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8篇
  免费   1667篇
  国内免费   2511篇
测绘学   1121篇
大气科学   1342篇
地球物理   1389篇
地质学   4302篇
海洋学   1475篇
天文学   156篇
综合类   566篇
自然地理   925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479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458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620篇
  2009年   608篇
  2008年   565篇
  2007年   573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观察自拟消痤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瘀热互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瘀热互结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内服消痤汤、外用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予以内服多西环素和西咪替丁、外用0.1%阿达帕林凝胶外涂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皮疹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及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27/40)、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22/40)、75.0%(3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皮损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的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5%(1/40),对照组为10.0%(4/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痤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瘀热互结型痤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2.
通过无人机飞行参数、飞行高度、潮汐条件和调查范围等试验,采用无人机对东郊椰林近岸海域海草进行航拍,利用PIX4D软件处理得到了高分辨率海草分布影像图,利用ArcGIS软件对海草分布区进行了矢量化提取,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块结合实地调查进行验证,得出了试验区的海草分布特征和海草种类。结果表明:海草分布在离岸300 m范围内的珊瑚礁砰上,呈斑块状、间隔式分布特征,在试验区中海草分布面积为2 449.6 m2,占比为24.5%。实地调查到海草种类有圆叶丝粉草(Cymodocea rotundata)、单脉二药草(Halodule uninervis)、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和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等5种海草,泰来草为优势种,单脉二药草和卵叶喜盐草分布在潮间带有淤泥的低潮区;圆叶丝粉草分布在低潮带至潮下带的上部,海底堆积和冲刷区的交界处;泰来草在不同水深处均有分布,分布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973.
众所周知鲳科鱼类均为重要的经济种类,在中国沿海仅见鲳属(Pampus)鱼类分布,而低鳍鲳属(Peprilus)和真鲳属(Stromateus)则分布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DNA条形码技术对海南、广西和广东水产品市场上出现的“南鲳”进行物种鉴定,同时下载该物种的COⅠ基因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纠正GenBank中的错误序列。研究结果显示“南鲳”学名实为中间低鳍鲳(Peprilus medius),为冰冻进口货品,在我国沿海无该物种的分布报道,其与国内已知的6种鲳属鱼类在鳃耙、背鳍、臀鳍等外部形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COⅠ基因水平上与鲳属鱼类遗传距离为 0.138,分化于中新世晚期。本研究可为水产品市场种类鉴定提供借鉴,也为鲳科鱼类的研究和海洋鱼类分类学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74.
测量标志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础设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对测量标志用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是依法保护测量标志的重要基础工作。以郯城县测量标志用地权属登记发证工作为例,通过对测量标志用地权属的分析研究,制定不同的确权登记流程和方法,对测量标志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5.
在勘查区内通过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发现多处异常,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矿种属性可将异常划分为3个异常区带,即西部HT1、东部HT2、南部HT3。经地表探槽工程揭露部分异常与已知矿体较为吻合,并且在勘查区东部HT2-3异常带内新发现4条蚀变岩型Zn矿体。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地质找矿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76.
Pavement snow and icing are worldwide problems, but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just beginning to be developed in China. The two most common snow and ice removal methods are mechanical clearance and chemical melting,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approach are discussed here,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and structural damage caused by corrosive snow melting agents. New developments in chemical melting agents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are discussed, and an overview of alternative thermal melting systems is presented, including the use of geothermy and non-geothermal heating systems utilizing solar energy, electricity, conductive pavement materials, and infrared/microwave applications.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continued enhancement of public safety in snow and ic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77.
利用NCEP/NCAR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环流背景、"双台风效应"、冷空气活动和海陆下垫面对台风"达维"移动路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台风路径在登陆时第1次发生西折的主要原因是500 hPa副高东撤并由带状调整为块状分布,台风"苏拉"对"达维"吸附作用加强,且台风避开冷SST区趋向暖SST区行进;(2)鲁中山区的地形对台风第2次转向起到重要的阻挡作用,副高588线西伸明显,而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增加了台风的东移分量,西风环流上短波槽的发展南下使台风向西移动的分量减弱消失,双台风强度的减弱和距离的增加使台风的吸附作用迅速减弱,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台风第2次转向。  相似文献   
978.
Based on composite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he LHF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th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th of China in Jun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C precipitation in Jun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HF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n May and June, especially in May. The SC precipitation in June appears to negatively correlate with low-level relative vorticity in the abnormal area of LHF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2) The LHF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s a vital factor affecting the flood and drought of SC in June. A conceptual model goes like this: When the LHF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s abnormally increased (decreased), an anomalous cyclone (anticyclone) circulation is formed at the low-level troposphere to its northwest. As a result, an anomalous northeast (southwest) air flow affects the south of China, being disadvantageous (advantageous) to the transportation of water vapor to the region. Meanwhile, there is an anomalous anticyclone (cyclone) at the low-level troposphere and an anomalous cyclone (anticyclone) circulation at the high-level troposphere in the region, which is advantageous for downdraft (updraft) there. Therefore a virtual circulation forms updraft (downdraft) in the anomalous area of LHF and downdraft (updraft) in the south of China, which finally leads to the drought (flood)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979.
为了消除城市化进程对旧站地温的影响,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康乐县新旧地面气象观测站2012年1-12月同期0-20 cm地温平均值、方差及相关性进行F、T、t检验,对新旧2站数据差异显著的地温,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最佳线性拟合,建立2站地温订正方程。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新站与旧站0-20 cm地温均存在负温差,旧站地温较新站的偏高,大多数月份差值较小,资料连续性较好,但2站地温差值变幅较大。地温差异显著的1月和10月2站地温资料呈显著线性相关,经订正后的新旧站资料基本重合。  相似文献   
980.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探空和常规资料,对2011 年4 月17 日一次超级单体雹暴的流场和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结果:该雹暴是在条件性不稳定和垂直风切变较大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右移风暴。雹云初生发展阶段,垂直剖面显示逐渐形成有组织化的斜上升气流促进雹云发展。成熟降雹阶段,雹云内形成一支强的斜上升气流和深厚的中气旋,主上升气流对应雹云的弱回波区。雹云维持典型的弱回波区—悬挂回波—回波墙特征结构。根据雷达径向速度和雹云移速订正得出的“零线”演变发现,随着雹云的发展,“零线”逐渐向悬挂回波靠近,并穿过悬挂回波,“零线”的走向为上翘式,附近“穴道”的汇集力较强,有利于降雹。通过对“零线”位置的判断可分析有利成雹的区域。根据高低空两层强回波的水平错位,利用两高度强中心连线所作剖面能快速准确得出特征剖面,并将0℃ 层以上6 km 高度处降雹潜势达到100%的45 dBZ 的区域识别为成雹区,与降雹实况对比发现识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