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01篇 |
免费 | 3777篇 |
国内免费 | 169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57篇 |
大气科学 | 1099篇 |
地球物理 | 1642篇 |
地质学 | 5189篇 |
海洋学 | 1377篇 |
天文学 | 111篇 |
综合类 | 603篇 |
自然地理 | 12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326篇 |
2023年 | 379篇 |
2022年 | 561篇 |
2021年 | 704篇 |
2020年 | 560篇 |
2019年 | 602篇 |
2018年 | 496篇 |
2017年 | 471篇 |
2016年 | 523篇 |
2015年 | 578篇 |
2014年 | 553篇 |
2013年 | 641篇 |
2012年 | 675篇 |
2011年 | 677篇 |
2010年 | 666篇 |
2009年 | 593篇 |
2008年 | 625篇 |
2007年 | 604篇 |
2006年 | 548篇 |
2005年 | 479篇 |
2004年 | 321篇 |
2003年 | 238篇 |
2002年 | 292篇 |
2001年 | 194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1954年 | 8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使用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5.7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资料, 选择反映地震活动时、 空、 强特征的地震频次N(ML≥3.0)、 b值、 η值、 A(b)值、 Mf值、 Ac值、 C值和D值参量进行因子分析。 这些参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各参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有所异, 预报效果并不理想。 但是根据因子分析可以得到反映地震活动时、 空、 强特征的综合指标Wfa值, 该指标在九江5.7级地震前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 表明综合指标Wfa值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 文中还对与因子分析结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
将改进的干湿网格技术引入到POM模型中,通过坐标变换,合理安排计算区域,对流沙湾海域的三维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模拟结果表明:流沙湾海域属正规日潮,潮流运动是带有旋转流的往复流运动;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余流较强,基本指向外港.采用垂向平均的水平二维对流扩散方程来模拟流沙湾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Ⅱ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下,流沙湾COD的环境容量约为906吨/年,交换率为78%;无机氮约为105吨/年,交换率为97%;活性磷酸盐约为11吨/年,交换率为97%.整个流沙湾海域水环境质量很好,海水自净能力强,对各种污染物的交换能力强.结合水质、水动力和容量计算结果,可以认为流沙湾海域水质属较贫营养类型,虽然较大的剩余环境容量是我们所希望的,然而结合具体养殖对象看,流沙湾海域低含量的氮、磷营养盐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沙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环境管理不仅要考虑环境容量,还应结合具体海域使用特点进行合理规划,以促进海域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3.
84.
硝酸盐氮氧同位素反硝化细菌法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测试技术的显著进展是反硝化细菌法测试技术的建立。反硝化细菌法具有可同时分析浓度低至μg/L的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免去复杂的样品预处理、分析时间大大缩短以及从复杂溶液中只转化NO3-为N2O等优点。实验过程由细菌挑选和培养、样品NO3-转化为N2O、N2O提取纯化、同位素测试以及同位素测试结果校正等几个关键步骤组成。国外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不仅可用于海水和淡水中硝酸盐同位素测试,而且还可用于土壤样品,并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应用;国内建立了这一技术,在包气带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由于该技术诸多优点,建议大力促进这一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该技术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86.
87.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方法在云南大理-丽江铁路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方法对实际工程区进行了地应力测量,确定了工程区隧道围岩现今的地壳应力状态,即原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地应力分布特征,分析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发生岩爆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地应力测量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作为隧道衬砌的设计、断面的选择及轴线方位的确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通过改变光热条件分析胡杨群落光合作用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干旱环境下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胡杨群落长势、土壤呼吸、土壤水分、温度的实时监测资料,通过改变光热条件对胡杨群落进行人工遮阴控制,分析植物群落长势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同时对不同光环境下胡杨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胡杨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现多峰值曲线,但最大值集中出现在12:00—16:00之间,最低值出现在早上08:00和晚上20:00;植物群落长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呼吸速率的大小;胡杨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变化与水热因子之间联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受植物新近合成同化产物控制。 相似文献
89.
90.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从关联性视角对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和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区位选择因素的异同。研究表明: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均呈现出以主城区为主体、外围局部地区为补充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的主城区,制造业集聚区则呈现出明显的郊区化趋势,二者在空间上存在关联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可分性。② 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以城市中心区和郊区国家级新区及卫星城镇为多元空间载体的“紧凑型-中心性”模式,制造业则形成了以国家级新区和产业园区为空间载体的“离散型-郊区化”模式。③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需在产业环境、要素禀赋以及政策导向方面进行权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较为关注区域整体发展氛围,制造业企业则更注重自然因素、区位历史和产业政策的影响。④ 传统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受到地方化经济、区位资源禀赋的影响最为显著,现代型和高端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则更容易受到政策的导引从而形成空间集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主要依附在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且交通便利的地区,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倾向于具有产业政策优势及土地成本优势的开发区和新区布局,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受成本要素的制约较小且更加注重集聚经济的外部效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