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9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692篇
测绘学   357篇
大气科学   365篇
地球物理   436篇
地质学   1068篇
海洋学   484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266篇
自然地理   31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81.
高光谱影像纹理特征编码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测度分析高光谱影像纹理的技术.根据高光谱影像纹理单元中相邻光谱矢量的相关关系构造方向性纹理特征,得到了一组纹理特征编码值,从纹理特征编码值本身、相同地物纹理特征编码自相似性和使用不同尺度测量纹理特征编码值构成的曲线所表现出来的幂指数关系三个方面,说明高光谱影像纹理特征编码曲线具有分形特征.设计了纹理特征编码曲线构建模型,采用纹理编码曲线的分形维值表征不同的纹理特征,达到区分和判别不同纹理的目的.试验表明,该方法对提取地物纹理特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2.
随着地铁的不断建设与投入使用,我国正在逐步进入地铁运营养护期,地铁病害检测与运营养护也逐渐得到重视。随着地铁运营年限的增加,病害也呈现加重趋势。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隧道病害全面信息,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地铁隧道病害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对于认识病害形成机理,防治病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地铁隧道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所获得的水平收敛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定量分析了病害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周边水文地质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隧道病害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与空间集聚特性,且病害严重区与隧道周边水文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结果为隧道病害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认识病害分布规律及后期病害治理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83.
大地电场变化的频谱特征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处理了中国大陆地区嘉峪关、昌黎、崇明、蒙城、兴济、宝坻和阳原等7个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应用最大熵谱方法研究了大地电场日变化、地电暴等谱成分的特征. 结果表明,大地电场日变化主要是12 h的半日波成分最强, 24~25 h的全日波和8 h周期成分次之; 地电暴是在大尺度空间同步发生的,其谱值高于日变化谱值约2~3个数量级,主要以较长周期成分为主. 这一结果初步解释了大地电场变化的主要谱成分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4.
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现状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享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美誉.南海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东亚及相邻各国必经之路.资源之争,使得周边各国使出浑身解数,发展海洋经济与技术,1981年至2002年,越南就从南沙海域的油田中开采了1亿吨石油、15亿多立方米的天然气,获利250亿美元,南海石油已成为越南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半世纪中国南海油气勘探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发现了26个新生代盆地,取得了南海海域的基本石油地质成果,为南海的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南海具有巨大的勘探空间及技术发展空间,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会带来南海油气勘探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5.
运用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与AO(ArcObject) 相结合的方法, 在VB 环境下编程来 进行三峡库区地类变化模拟研究。以1995 年和2005 年的土地利用图为基础数据, 比较研究期各 地类的变化数量与方向以确定地类转换之间的优先级, 然后确定地类的转换概率。研究结果表明 此方法便于理解与操作, 同时模拟精度高; 预测结果说理性强, 其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 地增加, 耕地面积减少, 水域的面积在增加。其预测结果可以指导库区的土地利用规划, 为库区有 效土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6.
长山群岛海洋农牧化海域环境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耀光  张岩  王宁 《地理科学》2007,27(6):768-773
海洋农牧化就是要在海域中,对贝、藻、鱼、虾类生物资源进行人工养殖、增殖以提高资源量。从捕天然生物资源转变成为以捕增养殖资源为主的生产方式。通过对长山群岛海域发展海洋农牧化的海域环境以及海水的理化因子等进行评价,并对该海域海水增养殖的发展状况、养殖品种及构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应用主成份-聚类分析方法,将长山群岛海域环境划分为三个海洋农牧化区域,为因海制宜、合理布局海水增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7.
全面获取气-冰-海环境特征数据已成为当前冬季现场观测的重要任务,用于准确、快速开展区域冰情评价预测,以满足海冰防灾减灾工作需求。基于辽东湾东岸鲅鱼圈雷达海冰观测站(15a)与温坨子附近海域(9a)的冬季观测数据,对辽东湾东岸的风、水温、海冰时空分布等环境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对鲅鱼圈站1月和2月4级风(5.5m·s-1)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偏北风自2016年以来呈现由N、NNE、NE向NE转变,偏南风自2016年以来主风向由SSW向WSW转变。对温坨子海冰观测站水温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水温表现出降温期、平稳期与回温期,降温期发生于12月至次年1月中旬,平稳期发生于1月下旬至2月中旬,回温期发生于2月下旬;当气温低于-10℃时,水温基本维持在-1.4℃附近,气温处于-10~-5℃时,水温基本分布于-1.4~-0.5℃区间,气温处于-5~5℃时,观测点水温基本分布于-1.4~3℃。对鲅鱼圈站与温坨子站能见范围内的逐日海冰分布面积比例进行分析,发现海冰面积呈现增大期、稳定期与减少期,鲅鱼圈站附近12月12日至次年1月9日前后为增大期(对应初冰期),1月9日前后至2月8日前后为稳定期(对应盛...  相似文献   
188.
牛宁  任素玲  覃丹宇 《气象》2024,50(6):661-674
基于静止气象卫星图像解译理论和位涡理论,应用FY-4A水汽图像、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产品和欧洲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对2021年1月6—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寒潮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和地面冷高压是影响此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冷空气5日08:00从贝加尔湖南部向东、向南加强发展,8日20:00 减弱;对比FY-4A/GIIRS与ERA5 850 hPa 24 h变温数据发现:两种数据反映的对流层低层冷空气东移南下特征和正负变温区域分布特征基本一致,FY-4A/GIIRS 850 hPa 24 h负变温中心和0℃等变温线的位置与ERA5数据接近,FY-4A/GIIRS 850 hPa 24 h变温中心值强度略大于ERA5。水汽图像暗区变暗附近的高层位涡的增加激发高层气旋性环流后侧下沉运动增强,干空气下沉造成了地面高压增强;500 hPa冷涡中心附近绝对涡度增加是引起冷空气增强的原因之一;冷空气急剧增强时段,中低层位涡的加大引起地面冷空气堆积,寒潮增强。FY-4A/GIIRS温度产品反映的冷空气移动特征与位涡理论对冷空气增强原因分析结果一致,说明应用FY-4A/GIIRS温度产品能够有效监测分析寒潮冷空气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89.
190.
Based on the scattering coda model by which local and regional earthquakes are interpreted (K. Aki, 1969), and using observational coda data of 68 aftershocks of the 1985 Luquan, Yunnan earthquake registered by the VGK seismographs installed at 12 stations in the Yunnan regional short-period network, theQ-values of coda waves a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for 6 time intervals. It is observed that with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0.40–1.65 Hz of the observed data, theQ-valu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frequencies and the calculated codaQ ranges between 80–240 with the coefficient of frequency dependence η=0.45. The calculated source factorsB(f> p) of the coda waves which indicate the scattering strength are mostly within the order 10?23–10?24. Areas with lowQ-values present high scattering.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by comparing data obtained before and after the Luquan earthquake, clear changes can be detected in theQ-values measured at stations close to the epicentral region, and that theQ-values of the aftershock coda are less than about one half of the pre-shock values. It may be mentioned that the time-dependent regional variations of theQ-values might possibly bring abou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Moreover, aftershock focal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Through discussions o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 between the focal parameters, we get: 1gE=1.59M L+ 11.335;E=(2.10 × 10?5)M 0; length of focal rupturea=0.40?0.80 km for 3.0≤M L<5.0 events; stress drop Δσ=(6.0–130) ×105 Pa. Through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we have also learned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re is no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stress drops and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