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9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723篇
测绘学   258篇
大气科学   449篇
地球物理   661篇
地质学   1429篇
海洋学   416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271篇
自然地理   25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云南热区≥10℃和≥18℃年积温及日数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伟  郭立群  刘勇  冯弦  李江  孟梦 《高原气象》2007,26(2):396-401
云南热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我国热区的研究与开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利用云南实测地面气温资料等,采用线性回归及残差分析等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热区森林生态系统≥10℃积温及其日数、≥18℃积温等热量指标在不同地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云南热区不同区域≥10℃积温及其日数、≥18℃积温等热量指标都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根据这些划分热量带的基本指标,以及热区分布县市的最低海拔和增温或降温的效应,对其热区分布的海拔上限进行了估测,为准确确定云南热区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各县市热带和南亚热带的热区范围及热区的主要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2.
利用洛阳市环境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了洛阳市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预报方法、污染潜势预报方法、CAPPS模式预报方法对洛阳市3种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级别进行了24 h和48 h预测,并建立了气象局与环保部门共享的气象和污染数据库平台,为双方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3.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位于桂东南博白-岑溪多金属成矿带北东端。矿床的形成是古生代地层的岩性差异、长期构造活动带以及燕山期多次侵入的壳慢混合型岩浆岩三方面联合效应的结果。作者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矿产特征、矿床温压地球化学的总结,建立了佛子冲铅锌矿田成矿模式;并依据前人工作的大量地质和测试资料,建立了该矿田的综合找矿模式。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4.
Due to its rapid growth, the introduced mangrove species Sonneratia apetala from Banglades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grove restor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since 1985. As an indigenous mangrove species in Hainan, China, Sonneratia caseolaris was also plan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for afforestation purposes. Both species have developed well in their new habitats, but their eco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 with the native mangrove species have not been studied. In this study, leaf gas exchange, water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ies of two Sonneratia speci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elected native mangrove species (Avicennia marina, Aegiceras corniculatum, Kandelia candel, and Excoecaria agallocha) in Hainan and Shenzhen. The introduced S. apetala maintained lower carbon assimilation rate (A) and photosynthetic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PNUE) than the indigenous S. caseolaris. In Shenzhen, the two introduced Sonneratia had comparable photosynthetic rate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with the native mangrove species, except that PNUE in S. caseolar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native mangrove species. The two Sonneratia species showed significant overlap in PNUE and long-term WUE.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leaf photosynthetic light–response curves and ACi curves also suggested lower carbon assimilation capacities for the introduced Sonneratia than for the native mangrove species in both study sites. The lower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LCP) of two introduced Sonneratia in both study sites also indicated a better adaptation to a low light regime than the native mangrove species. The results of photosynthetic capacities indicated that the introduced mangrove species have litt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 local native mangrove species in their respective new habitats.  相似文献   
135.
孟令涛 《现代测绘》2009,32(4):34-34,40
主要阐述利用QBASIC语言开发城市导线测量一体化程序设计的编程思想和实现过程(含程序主模块).  相似文献   
136.
黑河上游山地土壤容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容重不仅可用作计算土壤持水力和导水性,也是估算土壤养分和碳储量的重要变量。野外测定土壤容重一般费时费力,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因此山地土壤容重在国内外大多数清查数据库中缺失。本文以黑河上游山地为例,基于野外调查的124个土壤剖面,研究了山地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黑河上游山地0~10 cm和0~60 cm土壤容重分别为0.91±0.02 g·cm^-3 和1.04±0.01 g·cm^-3;不同植被类型下,高山寒漠容重最大,山地森林最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容重呈幂函数递增;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容重呈指数递减。区域上,黑河上游从西北到东南,容重呈递减趋势,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容重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主成分分析(PCA)和一般线性模型(GLM)表明,与土壤容重相关的环境因子中,海拔是影响土壤表层容重的第一主成分,土壤有机质含量是第二主成分,黏粒含量和大于2.0 mm砾石含量分别为第三、四主成分。第一、二、三、四主成分分别解释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的24.00%、29.40%、0.01%、6.20%。  相似文献   
137.
138.
李萌  王传胜  张雪飞 《地理研究》2019,38(10):2447-2457
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工作中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以往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区划分的指标及其区域导向的系统梳理,在进一步明晰国土空间规划中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指向的基础上,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关于“三区三线”自下而上试划的要求,探讨了水源涵养重要性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及其评价的改进方法。选取中国典型喀斯特区域六盘水市作为研究案例区,分别用环保部2015版与2017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中的模型法、NPP法以及本研究提出的改进方法,对六盘水市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了试划。对比三种方法的划定结果可以看出,改进方法因评价数据精度的提高减少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方法的区域损失,提高了区域判别的精准性,可望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9.
Wang  Lifang  Wu  Xiangbin  Zhang  Baoyi  Li  Xuefeng  Huang  Anshuo  Meng  Fei  Dai  Pengyao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2019,28(3):587-607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concealed mineralization is always confronted with difficulties i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between 2D and 3D data and between qualitative and...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