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通过对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10年发生的3次地震谣传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地震谣传在现代新媒介下的传播新特点及规律,并根据其新特点提出应对地震谣传的策略建议,为政府部门和地震部门应对此类事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2.
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Sepat)的闪电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伦湘  郄秀书 《大气科学》2010,34(6):1088-1098
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 (WWLLN) 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和中国气象局 (CMA) 提供的台风定位资料, 分析了2007年第9号超强台风圣帕的闪电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在热带低压至强热带风暴时期, 台风中心闪电活动频繁, 外围闪电少; 台风成熟时期, 呈现明显的三圈结构; 减弱消散时期, 中心闪电骤减, 几乎为零, 外围闪电密度远远超过中心闪电密度。眼壁闪电和台风总闪电存在阶段性变化。在台风中心最大风速急剧增大的阶段, 眼壁上的闪电两次爆发, 而在第二次眼壁闪电爆发后的两个小时, 中心风速达到最大值, 表明闪电活动有可能对台风增强有指示意义。台风眼壁置换是台风强度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也是台风闪电活动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从台风眼壁置换开始, 眼壁上闪电数接近于零。闪电次数跟云顶亮温存在显著性相关。结合热带测雨计划任务卫星 (TRMM) 上装载的闪电成像仪 (LIS) 和微波辐射计 (TMI) 资料, 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台风闪电与强对流区域的关系, 发现闪电易发生在修正极化亮温低于225 K的深对流系统中, 但并不是所有的深对流中都能探测到闪电的发生。WWLLN和LIS探测到闪电发生区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3.
北京地区负地闪回击转移的电荷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负地闪是闪电危害的主要来源,其对地转移电荷源特征和电荷量不仅对闪电放电机理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雷电防护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了研究具有典型城市下垫面环境的北京地区的闪电活动特征和放电强度,利用北京地区2011年两次雷暴过程的多站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同步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定量观测资料,在考虑消除场地和环境因素对电场变化观测资料影响的基础上,基于蒙特卡洛数据处理方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反演算法,定量研究了负地闪回击中和的电荷源位置和电荷量,并对回击特征与回击转移电荷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得到如下结果:(1)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为1.1~27.6 C,平均为8.6±5.2 C,不同序数回击转移电荷量的最小值基本不随回击序数的上升而变化,最大值和均值随回击序数的上升而减小;一次负地闪中和的总电荷量随着回击数的增加而增加。(2)负地闪回击数和回击时间间隔都呈对数正态分布,其中负地闪总数70.4%的多回击负地闪其回击间隔平均为99±95 ms,不同序数回击的时间间隔最小值随回击序数的上升基本不变,时间间隔最大值和均值随回击序数的上升而减小。(3)回击转移电荷量的均值随回击间隔的增加呈波动形式的逐渐上升;相邻回击转移电荷源的空间距离均值随回击间隔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4.
A comparison is made of the high-speed (2000 fps) lightning between two techniques. The analysis shows (UPL) in altitude-triggered negative lightning (ATNL) photographic records in rocket-triggered negative that: the initial speed of upward positive leader is about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ess than that in classically triggered negative lightning (CTNL), while the triggering height of ATN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TNL; the afterglow time of metal-vaporized part of the lightning channel can endure for about 160-170 ms, thus the luminosity of the air-ionized part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in the lightning channel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metal-vaporized par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uminosity change of the lightning channel, together wit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 changes, three kinds of processes after return-stroke (RS) can be distinguished: the continuous decaying type without M component, the isolated type and the continuing type with M component,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wave shapes of the continuous current. The geometric mean of the interval of RS with M component is 77 ms, longer than that (37 ms) of RS without M component. And the initial continuous current (ICC) with M component also has a longer duration compared to the ICC without M component. The distinction in the relative luminosity between the lightning channel before RS and that before M component is obvious: the former is very weak or even cannot be observed, while the latter is still considerably luminous.  相似文献   
65.
松辽盆地西缘断陷盆地特征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杨树盆地与松辽盆地及其他西缘盆地的对比, 发现它们具有类似的充填序列和构造演化历史, 表明这些盆地应是松辽盆地的一部分。目前, 在陆家堡凹陷中已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油田, 大杨树盆地深部发现良好的烃源岩, 这表明沿松辽盆地西缘发育的一系列断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大杨树盆地是其中最具勘探潜力的盆地之一。  相似文献   
66.
闪电的光辐射能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TRMM卫星上装载的闪电成像仪(LIS)所获取的闪电光辐射能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的空间、时间尺度上闪电光辐射能都很好地遵循对数正态分布。文中利用了一个国际上公认的一维雷暴云起电和放电模式,对闪电放电中和的电荷量进行了数值模拟。蒙特卡罗算法表明,闪电放电所中和的电荷量也遵循对数正态分布,云中的软雹浓度、破碎系数、温度递减率、放电的电场阈值等参量的综合作用可以对其进行较好的解释,而其中任意一种参量的单独作用则不然。  相似文献   
67.
地闪回击辐射场波形的重构及地闪放电参量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其林  郄秀书 《高原气象》2003,22(3):252-258
根据地闪回击传输线电流模式重新确立了地闪回击辐射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式,并在观测实验的基础上,重构了不同距离范围内(15~50km,50~100km,100~150km)的地闪回击辐射场波形,重构波形与实测波形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在合理的假定下,将回击辐射电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广到先导过程,并估算了地闪先导放电过程中的三个参量。发现首次回击前最后一个先导脉冲电流为2.7kA,通道的电荷密度为(0.135~1.35)×10-3C·m-1,负地闪回击过程中和电荷量为2.06C。  相似文献   
68.
闪电多参量同步高速即时记录系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阐述了如何实时快速捕获闪电放电时亚微秒变化的快慢电场波形数据及等间隔点分段压缩显示电场波形曲线,并同时连续记录显示大气平均电场数据。在Win2000平台上用VC 编程实现了多任务、多通道大容量(8MB)快速处理显示记录的自动化。记录速度比以往的记录设备提高了20倍,测量精度显著提高,记录闪电辐射的脉冲绝对时间精度达到0.1μs,野外同步观测获得了大批资料,证实了系统的可靠性,为长时间多站同步观测积累高精度闪电资料提供了新的记录手段。  相似文献   
69.
卫星观测到的全球闪电活动及其地域差异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闪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都有很大的可变性. 本文利用热带降水测量计划(TRMM)卫星上携带的闪电探测系统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首次对一些典型地区的闪电活动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闪电活动无论在闪电频数或放电强度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海洋上的闪电活动频数与陆地上的闪电活动频数可相差几十倍;不同地区闪电活动的多少不仅取决于该地雷暴日数的多少,更重要的还取决于该地每次雷暴过程闪电频数的多少;不同地区的闪电放电强度有随闪电频数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进一步研究还表明,不同地区闪电光辐射能的不同可以用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ECAPE)来解释,闪电放电强度与ECAPE之间存在非常好的线性正相关;而闪电活动频数对ECAPE的响应则与闪电光辐射能不同,二者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70.
利用2015年夏季北京闪电综合探测(BLNET)总闪辐射源定位、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自动气象站和探空资料等多种协同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2015年8月7日北京一次强飑线过程不同阶段的闪电特征,并探讨了闪电与对流区域和地面热力条件之间的关系。飑线过程整体上以云闪为主,根据雷达回波和闪电频数可以将飑线过程分为发展、增强及减弱三个阶段。发展阶段表现为多个孤立的γ中尺度对流降水单体,随着北京城区降水单体的迅速发展,强回波顶高延伸到-20℃温度层高度,闪电辐射源高度也逐步增加,闪电明显增多,但总闪电频数整体低于80次/min。增强阶段单体合并,闪电频数快速增长,0℃层以上及以下的强回波(>40 dBZ)体积明显增大,飑线形成后,总闪和地闪均达到峰值,分别约248次/min和18次/min,负地闪占总地闪比例为90%,辐射源主要分布在线状对流降水区内,辐射源数量峰值出现在5~9 km高度层。减弱阶段飑线主体下降到0℃以下并迅速衰减,辐射源分布明显向后部层云降水区倾斜。95%的闪电发生在对流线附近10 km范围内,即对流云区和过渡区。在系统发展和增强阶段,对流云区与层云区辐射源的活跃时段基本一致;系统减弱阶段,对流降水云区辐射源数量迅速减少。在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闪电活跃区域对应于冷池出流同平原暖湿气流在近地面形成的相当位温强梯度带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