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喀什—乌恰地区流动地磁测量数据处理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08年在喀什—乌恰地区32个测点的流动地磁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利用该数据建立了喀什—乌恰地区地磁场的曲面样条模型,绘制了区域地磁基本场分布图。以2005年中国地磁场球冠谐模型为参考场剥离了岩石圈磁场,绘制了喀什—乌恰地区岩石圈磁场局部异常分布图。表明岩石圈磁场局部异常与测区内地震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2.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广,化石类型多样,成为古生物、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理想地区.乌伦古河组和依希白拉组分别发现恐龙与哺乳动物等脊椎动物化石,证实它们不存在混生现象,对恐龙是否延续至新生代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3.
新疆及哈萨克斯坦地下流体氦气震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新疆10泉、04泉及哈萨克斯坦卡帕尔—阿拉善4井、下卡姆卡井氦气(He)含量变化的源兆、场兆、远兆的映震特征,地震前兆异常表现为:上升(或下降)幅度、速率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测值遵循背景值—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恢复至背景值;趋势性下降(或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变化过程.各监测点氦气异常形态、异常持续时间、异常幅度同源兆、场兆、大震远兆没有明显的关系;由于各观测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环境不同,不同监测点氦气映震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新10号泉和卡帕尔—阿拉善4井氦气的映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克孜尔水库跨断层形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垂直形变每年3~4月、10~11月分别为峰、谷值时间;水平形变每年6~7月、1月分别为峰、谷值时间.②垂直变形的峰-谷时间间隔在1997年之前多为5~8个月,1998年后多为1~3个月;谷-峰值时间间隔在1997年前多为4~7个月,1998年后多在8~11个月.水平形...  相似文献   
25.
综合利用卡姆斯特煤田钻孔测井、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卡姆斯特煤田八道湾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6个体系域。通过沉积基础图件、沉积环境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八道湾组沉积演化主要受古地形起伏、古气候条件等古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确定研究区内目的层段主要在高位和低位时期聚煤,湖侵时期不利于聚煤。通过详细研究卡姆斯特煤田八道湾组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为今后寻找和开发卡姆斯特地区煤炭资源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6.
东天山土屋-延东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田成矿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资料及进行针对性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成矿地质特征综合分析,对成矿构造背景、相关岩浆活动、围岩、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等进行探讨,获得初步认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主要形成于聚合板块活动时期陆缘构造岩浆活动带,与造山带汇聚阶段俯冲-碰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7.
干旱区典型绿洲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绿洲空间热环境的研究是深入了解绿洲-沙漠间,以及绿洲内部物质能量流动机理的重要手段。利用TM/ETM+遥感影像反演了于田地区地表温度以及植被覆盖度,在统计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度二维散点图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结构区域下绿洲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于田地区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79158和-0.48816范围之间。②从1991年到2002年,于田绿洲内部区域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散点图上各点分布由密集到分散,表明原有相对整体的植被覆盖地块被打散,成为多种土地类型交错的破碎化地块。③外部荒漠带及绿洲与荒漠交错带区域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散点图上各点分布由分散到集中,表明绿洲外部荒漠化程度的逐年加剧,导致了绿洲外围植被覆盖有所降低,植被物种单一,植被多样性也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8.
应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0,2005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TM影像解译数据,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参照中国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统,确定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区林地面积在减少,草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6.79亿元减少到26.02亿元,天然有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的减少是生态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等各单项功能服务价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说明保护区生态环境不断趋向恶化.  相似文献   
29.
塔里木河下游土地沙漠化及其原因探讨国家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土地沙漠化作为极其重要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正困扰着当今世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作为内陆河流下游地区的沙漠化典型代表,不少学者对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的成因、发展及相关问题进行过讨论。在实地考察和前人研究的资料基础上,对塔里木河下游土地沙漠化及其成因、沙漠化对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危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选取1980年以来距新10号泉300km范围内的16次5级以上地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10号泉水化学参数在上述地震前后的全程时空扫描,初步总结出该泉水化学测项的前兆异常特征。(1)异常形态各异:硫化物为中期高值异常;氟离子以短期异常和中期异常为主;电导率基本上表现为中期高值异常;水汞以中期高值异常为主,个别地震前会出现临震高值异常;水氡为中期高值异常或年变畸变;甲烷则一般表现为高值中期异常,个别地震前也会在中期异常的基础上叠加大幅度临震异常;氦气为高值正异常。(2)映震对应率:硫化物为81.3%,氟离子为57.1%,电导率为31.3%,水汞为55.6%,水氡为18.8%,甲烷为46.7%,氦气为4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