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95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349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499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根据“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 2014年7、8月青藏高原西南部狮泉河站、东南部林芝站的3 m涡动相关系统原始数据和10 Hz湍流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台站观测资料、JRA-55(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逐日再分析资料、GPCP(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全球降水逐日观测资料,分别讨论了这两个站在10~20天低频振荡的天气背景下其干、湿位相近地层气象要素的日变化特征以及湍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站高低空环流场、水汽通量场、热源的10~20天低频分量在其干、湿位相期间的配置相反。低频地表感热和潜热的不同变化对降水的影响分别在高原西部和东部有不同表现。狮泉河站的低频振荡在纬向上自西向东传播,而林芝站的低频振荡在纬向上自东向西传播,结果表明这两个站分别存在两种不同起源的低频振荡。两站干、湿位相的近地面气象要素以及湍流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通常温度极大值出现在午后14时(北京时,下同),但狮泉河站干、湿位相的温度极大值均出现在夜间20时;由波文比可知,狮泉河站湿位相全天以潜热为主导,干位相期间,06时之前以潜热为主,06时之后以感热为主;林芝站干、湿位相均为08时之前以感热为主,08时之后以潜热为主。两站湍流平均动能与平均风速正相关,垂直动量表现为向下传输,热量和水汽表现为向上传输。  相似文献   
292.
根据昆明国家基准气候站1981—2014年34年的逐分钟降水资料,基于年最大值数据采样方法,分别采用皮尔逊Ⅲ型、耿贝尔型、指数型3种分布函数曲线进行拟合试验,推算昆明市暴雨强度公式;在频率曲线拟合和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估算时分别进行了精度检验,以误差最小为原则,得出耿贝尔型拟合的暴雨强度公式为最优公式。将新编最优公式与昆明市现有的其他5个暴雨强度公式进行对比,分析了昆明暴雨强度时空分布特征,验证了公式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为昆明城市防涝工程设计和相关设施的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93.
遗传标记经历了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蛋白质标记及DNA标记的四个重要发展历程。纵观遗传学的发展历史,遗传学的发展推动了新型遗传标记的发展,每一种新型遗传标记的发现,均推进了遗传理论与技术的发展。19世纪后期,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利用7对形态学标记对杂种后代的不同个体依据性状表现进行归类分析,发现了著名的遗传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细胞学标记是指能明确显示遗传多态性的细胞学特征,如染色体形态、数目和结构在不同物种中的差异等,可以作为一种遗传标记来进行基因定位。20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同工酶是一种可用于物种起源与进化研究、种质鉴定、分类等诸多领域的分子标记技术(Markert et al.,1959)20世纪后期以来,DNA分子标记技术不断涌现,相继建立了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en polymorphisis)、DNA指纹 (DNA fingerprint),RAPD (random anplified polymophism DNA), AFLP(amplified fragnent lengthen polynorphisn)、微卫星 DNA (microsate llite DNA).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n)等专门的技术,在生物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藻类学研究较晚,主要用于藻类的系统发生、地理分布、种群遗传、分类、亲本鉴定、杂种优势的鉴别及种质鉴定等领域。  相似文献   
294.
在常规的海产鱼类人工育苗的基础上,结合黑鮶仔、稚鱼生理生态特点,在200m3水体中,育出平均规格2.6cm的黑鮶苗种30.58万尾,单位水体出苗量达1500尾以上,并在育苗过程中对黑鮶仔、稚鱼的摄食、生长、成活率等方面进行较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295.
上海沿岸天文潮与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二维非线性风暴潮,天文潮和联合水位模型8次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引起的上海地区天文潮与风暴潮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研究,讨论了天文潮气与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引起的增水特征,分析了控制方程中各非线性项对天文潮与风暴晨线性相互作用引起水位变化的贡献,研究表明,考虑天文潮与风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后,使风暴潮和水位的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了改善,非线性底摩擦在控制天文潮和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中起重要的作用。而  相似文献   
296.
镉能积累于人体及生物体内造成慢性中毒,引起严重的“骨头病”[1],并与严重的心血管病有连带关系[2].海洋中镉的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目前,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已将镉的污染列为国家海洋环境重点监测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97.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来,岩石—土壤是一个密切联系的体系,是地球系统科学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部分。为调查研究地质建造单元岩石—土壤体系(简称:岩土体系)中的物质组成演化特征,我们必须选择原地风化的残积物出露区域来完成土壤垂向剖面采样。本文以海南岛区域生态地质背景调查项目的资料数据为基础,科学阐述了残积物剖面的确定方法,并依据琼北玄武岩垂向剖面地球化学数据,总结出如下结论:垂向剖面SiO2含量呈现出土壤表层A层和岩石的高,土壤B、C层含量低的“凹”字型特征,与Al2O3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凸”字型),两个代表性组分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其他组分根据其亲和性,与该两种组分协同变化,部分受表层活动影响较大的元素,例如有机质、I等部分微量元素,则不具有该规律,土壤表层(A、B层)与深层(C层)、岩石中差别通常较大。  相似文献   
298.
段圣奎  苏勤 《热带地理》2021,41(2):441-448
以三亚为例,基于对256位候鸟旅游移民的实地调研,采用因子分析及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候鸟旅游移民迁移驱动力的结构、强度及群体差异.结果表明:1)三亚候鸟旅游移民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但也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2)三亚候鸟旅游移民迁移驱动力由风景环境、社会资本、社会象征、城市服务、生活方式、家庭氛围及健康养生等7个...  相似文献   
299.
"十五"新疆数字地震台网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疆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建设)项目是中国地震局"十五"重点项目.本文介绍了"十五"新疆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内容、台网布局、监测能力和功能.台网建成后,布局较为合理,宽频带、大动态、高精度的数字地震台网,将对提高新疆地震监测预报技术水平、发挥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作用、促使全区经济快速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0.
河南省一次致灾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分析产品和雷达资料对2013年8月1日凌晨发生在河南省西部、北部的一次致灾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是在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条件下产生的,较大的垂直风切变出现在强对流发生后,可能与强对流天气产生时间较晚有关;地面辐合线是这次强对流产生的触发机制,强对流发生在地面等温线和等露点线的密集区内.云图亮温的低值中心对应地面的强雨区.1日凌晨,对流回波东移加强,先后形成的两条弓形回波,均存在明显的低层弱回波区和中高层的悬垂回波结构,大风发生在弓形带状回波后侧;对流回波带低层有很强的西南风急流,使得强对流回波形成弓形带状回波;强回波带的前沿速度场上,有中尺度辐合线、辐合区、逆风区存在,它们的出现和维持是产生局地强降水的一个有用指标,中尺度系统的存在是强对流风暴产生、维持、发展的必要条件;较大垂直液态含水量的维持为产生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垂直液态含水量的增减,预示着地面强对流天气的开始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