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7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666篇
测绘学   114篇
大气科学   243篇
地球物理   1280篇
地质学   1226篇
海洋学   382篇
天文学   133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24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6篇
  1973年   6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soil erosion in Madagascar have been the focus of recent environmental debates.The Betsiboka,Madagascar's largest river stretching 600 km from the high central plateau to the northwest coast on the Mozambique Channel,is a major conduit for transporting lateritic soils and sediments derived from the highlands of Central Madagascar to the sea.These entrained lateritic sediments color the river a blood-red hue,as if the life of the island is being drained away.In this study,Lands...  相似文献   
902.
Giant azhdarchids are perhaps the most spectacular pterosaurs known and, although they lack the elaborate headcrests or striking dentition that adorn other charismatic pterosaurs, the sheer enormity of their proportions has drawn a wealth of popular and scientific interest. Their remains, however, are so fragmentary that only limited interpretations of their anatomy and taxonomy can be made with certainty. Here, we report on recent investigations into giant azhdarchid taxonomy and size estimates that suggest both may be over-inflated.  相似文献   
903.
巴塔哥尼亚(阿根廷)中侏罗世翼龙的骨骼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a?adon Asfalto Formation is mainly composed of lacustrine deposits and has provided the most diverse vertebrate fauna known for the Middle Jurassic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Pterosaur remains have been discovered from several localities in this unit and briefly reported by Rauhut et al. (2001) and Unwin et al. (2004).  相似文献   
904.
Pterosaurs exhibit a large size range with the smallest approximately the size of a sparrow and the largest about the size of a small airplane. Based on studies of extant flying vertebrates and principles of allometry (Norberg & Rayner, 1987; Rayner, 1988), a reasonable assumption is that pterosaurs of different sizes used their wings differently during flight.  相似文献   
905.
906.
907.
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区岩浆岩锆石 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采用先进的 SHRIMP定年技术对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区成矿前变形的闪长玢岩脉、变形花岗斑岩脉、成矿后的闪长玢岩脉和大石头沟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 U Pb年龄测定 , 获成矿前变形闪长玢岩脉的 206Pb/238Pb年龄为 (126± 2)Ma; 变形花岗斑岩脉为 (124± 1)Ma; 成矿后的闪长玢岩脉为 (125± 1)Ma; 大石头沟黑云母花岗岩为 (124± 1)Ma. 这 4类岩浆岩的年龄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基本视为同时代的 . 这一结果揭示 , 排山楼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是中生代燕山晚期形成的 , 这与前人采用 Ar Ar法测得矿石蚀变黑云母的年龄 [(124.4± 0.391)Ma]是一致的 . 这表明 , 在中国东部 , 许多产在前寒武系岩层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形成时代是中生代燕山晚期 . 广泛产在胶东、辽西北票 - 蒙东赤峰、河北张家口和内蒙古乌拉山等地区的金矿床都主要是中生代燕山晚期形成的 , 表明燕山晚期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金矿化期 .  相似文献   
908.
中国大陆上地幔顶部Pn速度结构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利用39473条Pn射线的走时资料,采用地震层析成象方法反演中国大陆上地 幔顶部Pn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中国大陆Pn平均速度为8.0 km/s,横向速度变化 量从一0.30 km/s至+ 0.35 km/s.速度超过8.2 km/s的地区主要围绕在青藏高原的周边, 如: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及四川盆地;速度偏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川 滇西部,山西地堑及渤海湾,在雷州半岛及其以北的粤桂交界处可能存在速度低至7.8 km/s的低速区,总体看来,构造上稳定的克拉通地台具有较高的Pn速度,而构造上活动 的地区往往速度较低;挤压环境具有较高的Pn速度,而拉张盆地或地堑则具有速度低 的特点.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快波速方向呈现旋转变化趋势,这可能与高原物质受印度 板块的碰撞挤压而向东南方向逃逸有关;渤海湾周围也有显著的各向异性,反映了该 地区存在地壳扩张及可能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909.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   总被引:102,自引:10,他引:102  
全球定位系统(GPS)揭示的中国大陆现今运动场清晰地表现出了以活动地块 为单元的分块运动特征,不同的活动地块具有不同的运动和变形方式.GPS观测到的阿 尔金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仅(5.l± 2.5)mm/a,龙门山断裂的挤压缩短速率为(6.7± 3.0) mm/a,华南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向东的运动速率是 11~14mm/a,这些结果均不支持青 藏高原北部沿主要走滑断裂向东大规模挤出的假说.中国大陆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的现 今构造变形可能与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和性质有关,上地壳以脆性变形为主,下地壳和 上地幔以粘塑性的流变为特征,从底部驱动着上覆脆性地块的整体运动.  相似文献   
910.
黑河实验区非均匀地表能量通量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13,他引:12  
利用三维非静力RAMS模拟研究了黑河实验区非均匀地表能量通量,模拟结果表明:绿洲地表净辐射通量较沙漠戈壁大;绿洲及沙漠戈壁下垫面上的Bowen比分别为0.4和4.0;夜间绿洲上整晚维持蒸发,并有负感热通量。模拟结果与测站实测结果与卫星反演值的对比研究指出,RAMS对绿洲下垫面潜热通量的模拟和沙漠戈壁下垫面感热通量的模拟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卫星遥感反演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净辐射的估算与实测较吻合,绿洲地表感热通量的卫星反演值较数值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际,但潜热通量的模拟值则较卫星估算值更接近于实际;沙漠戈壁地表则是感热通量的模拟值较卫星反演值更接近于实际。上述分析为今后结合卫星遥感改进RAMS陆面过程参数化,使使用于模拟研究干旱区非均匀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