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442篇
测绘学   125篇
大气科学   194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812篇
海洋学   211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81.
赖忠平 《第四纪研究》2008,28(5):883-891
文章简要总结了近几年来在确定黄土中氧同位素阶段2/1和3/2界线位置、年代以及与此相关的光释光测年方面的最新进展。在黄土与全球变化的研究中,更新世与全新世界线的位置及其年代的确定始终难于解决。常用的方法是用磁化率曲线来定性确定这一界线,而其年代则从别处引用。近几年来光释光测年的一些最新进展为黄土高分辨率的光释光年代序列提供了条件,基于高分辨率光释光测年的沉积速率模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冰期时黄土沉积速率较高,而间冰期(或间冰阶)时沉积速率相对较低,沉积速率模型认为,沉积速率变化的拐点即是冰期和间冰期的界线。运用这一模型,测算得出甘肃省临夏盆地塬堡剖面氧同位素阶段2/1和3/2界线的年代分别为13.48±1.15ka和25.8±2.1ka。  相似文献   
982.
倪春华  包建平 《江苏地质》2008,32(3):161-164
渤中地区普遍存在油气多期运聚成藏。BZ26—2—1井馆陶组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原油具有降解和未降解的双重特征:①正构烷烃系列分布完整,且丰度高;②GC/MS分析检出相当丰富的25.降藿烷系列,且绝对浓度较高。这一现象表明馆陶组原油至少存在两期充注过程。  相似文献   
983.
陆相拗陷湖盆陡坡带具有坡度陡、构造活动强烈、物近源、多物源、相变快等特点。勘探实践表明,与拗陷湖盆陡坡带相关的各类砂体,由于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储集条件和油气运移条件,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极有利场所。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时期为典型的内陆大型拗陷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纪延长期时在西缘逆冲带的影响下处于陡坡带,该区有两种物质聚集模式,一是从长10-长7退积型三角洲模式,二是从长6-长1进积型三角洲模式。并且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伴随着基准面的升降变化,不同相区、不同时期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供应之间的比值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表现为不同的地层充填样式。  相似文献   
984.
简单介绍了开放源代码的多Agent仿真平台Repast及其应用现状,分析了Repast仿真模型的结构。最后结合一个商业智能模型的仿真实例进一步解释了Repast仿真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分析了模型模拟的实验结果得到了有价值的一些结论,有利于我们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区位模型理论。  相似文献   
985.
针对控制器存在随机不确定性的多智能体系统,研究了所有智能体状态达到一致的控制问题.首先,假设智能体连接网络拓扑是无向、固定和连通的,而且每个个体的控制器存在相同的随机不确定性,最终得到了融合随机控制器增益不确定的闭环控制系统模型.应用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和鲁棒控制方法,得到了一种保证误差状态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进一步通过一系列矩阵变换处理技巧,将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存在条件转化为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可行解问题.最后应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控制器设计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6.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outh Asian High (SAH)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by using the NCEP/NCAR monthly reanalysis data from 1948 to 2012, based on the NCAR CAM 3.0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intensity of SAH represents a remarkabl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the intensity of SAH experienced from weak to strong at the late 1970s, and after the late 1970s , its strength is enhanced and the area is expanded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The expansion degree is greater westward than eastward, while it is opposite in summer. 2) Corresponding to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AH intensity, after the late 1970s, the divergent component of wind field has two ascending and three descending areas. Of the two ascending areas, one is located in the East Pacific, the other location varies with the season from the Indian Ocean in winter to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est Pacific in summer. Three descending area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central Africa, the East Asia and the Middle Pacific region respectively. 3) Corresponding to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AH intensity, the rotational component of wind field at the lower level is an anomalous cyclone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est Pacific in summer, while in winter, it is an anomalous cyclone over the Indian Ocean, and an anomalous anticyclone over the equatorial Middle Pacific. 4)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A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ST of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The SST of Indian Oce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inter, while in summer, the S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est Pacif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the SST of the East Pacific also plays a certain role.  相似文献   
987.
统计分析故宫自建成594年(1420—2014年)以来的雷电灾害事故资料及2005—2014年故宫及周边区域内闪电定位资料,结果显示:有记录的雷击灾害次数51起,雷电灾害都发生在5—9月,主要在6—8月,其中8月最多;雷电灾害发生在故宫南部建筑的次数多于北部,中轴线上的多于两侧,太和殿被雷击次数最多;遭雷击次数最多的部位是古建顶部的吻兽;雷击损害以直接雷击最多.故宫及周边1 km区域内的雷电主要发生在4—10月,主要分布在6—8月,其中8月最多;雷电发生的日变化明显,主要在下午和前半夜,占全天的63.95%;雷电流强度30~40 kA的闪电占总闪电数23.26%,比例最大,总体呈正态分布.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在时间分布上整体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88.
刘斯文  储国强  赖忠平 《地质学报》2016,90(8):2013-2022
巴丹吉林沙漠发育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丘间湖泊群,100多个永久性的丘间湖泊分布于沙漠的东南部。沙漠湖泊岩芯是干旱地区重要的气候、环境档案,然而受沙漠湖泊发育极端环境的影响,岩芯测年面临很大挑战。本文选择巴丹吉林的沙漠南缘的阿尔吉林和敦德吉林进行钻探,获取无扰动岩芯,利用核素(210Pb、137Cs)进行测年,并计算其沉积速率。结果表明:(1)核素(210Pb和137Cs)测年能够获取巴丹吉林沙漠丘间现代湖泊岩芯的可靠年代。(2)岩芯Ar-1的CRS测年结果为102±8a,沉积速率分布范围为0.13 ~ 0.33cma-1,岩芯Dd-1的CRS测年结果为123±2a,沉积速率分布范围为0.18 ~ 0.70cma-1。(3)沙漠岩心沉积速率空间分布具有自沙漠腹地向边缘递增的趋势,210Pbuns-CRS平均沉积速率分布范围为 0.16 ~ 0.57cma-1 ,137Cs沉积速率分布范围为0.05 ~ 0.6 cm a-1。未来对于沉积速率空间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如高大沙山的围限阻挡效应、137Cs的分子扩散效应以及古地震等,应进行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89.
新疆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床,由于规模大、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好,在同类型矿床中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研究矿床的成矿作用对今后找矿勘查以及开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在区域赋铀层位沉积环境研究基础上,以赋矿围岩为研究主体,对伊犁盆地典型铀矿床沉积序列和矿床的控矿层位开展研究,通过对赋矿沉积层位中粘土质对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及与铀矿的空间联系和成因分析,开展系统的铀矿床学、能谱测试、显微结构、扫描电镜、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等研究,特别是开展了富矿砂体中粘土矿物的种类、成分、结构、同位素、成因等的研究,对粘土质矿物对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粘土矿物在伊犁盆地蒙其古尔砂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及与铀矿的空间联系和成因分析表明:粘土矿物在层间氧化带中分布较为广泛,在主要矿体的氧化还原过渡带中,尤其是部分具有强烈粘土蚀变的砂岩层中铀含量较其他层位要高,反映出粘土矿物与铀成矿是有成因关联的。通过系统的扫描电镜、能谱测试研究,从微观证明粘土矿物与铀成矿有相关关系;粘土矿物的存在导致在近地表含氧含铀水在经过砂岩孔隙时被具有较强吸附能力和巨大表面自由能的粘土矿物所吸附,形成了铀含量较高的片状,团块状的粘土矿物,其在铀成矿作用中起到了吸附和界面的作用,有利于赋矿空间的形成及定位。结合沉积作用、构造活动和后期流体成矿作用等因素,分析了成矿机制和成矿作用,赋矿层位中的粘土矿物、其它成矿条件如岩性(赋矿层和矿源层)、构造(对铀矿化的动力和对地下水径流及铀矿体)等共同控制了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90.
穆仲平 《水文》2016,36(3):80-83
JDZ型固态存贮雨量器的特点是运行稳定可靠、记录数据准确,在雨量监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不具备远程数据传输功能,无法实行自动化报汛。经过技术改造后,在原有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化报汛,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