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618篇
地质学   528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5篇
  1947年   5篇
  1939年   7篇
  1930年   4篇
  1926年   4篇
  192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空间信息系统和规划信息系统和规划在过去的十年已经变得密不可分。战略性的城市和地区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规划)需要设计一个专门的信息系统。这样的空间信息系统(融合了数据管理系统和模拟模型)在下列条件得到满足时会变成非常有效的规划工具。  相似文献   
12.
野外证据及显微构造分析证明了Rouergue地区华力西期地体中有三种构造成因的逆变质成带现象,它们与大规模岩片逆冲作用相关,而且变质作用早于岩片向南的构造就位过程。矿物平衡、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及石榴石—斜长石地质压力计揭示了变质后期、变质同期及变质前期的变形作用导致的三种不同的P-T模式。变质期后的变形作用对逆变质带及相对分带有直接影响,该区变质作用的不连续性是推覆体运移的重要证据。变质周期的逆冲作用导致了与逆冲相关的、剖面上为具有热逆转及正常压力的变质带,明显的压力差异人为地认为是不同的P-T轨迹及不同的抬升速率的产物,在快速上隆(如逆冲层序)时,温度处于峰期而压力最低。变质作用时限可以持续到整个构造事件(除晚期褶皱作用外)结束,此时,同构造期侵入体在推覆接触带内就位,它们对剖面上强烈的温度逆转效应有影响,并且强烈地改变了下伏变质推覆构造单元的等变线分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亚和太平洋西北部之间过渡带构造资料的详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边缘海和岛弧的起源可能只是由于一种很普通的机制。这种机理就是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地球物质的特性与流变体类似,这使得地球保持的形态看起来很象旋转椭球体的形态。然而,由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可以导致物质块体的运动。自转速度的减慢增加了大陆板块在地幔下层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大陆板块就从大陆边缘的下面被向上置换,并由于惯性能的积累,而使其运动速度超过已经减慢了的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一些我们描述变形岩石与其所含流体之间相互反应的数学模型,特别是,我们主张用自组织作用概念作为一种理解从成岩作用到变质条件范围岩石中所观察到的图案状构造演化的一种方式。由于矿物自由能依赖于围岩的结构,这些结构由导源于物理力与化学反应迁移的耦合作用所形成的反馈。在不同极限或初始条件中,同一公式抓住了许多行为的本质,把相关的变形构造观察成缝合线、粒间压溶、破壁理、变质层状构造与由结晶生长力所产生的矿化分异作用。这些方程可预测变质分异作用任何趋势的可能性,并显示了化学因素是如何对岩石的变形效应施加了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西藏卫片解译 ,最新构造似乎是近南北走向的正断层。西藏高原中部的 1 4个地震断裂面扩散表明 ,主要为正断裂作用。这些解释不都完全受到限制 ,但最可信的一个解释是 :T轴指向近东西的时候 ,仅在标高较低的高原的边缘处 ,按断裂面的扩散才表现出活动的逆断裂作用。这些观测意谓着现代西藏的大部份皆呈东西向扩展。这种格局与印度和欧亚大陆的碰撞以及特别脆弱的西藏地壳和上地幔的形变有关。印度向欧亚大陆施加压力以维持西藏位居一个均一的高度上 ,而被此抬升作用所导致的静压力前锋向北传递其压力。因此西藏是亚洲的压力计量表。同时 ,微呈东西向扭张的 (流动 )西藏的下部壳层和上地幔 ,将拉张其表层。现在西藏与印度的相对位置 ,类似被一个刚性块体 (印度 )嵌入塑性物质中的死三角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16.
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石英—长石交生的文象花岗岩的成因在文献中已做过讨论。并在研究花岗质伟晶岩的相平衡、晶体成核和生长特点的实验中得出了这种文象结构。温度、压力以及成分变化的分析表明,这种结构是在驱动力作用和不平衡的条件下,石英和长石同时生长所形成的。随着SiO_2(可能有水)在边界层变富,主晶相钠质碱长石的生长界面由面状变成格子状。在格子状边界间残余液体中SiO_2含量达到饱和使石英沿长石成核并生长,其总成分也许刚好在其结面上,但对于上述机制此条件是不必要的。文象结构的发育是靠界面局部的动力作用,并非仅与总组分的热化学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弗迪蒂尤德(Fortitude)矿床地处美国内华达州巴特尔芒廷矿区,位于该区最南部的科珀峡谷,东北距巴特尔芒廷19公里。该区的采矿活动始于1866年,地下开采贱金属和贵金属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955年。1912年,在科珀峡谷首次发现了砂金,并在1944—1955年间和1967年以来,对其进行了中等以及大规模的开采。先后在该区发现了  相似文献   
18.
以前我在《经过六千年的开采,世界金矿资源已经采完了吗?》(1967)和《世界金矿资源》(1976)这两篇文章中都强调了前寒武系金矿床的产量在世界黄金产量中占有很大比例。现在我要强调“非元古界砾岩型”的前寒武系金矿。 历史 据C.H.V.苏泽兰德所著《金》中记载,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以前的5500年人类历史中,采出的金不到10亿盎斯。可是,在那以后的487年中却开采了将近30亿盎斯。在这30多亿盎斯黄金产量中,前寒武系金矿床所产的金占一半以上。其中12.7  相似文献   
19.
在马尼托Lac du Bonnet岩基进行岩石物理参数(体积磁化率、磁各向异性、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的测量,用来描述岩石的岩性特征。钻了5个钻孔,共进尺2.8Km。确立了岩芯的磁化率与岩性之间的关系。磁化率值与岩性特征对应为:低磁化率(0~5×10~(-3)SI)为断裂带(开口断裂和闭合断裂)并伴生蚀变岩石;中等磁化率值(7~10×10~(-3)SI)对应于无蚀变及无断裂的均质岩石;高磁化率(20~100×10~(-3)SI)兼有低磁化率(0~5×10~(-3)SJ)区是非均质的岩石,如含镁铁质矿物的捕虏体。通过钻孔间的对比,在UKL-1,-5,-3岩芯上确定了两个无间断的主断裂带,这与利用地震反射资料确定的断裂带相吻合。磁各向异性与岩石组构有关。剩磁测量没有得到稳定的磁方向。火成岩的磁性测量是确定岩体特征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太平洋活动边缘的火山作用类型和历史长期以来,火山作用的研究一直都是局限于浮出水面的岛屿火山喷发作用的,而洋底火山喷发却几乎不被地质人员所了解。然而,洋底却不仅是地球表面面积的最大的一部分(0致71%),而且还是一个特殊的地壳(洋壳)区域,洋壳在化学成分、物理特点,特别是在火山喷发作用的类型方面,与地质学家研究得较早的地球的其他部分(大陆壳和过渡壳)都是根本不同的。苏联地质学家业已证明,洋壳是在洋壳——过渡壳——大陆壳系列的顺序发展中的第一个阶段。未来必将证明,火山产物的大部分并不是以火山碎屑物质(火山灰)进入海洋的,而是以岩流的形式喷发于海底之上的。岩流形成了洋壳的第二层,并且是在大量被加热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