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0篇 |
免费 | 412篇 |
国内免费 | 5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0篇 |
大气科学 | 279篇 |
地球物理 | 462篇 |
地质学 | 1277篇 |
海洋学 | 277篇 |
天文学 | 75篇 |
综合类 | 134篇 |
自然地理 | 2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123篇 |
2019年 | 148篇 |
2018年 | 134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46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122篇 |
2011年 | 145篇 |
2010年 | 119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95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4篇 |
197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柴达木沙尘暴东移的必经之道和沉降区,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降尘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区域粉尘输送的现代过程和机制。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分别在青海湖小泊湖(XBH)、西宁多巴(DB)、西宁青海师大科技楼顶(KJLD)设置降尘缸,进行湿法收集。对其降尘通量和粒度特征进行了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西宁地区2014年降尘通量为442~542 g/m~2·a,青海湖XBH采集点指示的2014年降尘通量为415 g/m~2·a,降尘通量年际变化较大,各站点降尘通量季节变化趋势一致,降尘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夏季降尘通量最低;2)各站点降尘粒度组成特征非常相似,以粉砂为主(4~63μm),西宁地区尘暴与非尘暴降尘粒度频率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尘暴期间降尘粒径较非尘暴时段大;3)XBH、DB和KJLD 3点所有样品平均粒径分别为37μm、34μm和31μm,中值粒径分别为31μm、27μm和26μm;对比低海拔兰州尘暴粒径特征,发现降尘粒径存在一定的海拔依赖性,即粒度随海拔增高逐渐变粗。 相似文献
82.
内蒙古固阳地区太古宙乌拉山群构造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拉山群的变质-变形问题一直有不同的认识^「1~3」。该文以固阳地区3幅1∶5万区调资料为基础,结合90年代以来周边地区1∶5万区调成果,提出晚太古宙乌拉山群经历了两期主要的构造变形。第一期为伸展体制下近水平分层剪切形成的固态流变褶皱和高温顺层韧性剪切带,属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形时间为太古代末;第二期构造变形为地壳抬升之后的剂压体制下,中、浅层次的紧闭同斜相似褶皱--主期褶皱和低温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83.
84.
基于GNSS浮标和验潮资料的HY-2A卫星高度计绝对定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测我国HY-2A卫星高度计海面高测量绝对偏差及其在轨运行状态,本文利用GNSS浮标星下点同步测量和验潮资料海面高传递方法在山东千里岩和珠海担杆岛海域开展定标研究。为验证GNSS浮标定标方法的准确性,还对国外卫星Jason-2和Saral进行了定标实验。实验表明GNSS浮标绝对海面高测量精度达2 cm,对Jason-2和Saral高度计多个周期定标得到的海面高偏差均值分别为5.7 cm和-2.3 cm,与国际专门定标场的结果符合较好。2014年9月和2015年5月HY-2A卫星高度计浮标定标结果分别是-65 cm和-91 cm,因两次结果差异显著,故又利用千里岩验潮站资料对HY-2A卫星高度计第56至73周期进行了定标分析,结果证明HY-2A卫星海面高存在约-51 cm/a的漂移,置信度为95%的回归分析表明浮标和验潮定标结果符合。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尚无专门定标场的情况下,可利用GNSS浮标对我国高度计实施灵活、精准的在轨绝对定标,在有高度计轨迹经过验潮站的情况下可使用验潮资料结合精密大地水准面模型进行绝对定标。 相似文献
85.
为查明深部闪长岩及膏盐层与庐枞盆地内玢岩型铁矿的关系,指导盆地南西缘许家咀下含山地区的找矿工作,该文利用最新测量的重力、磁测数据,结合地表地质和钻探等先验信息,采用2.5D重磁联合反演方法建立地质-地球物理精细模型,发现二长闪长岩侵入深度为-1 200 m,岩体与中三叠统月山组接触部位发育带状膏盐层和磁铁矿化互层,类似于龙桥式矿化,表明庐枞盆地内铁矿化与闪长岩、膏盐层密切相关。该文圈定了许家咀地区下含山隆起部位两处有利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证明了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建模方法是指导找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气藏储量规模大,储层分布面积广。在Folk(1959)碳酸盐岩分类方案与张荫本等(1996)对粘结岩分类方案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的具体情况,提出新的划分方案。研究表明:(1)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可分为3个亚类,10个微类。该方案不同之处在于把凝块(石)云岩归位颗粒岩,同时根据藻的形态把藻云岩进一步细分;(2)沉积岩类的发育和分布受沉积层序的控制。海侵体系域(TST)沉积阶段,以泥-粉晶云岩、微生物岩等正化学岩沉积为主。高位体系域(HST)沉积阶段,以凝块云岩、砂屑云岩等异化颗粒岩沉积为主。纵向上,岩性具有从暗色泥晶云岩→藻云岩→颗粒云岩→浅色泥晶云岩演化的特征,即泻湖亚相→藻丘亚相→颗粒滩亚相→台坪亚相的规律;(3)凝块云岩、砂屑云岩等颗粒岩是主要的储集岩类;(4)灯影组碳酸盐岩不同岩类的发育和分布对储层的发育起到控制作用。对灯影组的油气勘探,除了对岩溶作用的研究之外,还需要重视沉积古地貌、岩相展布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有效的预测灯影组储层"甜点区"。 相似文献
90.
Chung-Lin SHIE Long S. CHIU Robert ADLER Eric NELKIN I-I LIN Pingping XIE Feng-Chin WANG R. CHOKNGAMWONG William OLSON D. Allen CHU 《大气科学进展》2009,26(6):1071-1080
Accurate sea surface flux measurements are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global water and energy cycles. The oceanic
evaporation, which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oceanic fresh
water flux, is useful for predicting oceanic circulation and
transport. The global Goddard Satellite-based Surface Turbulent
Fluxes Version-2 (GSSTF2; July 1987--December 2000) dateset that was
officially released in 2001 has been widely used by scientific
community for global energy and water cycle research, and regional
and short period data analyses. We have recently been funded by NASA
to resume processing the GSSTF dataset with an objective of
continually producing a uniform dataset of sea surface turbulent
fluxes, derived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dataset is to be
reprocessed and brought up-to-date (GSSTF2b) using improved input
datasets such as a recently upgraded NCEP/DO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analysis, and an upgraded surface wind and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V6 dataset (Version 6) from the Special
Sensor Microwave Imager (SSM/I) produced by Remote Sensing Systems
(RSS). A second new product (GSSTF3) is further proposed with a
finer temporal (12-h) and spatial (0.25ox0.25o)
resolution. GSSTF2b (July 1987--December 2008) and GSSTF3 (July
1999--December 2009) will be released for the research community to
use by late 2009 and early 201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