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5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826篇
测绘学   331篇
大气科学   314篇
地球物理   368篇
地质学   1307篇
海洋学   374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26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目的】2022年 11月 29日—12月 1日贵州出现一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为分析此次超强寒潮及其伴随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雪凝天气的成因。【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 NECP1°×1°逐 6h再分析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结果】(1)此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是在中高纬地区配合有 -48℃冷中心的冷涡低槽发展东移南压,引导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以及副高加强西伸北抬、高原上多小槽东移的背景下产生的。(2)前期热低压发展加深,贵州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异常回升至 27℃以上,850hPa冷平流强盛且维持时间长,是造成降温幅度大、气温低、降温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冷平流强度低于 -32×10-5℃ ·s-1 的区域与过程最低气温降幅超过 16℃的区域基本一致。【结论】(1)强气压梯度和变压梯度是此次超强寒潮强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大风区 ΔP3普遍超过 3hPa,ΔP24普遍超过 10hPa。ΔP3 >3hPa、ΔP24 >10hPa可作为寒潮大风预报指标。(2)西南低空急流维持加强,持续输送水汽并使贵州大气层结呈中间暖、上下冷的“三层”结构模式, 850hPa到地面温度 T<0℃,为雪凝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水汽和温度条件。当 850hPa温度 T≤ -2℃、地面温度 T≤0℃ 时,降水相态由雨转冻雨或雨夹雪或雪。  相似文献   
102.
毛悦  孙付平 《海洋测绘》2006,26(2):69-72
对伪卫星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并重点研究了伪卫星空中基站的自身定位问题。从陆地上空伪卫星和海上伪卫星两个方面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其几何精度因子随定位星座布局变化的规律,设计了最终的定位方案。  相似文献   
103.
扩展卡尔曼滤波与采样卡尔曼滤波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研究了卡尔曼滤波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在分析扩展卡尔曼滤波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在非线性系统应用中的缺陷,阐述了采样卡尔曼滤波(UKF)思想,通过事例和仿真说明了这种新型卡尔曼滤波理论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104.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CMODIS)是我国“神舟3号”飞船上对地观测主载荷,是我国第一台上天的具有测量海面叶绿素a浓度能力的成像光谱仪.利用宽视场海洋水色扫描仪(SeaWiFS)反演叶绿素a浓度作为参考值建立CMODIS资料处理模型,得到三个基于蓝绿波段比值法的叶绿素a浓度反演算法,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6.6%,24%和33.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6,1.15和1.23 mg/m3.在叶绿素a浓度反演误差允许范围小于35%的条件下,比值算法的适用范围为悬浮泥沙浓度小于5 g/m3的海区.悬浮泥沙的强散射作用导致比值算法在高悬浮泥沙浓度条件下产生高估叶绿素a浓度反演值的现象;在中低悬浮泥沙浓度的海区,悬浮泥沙和浮游植物对离水辐亮度的综合作用使比值算法存在低估叶绿素a浓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5.
吕宋冷涡时空特征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收集南海以及台湾周边海域1900~2004年共105a的海洋调查资料,按0.5°×0.5°网格进行温盐计算统计分析,制作了逐月平面、断面分布图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和海洋水文图集,阐明了吕宋冷涡的空间、季节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中尺度涡对海洋科学、舰艇航行及国防建设等都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设计了海底输油管道水槽冲刷试验模型,研究了海底输油管道与砂床处于不同相对位置情况下床砂起动流速的变化,采用理想流体映射定理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起动流速变化规律。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对试验进行细化分析,研究了海底管道底砂床砂粒起动的产生机理,根据研究结果将冲刷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阐明了海底管道暴露冲刷的危害性和实时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7.
基于ArcObject组件的地图标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深入分析地图的标注需求,针对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利用ArcObject组件进行编程,在应用系统中实现了对各种点线面地物要素的标注功能。实践证明,以下介绍的基于ArcObject组件的地图标注系统,具有方便、快捷、准确的特点,便于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8.
阿克苏河流域的面雨量序列及其与径流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数字高程模型 (DEM) 的1km×1km网格数据为基础,对阿克苏河流域14个气象站和水文站的1961~2000年的年降水资料进行了自然正交分解 (EOF),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主要特征向量与地理因子的插值模型,给出了一个面雨量序列的计算方法,为建立气候要素的区域平均序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并由此推算出年阿克苏流域平均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以及面雨量序列。径流量与面雨量之比 (R/P) 平均为0.43,最高为0.69 (1997年),最低为0.30 (1963年)。计算出的阿克苏河流域面雨量序列与阿克苏河实测径流量序列的趋势变化率分别为5.79×108 m3/10a和4.29×108 m3/10a,两者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但面雨量的增加速率要比径流量大一些,年际变化幅度也要大,面雨量和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值分别为0.17和0.13。阿克苏河年径流量的变化与夏季0oC层高度、年面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气候的变化是阿克苏河流域径流稳定增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9.
高光谱遥感影像波段选择算法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波段选择在高光谱影像数据降维处理中尤为重要,其算法较多,但针对波段选择算法评价方法的研究却很少。该文提出一种波段选择算法的评价方法。引入信息量、类别可分性和相关性3个指标,对所选波段子集进行度量,通过比较不同波段选择算法所选波段子集的度量结果,实现对波段选择算法的评价。在试验中,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4种常用的波段选择算法,分析了评价结果并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南京江北地区一个典型剖面(TZC剖面)进行野外调查、室内磁化率、粒度等替代性指标分析和光释光断代研究,探讨了该地区第一层古土壤形成时的粉尘堆积与成壤环境演变特点。结果表明:第一层古土壤(40050cm)形成于全新世最适宜期(85003100aBP),是在末次冰期下蜀黄土堆积成壤基础上的再发育,与下伏黄土之间存在发生学联系。根据沉积年代和沉积厚度对沉积速率估算,该地区末次冰期沉积速率约为11.17cm/ka,而且可以推测古土壤顶部经历过强烈的水土侵蚀作用,侵蚀的厚度为98.67cm,侵蚀下来的黄土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形成次生黄土,这表明了次生黄土同为风尘成因,只是经过后期雨水的侵蚀、搬运和再堆积而已。全新世晚期3100年以来,季风转变,沙尘暴加剧,土壤退化,在南京江北地区堆积成厚约50cm左右的现代黄土层或表土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