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方法探讨2018年8月27日—9月1日季风低压环境下广东特大暴雨过程的形成成因。利用扰动天气图方法分析发现,季风低压和西南急流为此次广东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能量条件。熵变零线位置与降水落区位置有较好的对应,零线处能量有最大累积,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发展,对预报暴雨降水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为进一步验证季风低压的影响机制,构建不同季风低压尺度的敏感性试验,即通过滤去季风低压环流中的扰动分量来改变季风低压的强度。结果表明:暴雨强度与季风低压尺度和强度存在密切的关系。当季风低压强度较强时,暴雨过程总雨量强;当季风低压强度较弱时,降水大为减少甚至无降水。诊断分析指出,能量螺旋度指数能够较好反映出不同情形下降水发生发展,在季风低压背景下,暴雨区能量螺旋度指数较大,降水强度较强。反之,随着季风低压强度减弱,能量螺旋度指数减小,降水减弱。  相似文献   
12.
粒子加速器中高精度丝线绝对位置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子加速器中采用振动线技术进行共架单元上多块磁铁的高精度预准直,需要将振动线代表的磁中心引出进行共架单元之间的相对准直。为了获取以振动线为代表的丝线高精度空间绝对位置,本文对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进行点、线位置求解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单相机多站位的方法进行拍摄,通过标定板提供的高精度控制点坐标,采用自标定光束法平差对相机进行标定,并提出将空间直线离散成空间2点进行直线整体精确求解。对标定板上由2点组成的模拟直线进行测量验证,并与标定板提供的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空间直线位置获取精度优于5 μm。这表明了本文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研究丝线高精度空间绝对位置测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Chen  Mingcheng  Li  Tim 《Climate Dynamics》2021,56(11):3569-3579

Through an oceanic mixed-layer heat budget analysis, the dominant p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the largest decay rate (− 0.37 °C/mon) in EP El Nino, the moderate delay rate (− 0.22 °C/mon) in CP El Nino and the smallest decay rate (0.13 °C/mon) in La Nina, are identifi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both dynamic (wind induced equatorial ocean waves and thermocline changes) and thermodynamic (net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and latent heat flux changes) processes contribute to a fast decay and thus phase transition in EP El Niño composite, whereas the thermodynamic process has less effect on the decay rate for both CP El Niño and La Niña due to the westward shift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centers. Thus, the difference in surface wind stress forcing is critical in contributing to evolution asymmetry between CP El Niño and La Niña, while the difference in both the wind stress and heat flux anomalies contribute to evolution asymmetry between EP El Niño and La Niña.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El Nino induced anomalous anticyclone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is stronger and shifts more toward the east during EP El Niño than during CP El Niño, while compared to CP El Niño, the center of an anomalous cyclone during La Niña shifts further to the west. As a consequence, both EP and CP El Niño decay fast and transform into a La Niña episode in the subsequent year, whereas La Niña has a much slower decay rate and re-develops in the second year.

  相似文献   
14.
23个CMIP5模式对厄尔尼诺事件生命史模拟能力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3个CMIP5气候模式历史模拟试验数据,评估模式对于厄尔尼诺事件生命史的模拟能力。评估结果显示,有1/3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再现厄尔尼诺生命史演变过程,而另有1/3的模式对厄尔尼诺生命史模拟能力较弱。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动力(海洋温度平流)和热力(海洋表面热量通量)强迫作用对厄尔尼诺快速衰减过程都有贡献。前者主要与西北太平洋区域风场响应有关,而后者主要与"云—辐射—海温"负反馈过程有关。模拟能力较强的CMIP5模式中海温距平中心相对偏东,因此海洋纬向平流负反馈和短波辐射负反馈作用较强,衰减阶段中海温衰减更快。而模拟能力较弱的气候模式中海温距平中心相对偏西,因此动力和热力过程较弱,海温衰减缓慢。由于衰减变率不同,前者海表温度距平在发展年次年夏季时符号发生改变,而后者依然维持相同的符号。由季节决定的大气—海洋相互作用所引发的不稳定增长过程在北半球秋季时期进一步参与其中,因此较好的模式中负海温距平继续增长并转变成拉尼娜,而模拟能力较弱的模式中始终维持暖海温距平,没有形成拉尼娜。分析结果同时表明,仍然有1/3的气候模式不能很好地模拟出厄尔尼诺事件位相锁定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对十分流行的将某层土所取得的全部土样的剪切试验值τ-放在一起回归,以求得C,值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指出这种统计方法不能成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区是我国最大的河口渔场,开发历史悠久,水产资源丰富。它位于东海北部,西靠大陆,有长江入海,北接吕四渔场,南邻著名的舟山渔场,东至东经124°00′,包括长江下游上海江段至佘山以东的广大水域。 长江口区的环境特点是处于沿岸水和长江冲淡水为主的低盐水系和外海高盐水系的混合区。底质以粘土质软泥、细粉砂为主。水深一般在60m以内,温、盐度变化大,以长江口引水船水文站为例,表层水温年平均为16.6℃,波动范围为5.5-27.6℃;盐度年平均为12.8,波动范围为7.19-19.9。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质肥沃,营养盐类和饵料生物基础丰富,是初级生产力较高的水域(刘瑞玉等,1987)。又由于水浅,地形复杂(北有长江大沙堆),造成潮流湍急,该水域成为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银鲳等经济种类的重要产卵场。长江口区也是夏秋季银鲳、刀鲚、凤鲚、带鱼、石首鱼类以及鲐、鲹等中、上层鱼类的重要索饵场;又是名贵种类鲥、松江鲈、中华鲟溯河或降海洄游的必经水道。河口和崇明岛近岸低盐水域还是中华绒螯蟹蟹苗和鳗苗、银鱼等的集中产区。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造将对河口渔场及部近海域渔业资源产生什么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为此,进行了长江口区渔业资源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该水域渔业资源的本底现状;并评估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进而为持久地利用河口渔业资源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91年6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下,在长江口北槽航道上抛泥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放射性示踪沙试验。示踪核素为钪-46,总活度为17.95×10~(10)Bq(4.85Ci),示踪沙投放总量为495g。本试验目的是通过定量观测底沙运移的方向、路线、速度和输沙率,以期为北槽航道上抛泥区今后能否继续作为抛泥区使用提供直观可靠论据。本次试验观测资料表明,在北槽航道上抛泥区,在中小讯期间,无论是涨潮时投放的示踪沙还是落潮时投放的示踪沙都受落潮流控制,并向北槽航道中段输移。据测量资料分析,在上口抛泥区投放的示踪沙最终沿着110°的运动方向以758m/d的运动速度,在269~#航标附近进入挖槽,单宽输沙率为47.8m~3/md。  相似文献   
18.
南海深海鱼类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在我国濒临的四个海中面积最大,而其大陆架宽度则较狭窄,水深在200米以上的深海水域相当广阔。我国过去关于南海深海鱼类的研究报道极少,1962年《南海鱼类志》中曾记载过少数深海鱼类,但具有确切深度记录的仅有8种。在国外文献中,Gilbert和Hubbs(1920), Schultz(1938), Abe(1974 , 1975, 1976 )等曾报道过数种。 本文材料是1959-1960年在海南岛以东海域,水深200-1100米进行底栖生物拖网时所获得的标本。鉴定结果,共71种,分隶于37科,12目,其中34种为我国新记录,7种是我国在南海首次记录。 文内凡是我国新记录的种均有形态描述,并附有外形图,有些种作了分类上的讨论;对我国有过记录的种,只记有地理分布和标本采集记录。此外,就现有资料并参考有关深海鱼类文献,对这些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深度分布也作了初步分析。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拖网次数不多,本文仅为南海鱼类区系提供了一些初步资料。丰富的南海深海鱼类区系,随着我国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引言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应用给地震监测工作带来了重大变革 ,同时也提出了设备维护的新问题。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是不同的物理量 ,检测的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 ,数字信号一般没有直读性 ,必须通过转换和数据处理才能形成人们可接受的信息。为了对数字系统进行信号检测及设备维护 ,需要携带笔记本电脑、误码仪和电平表等各种设备 ,十分不便 ,且这些用于检测与维修的设备价格昂贵。本项目根据数字台网工作的实际需要 ,专门研制了 LN-ZHJC-1型综合检测仪 ,该仪器主要是对拾震器以后的设备进行综合检测 ,其中包括对数据采集器、数据收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及“九五”遥测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需要 ,我们研制了GDFM-97无线调制解调器 (以下简称 GDFM-97)。该设备于 1 998年 5月通过了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组织的有关专家的验收。并在国内外进行了推广应用。实践证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其在功能和性能方面优于国内同类产品。GDFM-97是远距离传输数字信号的无线信道设备 ,可用于点对点的无线双向数据传输 ,且只占用单个高频频点 ,特别适合于数字地震信号传输 ,端口速率为 4 80 0 bps,信道速率为 960 0 bps。1 工作原理GDFM97由以下几个单元构成 :系统控制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