间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  相似文献   
39.
吉林省海沟金矿断裂地球化学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海沟矿区控矿断裂构造几何形态学,动力学,运动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应用数学模拟和GIS图层分析技术,综合分析研究断裂构造控矿规律和金矿成矿地球化学行为,初步建立了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定位预测模型。并对矿区主要赋矿构造-28号矿体深部及外围进行打矿预测。  相似文献   
40.
为了对多条二维剖面资料进行统一分析和解释,本文考虑了各剖面交点处的约束条件,通过建立统一的偏导矩阵,将各剖面资料联立求解.利用该方法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首都圈内6条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和解释,得到该地区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地球物理研究成果,确定了壳内存在的4处低速层(体)的空间范围及断裂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