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12篇 |
免费 | 2532篇 |
国内免费 | 323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21篇 |
大气科学 | 1331篇 |
地球物理 | 1981篇 |
地质学 | 6229篇 |
海洋学 | 1670篇 |
天文学 | 130篇 |
综合类 | 711篇 |
自然地理 | 16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4篇 |
2023年 | 374篇 |
2022年 | 646篇 |
2021年 | 847篇 |
2020年 | 652篇 |
2019年 | 728篇 |
2018年 | 616篇 |
2017年 | 568篇 |
2016年 | 621篇 |
2015年 | 697篇 |
2014年 | 676篇 |
2013年 | 792篇 |
2012年 | 829篇 |
2011年 | 867篇 |
2010年 | 833篇 |
2009年 | 741篇 |
2008年 | 790篇 |
2007年 | 758篇 |
2006年 | 705篇 |
2005年 | 611篇 |
2004年 | 401篇 |
2003年 | 318篇 |
2002年 | 354篇 |
2001年 | 252篇 |
2000年 | 207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针对强电磁干扰极易掩盖微弱的大地电磁有用信号,本文结合奇异值分解在去噪方面的优越性,提出基于自适应多分辨率奇异值分解(Adaptive Multi-Resoluti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AMRSVD)的大地电磁数据处理方法.首先对大地电磁数据构建Hankel矩阵,利用MRSVD得到不同分辨率的近似信号和细节信号;然后选用近似信号和细节信号的标准差差值,对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信噪辨识;接着结合MRSVD和相邻细节信号的标准差差值,提出先验信息未知情况下的AMRSVD法;最后对辨识出的强干扰运用AMRSVD去除噪声,重构有用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处理效率高,能有效分离出相关性较强的噪声,时间序列和视电阻率-相位曲线均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22.
三肇凹陷东部姚家组一段葡萄花油层为本区主要储层和含油层位,也是区内目前增储上产的重要目的层。储层的分布与物源有密切的联系,物源体系分析是油气勘探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岩心观察描述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研究,从重矿物组合、ZTR指数变化特征、泥岩颜色区域分布以及砂体展布特征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三肇凹陷东部姚家组一段葡萄花油层物源体系,并对每个物源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厘定,为下一步沉积体系的精细研究和储层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As typical carbonate geothermal reservoirs with low porosity in northern China, the Jixianian System in the Xiong’an New Area is the main target for geothermal fluid exploration. The Jixianian System comprises the Gaoyuzhuang, Yangzhuang, Wumishan, Hongshuizhuang, and Tieling forma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period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reservoir tectonic fractures have been determined based on analyses of outcrops, cores, thin sections, and image lo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filled fractures account for over 87% and most tectonic fractures are high-angle shear fractures with angles concentrated at 40° to 70° and the fracture porosity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an increased fracture aperture. Within the same tectonic setting and stress field, the lithology and layer thickness are the dominant factors gov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ctonic fractures, which are the most developed in dolomites and thin layers. Tectonic fractures were most likely formed in regions near faults or areas with larger stress gradients. The tectonic fractures in the carbonate geothermal reservoirs are roughly divided into four sets: NNW–SSE and NNE–SSW oriented ‘X’-conjugated shear fractures formed from the Paleozoic to the pre-Yanshanian Movement; NE–SW-oriented shear fractures, formed in episode B of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occurred at the Early Cretaceous; nearly E–W-oriented tensional fractures formed in the late Yanshanian Movement at the Late Cretaceous to Paleogene, and NEE–SW-oriented shear fractures formed during the Himalayan movement. 相似文献
24.
25.
26.
水下磁性目标产生的磁场成为重要的水下目标非声探测信号源,因此对水下磁性目标的静磁场建模原理开展了研究。实现了均匀磁化的旋转椭球体模型和磁偶极子模型,并对2种模型在目标磁异常信号仿真上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磁偶极子模型,旋转椭球体模型在传感器与目标距离较近时也能表现很好的适应性。由此,利用旋转椭球体模型,首先通过仿真计算构建了目标在不同运动速度状态下的近距离磁异常信号数据集,然后开展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水下磁性目标运动速度识别方法研究,最后识别效果在验证集和测试集上分别取得了0.17m/s和0.74m/s良好的误差精度,为后续目标的航向等状态识别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7.
大兴安岭北段争光金矿英安斑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争光金矿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多宝山矿集区内,矿区内火成岩的成岩时代、岩石成因及成岩背景研究薄弱。因此,本文对矿区内英安斑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以期为探讨同时代火成岩的成因及矿床成矿背景提供帮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争光金矿英安斑岩形成于早奥陶世(478~481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英安斑岩属准铝-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SiO_2≥56%(平均为63.91%)、高铝(Al_2O_3平均14.85%)、低镁(MgO平均2.70%)、低Y和Yb(Y=6.00×10~(-6)~7.74×10~(-6),Yb=0.70×10~(-6)~0.92×10~(-6))、高锶(平均368×10~(-6))、高Mg#(56.84~60.60)、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8.74~11.54]和Eu异常不明显的特点,类似于俯冲洋壳成因埃达克岩。锆石εHf(t)介于13.03~13.31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605~624Ma。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我们认为争光英安斑岩由俯冲的新生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本文研究结果也表明,早奥陶世,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之间存在洋壳,并且该洋壳向兴安地块俯冲。 相似文献
28.
29.
西昆仑-塔西南坳陷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自柯克亚深层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以来,塔西南坳陷一直受到各类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该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及其油气资源评价近年来更是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塔西南和西昆仑地区自晚古生代以来所经历的构造及沉积格架的演变过程,对塔西南坳陷性质及其演化阶段划分所存在的争议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塔西南-西昆仑这一盆山体系形成和演化中的构造变形和沉积记录.总体来说,根据现有沉积和构造变形资料,中生代之前西昆仑和塔西南坳陷分别处于同一构造背景下的不同沉积单元;二者之间盆山体系的形成主要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上新世是造盆造山作用机制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或者说早更新世末的构造运动基本上奠定了西昆仑.塔里木盆地南缘现今的盆-山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