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9篇
  免费   3079篇
  国内免费   1715篇
测绘学   921篇
大气科学   1191篇
地球物理   1724篇
地质学   4723篇
海洋学   1453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657篇
自然地理   797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238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477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486篇
  2018年   444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445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626篇
  2011年   567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536篇
  2007年   541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The response of subaqueous dunes to the variation of riverine sediment supply in an estuary is rarely reported. Five sets of field measurements of bed sediments and topography were made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China during dry and flood seasons for the past 9 years. Results show that dunes were mainly three-dimensional (3D) during flood seasons and two-dimensional (2D) dunes during dry seasons. Dunes were also much larger in flood seasons. Dunes mainly occurred within the main channels of the estuary although they extended 11.7 km seaward of their normal extent in the South Channel during dry seasons from 2002 to 2006. This extension of the dune field is likely due to a sharp decline of sediment discharge caused by large reservoirs such as Three Gorges.  相似文献   
12.
PM2.5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造成雾霾天气.本文基于2016年四川省8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2.5数据,对2016年四川省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四川省PM2.5浓度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部PM2.5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东南部PM2.5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差的趋势;时间分布呈现夏季PM2.5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冬季PM2.5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差的趋势,从而得出四川省PM2.5浓度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及分布图.  相似文献   
13.
An unusual series of C22–C27 monounsaturated sterenes and C24–C30 tetracyclic terpanes (17,21-secohopanes) were detected in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in an immature evaporitic marl sediment of the Jinxian Sag, Bohai Bay Basin, North China. The site of unsaturation in these novel sterenes is assigned tentatively to the D ring on the basis of mass spectral interpretation, which also distinguishes them from reported unsaturated sterenes. Other hydrocarbon biomarker or stable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are indicative of microbial (e.g. methyl hopanes), phytoplankton or higher plant (depleted δ13C values of isoprenoids and hopanes) inputs and an anoxic carbonat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hexacyclic hopanes; tetracyclic terpanes). The hydrocarbon composition showed no obvious biodegradation and the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 of unsaturated terpenoids (e.g. gammacerene) and low values of other established maturity parameters (Ts/Tm = 0.23; Ro = 0.44%; Tmax = 417 °C), are consistent with sediments of low maturity. The novel, low molecular weight sterenes and the tetracyclic terpanes may be early diagenetic products of microbial sources in a carbonat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1 研究背景 震群是地震序列的一种形式,其发震构造历来是地震研究的关注点之一.而双差定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震群序列的分析研究中. 甘肃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各种强度的地震发生频度较高,震群发生概率也相对偏高.据甘肃地震台网目录,2019年1月18日—2月18日,甘肃碌曲接连发生64次地震(图1中黄色实心圆),其中ML 0.0...  相似文献   
15.
构建区域介质三维速度模型并以之获得准确的区域震相走时,是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充分利用已有的一维模型、GT事件、地质资料等实现三维模型构建,尝试基于目标区域内已有的部分局部一维模型,通过克里金空间插值建立初始三维模型,然后利用GT事件走时数据并参考其它地震地质资料对其不断进行修正,使得其走时偏差图与GT事件走时偏差图一致,进而获得能够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三维模型.使用不同模型进行的地震定位实验表明,以此方法建立的三维模型的定位偏差较初始模型减少约20%,较好地起到了减小区域震相走时残差,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次工作地区为重庆市武隆县周围,工作主要任务目标,利用重力和大地电磁测深MT,初步揭示武隆区块震旦系下古生界等重点层系地层特征及构造样式,基本查明浅部构造与深部构造之间的关系,从构造角度分析武隆区块油气保存状况.我们在工区布置了2条测量剖面,位于武隆县南部,贵州道真县北部.两条剖面长度分别30 km和50 km,总长度为80 km.主要的工作方法大地电磁测深MT和重力,其中MT点距为500 m,重力点距为50m.经过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手段,对两条剖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解释并推断了3条断层、有利于油气保存条件的地层.  相似文献   
17.
罗利川  梁杏  周宏  谢凯  陈标典 《中国岩溶》2018,37(3):450-461
结合1∶5万水文地质调查,对香溪河岩溶流域溶洞特征进行了探究,统计其溶洞的规模、形态、发育地层、发育方向及分布高程,结果表明:该区洞穴规模中等,受岩性的控制,溶洞的发育表现出对碳酸盐岩岩组类型的选择性,其中寒武-奥陶系地层溶洞发育程度最高;溶洞的发育方向多为北北东和北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同时受本区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的影响,溶洞集中发育于4个高程区;从溶洞发育的构造部位来看,溶洞主要分布在宽缓向斜的东南翼及向斜核部,平面分布表现出分带性;该区溶洞多发育至早期就停止进一步发育,其规模、类型、分布特征等与鄂西南地区溶洞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准双周振荡及大气环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做好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期预报,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分析了1961—2008年西江流域13次致洪暴雨期间降水与850 hPa风场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了850 hPa风场的10~30天低频传播对致洪暴雨的影响,并采用合成分析建立了由西风带系统导致的致洪暴雨准双周振荡的大气环流模型。结果表明,致洪暴雨期间降水主要以10~20天的准双周振荡为主,它们多数与西江流域850 hPa风场8~35天振荡的正位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来自西江流域以南逐渐向北传播的低频纬向风或来自30 °N附近逐渐南传并加强的低频纬向风与多数来自西北太平洋向西传播的低频纬向风在西江流域相遇,是导致致洪暴雨具有准双周振荡的可能原因之一。当500 hPa巴尔喀什湖以东的高压脊开始隆起并逐渐东移,我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逐渐转为明显的华北低槽控制,华南由青藏高原东部弱的西风槽转为明显的高空槽控制,副高不断加强西伸,同时850 hPa上空来自孟加拉湾穿过中南半岛的西南风不断加强,位于华南急流轴以西弱的气旋性弯曲也不断加强,地面上转为东高西低、等压线经向度明显,西江流域致洪暴雨开始并逐渐达到强盛期。这些特征可作为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神户市在日本率先明确将城市设计运用于创意城市建设,提出涵盖外观形状和颜色设计以及计划与制度体系、意图与思维方式的“大设计”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以建设优裕的创意城市为目标的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建设“高质量生活”,以安全、安心、健康为基础,以多样性交流与融合创造新价值为特征的创意城市.“设计之都”是创意城市建设的步骤之一,其特征是充分利用神户的优势资源,进行空间的设计、经济的设计和文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DWG三维模型作为一种成熟的三维模型格式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将其放置到多种三维设计平台中,而许多平台并不直接支持该格式,这限制了DWG格式三维模型的重复利用。本文首先分析了DWG三维模型格式,而后利用DWG.SDK二次开发包,实现了将DWG三维模型转换为X三维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拓宽了DWG三维模型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