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635篇
测绘学   293篇
大气科学   392篇
地球物理   361篇
地质学   979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28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通过对1994年以来相关研究文献的检索统计,从研究学科、研究内容与研究阶段特征等方面对当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分析表明研究内容集中在名城旅游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估研究、名城旅行测量与影响研究、名城旅游市场与形象研究、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及其他研究等领域,研究方法应定性为主、定量较少;今后应在充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视基础理论的总结,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强化名城旅游利用的研究,名城旅游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游客行为与感知态度及非物质文化旅游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2.
干旱灾害和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的研究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72,自引:4,他引:72  
首先阐述了自然灾害中干旱灾害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接着从西北干旱气候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干旱气候的比较以及监测和预测等方面回顾了近20年来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研究的进展;最后提出了西北干旱气候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3.
深隧道围岩分区破裂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承志  钱七虎  王明洋  陈剑杰 《岩土力学》2012,33(11):3439-3446
该研究为先前深隧道围岩分区破裂现象内变量梯度塑性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应变梯度模型研究了深隧道围岩的分区破裂现象。作为额外的状态变量,在此引入应变梯度这一新变量。利用虚功原理得到了深隧道围岩的平衡方程、边界条件和流动准则,利用Clausius-Duhem不等式获得了岩体的本构方程。对于圆形深隧道,由上述模型的一般方程得到了弹性变形情况下、具有下降段的弹塑性变形情况下和不考虑弹性变形的塑性变形情况下圆形深隧道围岩的支配方程,得到了解析解,并讨论了解析解的性质。这一模型不仅扩展了隧道围岩的经典弹塑性模型,也为下一步数值研究深隧道围岩的分区破裂现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4.
现有多源同比例尺道路网匹配方法中,大多只利用道路自身特征进行匹配,而较少顾及道路周边要素对匹配过程的影响和约束,从而影响了道路网匹配效果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系统误差改正后仍存在一定位置或旋转偏差的道路数据进行匹配时,这种影响尤为明显。本文借鉴人类对陌生环境的空间认知特点,提出了一种顾及邻域居民地群组相似性的道路网匹配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城市骨架线网确定与道路相邻的居民地群组,进而计算居民地群组空间关系和几何特征相似度来获得对应道路的匹配结果。其特点在于:对存在位置或旋转偏差的道路数据匹配,以其邻域空间内居民地群组的整体相似性指标来带动道路自身匹配,实际上是增加了周边居民地群组对道路匹配过程的约束,更具鲁棒性。试验及对比分析表明,本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系统误差改正后仍存在较大位置和旋转偏差的道路数据间的匹配问题,提高匹配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国际上的政治地理学旗舰性杂志《Political Geography》2005-2015年期间391篇成果的分析,总结出国际政治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议题为:边境与边界,环境政治,空间与尺度,领土和主权以及安全问题,选举地理,社会和文化政治,其中空间与尺度,领土和主权以及安全问题,社会和文化政治几个方向研究成果占较大比例,而其他三个方向则相对较少.通过研究方法分析发现,国际政治地理学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尤其是民族志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后,从该杂志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机构两个方面的分析归纳出:欧美主导的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和美国)对世界政治地理学话题的学术霸权与世界南,北差异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参与国际事务能力不断提高以及作为新兴的地缘政治力量崛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政治地理学经世致用之能亟待被展现.因此,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势必将越来越洪亮.  相似文献   
76.
乌鲁木齐市建设生态城市现状的比较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钱翌  朱建雯 《干旱区地理》2007,30(2):274-282
乌鲁木齐是绿洲城市,自然环境比较脆弱,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生态环境规划,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特殊的自然地理等原因,致使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乌鲁木齐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选择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兰州等5个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的结构指数为0.241,低于对比的5个城市;功能指数乌鲁木齐为0.271,远低于上海(0.615)、北京(0.466)和兰州(0.343),与西安(0.272)接近,略高于成都(0.222);从城市协调度来看,乌鲁木齐市的指数值为0.306,为6个城市的最小值,生态综合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北京(0.580)>上海(0.579)>成都(0.382)>西安(0.380)>兰州(0.360)>乌鲁木齐(0.270),乌鲁木齐市生态化程度为第Ⅳ级,即生态化程度较低,为6个城市中的最低值。总体上为较发达地区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较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较低。乌鲁木齐市建设生态城市应采取的关键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编制城市综合生态区划,做好城市生态规划;2、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3、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控制大气污染;4、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方法、制定科学的水价、优化配置水资源;5、合理布局城市景观生态,搞好城市绿化及荒山绿化。  相似文献   
77.
钱进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7):39-44,I0001
基于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利用GIS技术分析了2013~2017年大渡口滨江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的效果。结果表明,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增加量为1.28km^2,主要为天然草地;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用地性质日趋合理,其中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断减少。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3d,说明搬迁改造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8.
基于智能手机内置的传感器,开展了音频信号和MEMS传感器的紧组合室内定位研究.首先,将时频分析技术用于音频信号TOA估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和优化互相关方法的两步估计方法.之后,研究了一种基于音频T DOA和行人航迹推算的紧组合定位算法,静态测试的平均定位精度为0.238 m,相比最小二乘方法提高了38.66...  相似文献   
79.
地下管线普查产品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地下管线在城市管理、规划及建设发展过程中重要性的逐渐体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但其质量检验与质量评定方法却相对滞后,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地下管线普查产品的检验及质量评定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0.
钱肖颖  孙斌栋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1):1822-1831
产业分工联系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但已有产业技术关联的文献主要关注区域内部,缺乏对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的探究。由于中国省际产业联系数据难以获取,论文运用引力模型和交叉熵法,基于2002、2007、2012年30省的投入产出表拟合出省际产业贸易流量矩阵,并进一步计算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指数。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尤其是城市群内部各地区产业之间的联系。基于2002、2007、2012年中国30个省16个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了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对产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有利于区域产业创新,但在本地产业技术联系较强的地区,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对产业创新的正效应会被削弱,本地产业技术关联和省际产业技术关联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知识产权的地方保护主义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因此,政策上应倡导扫清制度障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跨区域产业对本地的技术溢出,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