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9篇
  免费   1271篇
  国内免费   1809篇
测绘学   508篇
大气科学   1432篇
地球物理   1613篇
地质学   3439篇
海洋学   675篇
天文学   284篇
综合类   754篇
自然地理   75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54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7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松辽盆地早白垩世营城组火山岩系含有丰富的珍珠岩,为松辽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位。在松辽盆地边缘东南隆起九台地区出露有比较新鲜的珍珠岩,内部斑晶保存完好,裂隙发育;斑晶矿物主要有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还有镁铁质的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对含斑晶珍珠岩和剔除斑晶后的珍珠岩玻璃质分别进行地球化学分析,斑晶矿物进行单矿物电子探针成分研究。其结果表明:该珍珠岩属于酸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与上部地壳相似;斑晶矿物单斜辉石为斜紫苏辉石和次透辉石,斜方辉石为紫苏辉石,均显示变质成因,属于捕虏晶;与珍珠岩相邻层位玄武岩的斑晶斜长石为拉长石,单斜辉石为铁次透辉石,属于岩浆成因。这些特征表明,珍珠岩原岩可能来自于上部地壳,其辉石等捕虏晶为岩浆上侵运移过程与围岩发生混染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2.
分析了四川省巴塘县夏塞银铅锌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探矿地质特征,指出区内NW向构造为导矿构造,矿体的产出严格受NNW向平行断裂系统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富矿体在NNW向断裂中按一定间距连续出现,并在NNW向断裂伴生的次级构造中集中产出。  相似文献   
163.
软基上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的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高速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动力特性分析,指出结构物沉降差是导致轨面不平顺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沉降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软基上路桥过渡段的结构设计方案,并对其施工方法及质量检测标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4.
明邵军 《湖南地质》2002,21(3):207-210
华容县注滋口大桥12#墩钻孔灌注桩工程条件极差,经多种方法试验,最后采用了经济合理的冲击与回旋相结合的处理措施,成功地解决了上部大厚度、大体积的块石层及下部砂砾层整体失稳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5.
Lipid extracts from a 61.7-cm-long subtropical stalagmite in southern China, spanning the period of ca. 10,000–21,000 yr ago as constrained by U–Th dating, were analyz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higher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in the overlying soils contribute a proportion of n-alkanes identified in the stalagmite. The occurrence of LMW (lower molecular weight) n-alkanols and n-alkan-2-ones in the stalagmite was mainly related to the soil microorganisms. We suggest that HMW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n-alkanols and n-alkan-2-ones identified in the stalagmite originate from soil organics and reflect input from contemporary vegetation. Shifts in the ratio of LMW to HMW n-alkanols or n-alkan-2-ones indicative of the variation of soil ecosystems (e.g.,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or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to higher plants) are comparable with the subtropical alkenone-S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rd of the same period. The similar trends seen in the δ13C data and the lipid parameters in this stalagmite imply that the overlying soil ecosystem response to climate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ation of δ13C values.  相似文献   
166.
造成大浪淀水库富营养化主要因子及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水质恶化更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本文针对河北省大浪淀水库投入运营后水质变化的情况,论述了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分析了影响大浪淀水库水质的主要因子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了改善水体环境、提高饮用水质量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7.
西南天山是新疆中—新生界层控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重要产出地区,以萨热克铜矿、乌拉根铅锌矿、花园铜矿、伽师铜矿为代表,均产于隆起剥蚀区边缘的红层盆地中并严格受层位控制,赋矿盆地的下部为煤系生烃岩,中部为渗透性良好的砂砾岩铜铅锌矿储集层,上覆膏岩及泥岩等密闭盖层,具有铜铅锌-铀-煤-天然气同盆共存富集的成矿特征。文章总结了西南天山赋矿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赋矿层位特征,研究了铜铅锌典型矿床的控矿条件和成矿作用特征。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中—新生界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区域成矿规律,认为有机质与铜铅锌成矿关系密切,推测在原始矿源层的基础上,在隆起部位经油田卤水叠加形成铜铅锌贫矿体,喜马拉雅期断裂构造沟通深源成矿流体再次叠加形成铜铅锌富矿体。总结构建了西南天山中—新生界层控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成矿模式,以期为已知矿山深边部勘查及区域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8.
热流测量中垂向地下水运动干扰的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地表热流测量中垂向地下水干扰的校正方法。并以江西萍乡和福建安溪的二个钻孔为例,说明了热流校正的具体过程。由于地下水对流传热的影响,垂向地下水渗透层内温度和热流随深度均呈指数分布。通过对钻孔测温数据的一维垂向Peclet数分析,可以确定渗透层内传导和对流热流分量以及热流的构成,从而得到未受地下水对流干扰的区域背景热流。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渗透率结构均一的介质,也可用于水平层状介质。  相似文献   
169.
全球变冷、青藏高原隆升以及特提斯洋海退被认为是控制亚洲大陆新生代气候变化的三大因素,然而由于长时间尺度古气候记录的匮乏,对于三者影响的认识并不清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最大的一个封闭盆地,发育巨厚且连续的新生代地层,详细记录了周缘山体构造隆升过程和区域气候演化历史。本文通过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怀头他拉剖面的中中新世-早更新世沉积物气候代用指标碳酸盐、硫酸根和氯离子含量分析,显示该研究区中中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经历了15.3~13.0Ma相对湿润、13.0~6.6Ma半干旱-半湿润和6.6~1.8Ma干旱的3个演化阶段。结合生物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柴达木盆地干旱化历史可能从中中新世13Ma左右开始逐步发展,而真正意义上的干旱化始于6.6Ma以来。全球变冷是控制柴达木盆地干旱气候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同时青藏高原晚期持续阶段性的强烈隆升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0.
逆冲断层运动学过程研究可为造山作用和盆地演化提供重要的信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北缘逆冲断裂(NFT)是一条主要的边界断裂,控制着祁连山晚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变形,但对于该断裂系统的运动学过程缺乏研究。甘肃张掖西南莺落峡附近,黑河口断层(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一部分)穿过红沙沟并导致其阶地面错断和褶皱变形。为了研究该区域褶皱变形特征和断层运动学过程,我们首先在红沙沟区域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考察并对变形的地层和阶地面进行了测量,然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来验证褶皱模型。红沙沟保存有9级河流阶地,利用差分GPS对阶地面的高程进行了测量,同时在野外测量了部分地层的产状。多处断层剖面表明该区域变形属于基底卷入的构造类型,另外变形的阶地面在近断层处表现出明显的褶皱形态。结合阶地面变形特征以及地层的变形,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模型被初步用于该区域构造变形的解释。模型模拟得到自T5、T6和T7形成以来断层滑动量分别是 44±7m、59±10m和 164±28m;结合T6年代得到自约9万年以来该断层的平均滑动速率为 0.68±0.19mm/a,垂直分量为 0.58±0.13mm/a。根据地层与阶地变形特征,并结合模型模拟结果,我们认为祁连山山前基底断层卷入的构造中,在断层出露地表之前,断层顶端存在一个分散式的三角形变形区,区域的应力状态控制着下伏地层和上覆地貌面的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