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8篇
  免费   1150篇
  国内免费   1469篇
测绘学   398篇
大气科学   1364篇
地球物理   1482篇
地质学   2926篇
海洋学   775篇
天文学   338篇
综合类   664篇
自然地理   77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362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71.
为了了解某核电厂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筛选潜在威胁核电厂冷源安全的致灾生物,分析影响致灾生物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于2018年进行了4个季节的生态调查。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浮游植物密度秋季最高,春季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其他季节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等硅藻。浮游动物密度夏季最高,以桡足类为主,春、夏季优势种还包括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globosa)和薮枝螅水母(Obeliasp.)。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秋季最高,优势种主要为豆形短眼蟹(Xenophthalmus pinnotheroides)、长吻沙蚕(Glycera chirori)和丝异须虫(Heteromastusfiliforms)。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群落均在夏季最为稳定,群落多样性水平和物种丰度较高,且分布较为均匀。浮游植物群落的细胞丰度与悬浮物和磷酸盐的浓度正相关性最高。浮游动物的密度受温度和盐度的影响较大。底栖动物的群落分布主要受悬浮物和无机营养盐的浓度影响。本研究共筛选出17种威胁该核电厂冷...  相似文献   
372.
本文报道了台湾浅滩西部水域鱼类、虾类和软体头足类动物的总石油烃含量,分析了主3类动物样品的荧光光谱特征,并将本文数据与南海其他水域海洋动物的石油烃含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73.
本文以1981~1984年4~9月累计18个月在闵中、闵东渔场开展中上层鱼类资源开发性探捕调查的材料,报道了扁舵鲣的生态分布、群体结构和生活史主要特征。鱼群先后于4~7月由南而北进入本渔场,数量分布以5月为多;栖息的最适温、盐度分别为23.5~25.5℃和33~34;渔获群体由0~V龄组成;性成熟的最小年龄为Ⅰ龄,最小叉长271~280mm;生长参数L_∞=484.44mm,W_∞=2050.76g,K=0.5109,t_0=0.3598;瞬时自然死亡率为0.8937,开发比率为0.2138,属于轻度利用的鱼类资源,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74.
浙江近海夜光藻的分布及其生态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历次夜光藻调查资料,阐述了其在浙江近岸海域的分布特点,丰度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夏季亦存在暴发性增殖的可能性,冬季则基本见不到夜光藻的踪迹。杭州湾口等水体浑浊区是夜光藻的低丰度区,仅在春夏季有零星出现,这与水体透明度低、悬浮泥沙含量高及强烈的水动力因子等密切相关。在时间尺度上,夜光藻丰度呈上升趋势,根本原因是海域富营养化加剧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5.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中国孤雌生殖卤虫胚胎发育的相关基因,并对中国孤雌生殖卤虫差异显示中SYBR Green Ⅰ、硝酸银和溴化乙锭三种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以三种单碱基锚定引物对发育0h,4h,8h,12h,16h和10天的中国孤雌生殖卤虫的RNA进行逆转录和26种随机引物进行PCR反应,经非变性的6%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后,分别用SYBR Green Ⅰ、硝酸银和溴化乙锭染色,最后进行差异条带的回收和再扩增。结果表明:(1)6种样本的DD-PCR产物显示长200-3.0k不等的扩增片段,条带清晰,并呈现出有无和强弱的变化(2)SYBR Green Ⅰ和硝酸银染色的灵敏度比溴化乙锭染色的灵敏度高(3)经SYBR Green Ⅰ和溴化乙锭染色的凝胶的回收和再扩增效率比硝酸银染色的高(4)水煮法和NAP-25过柱法对凝胶片段的回收效果几乎相当。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中国孤雌生殖卤虫胚胎发育相关基因时,得到了较好的扩增片段;三种染色方法中SYBR Green Ⅰ染色灵敏度较高,并且SYBR Green Ⅰ染色有利于凝胶片段的回收和再扩增。  相似文献   
376.
滨海电厂温排水停止排放以及季节更替、寒潮来袭等现象会引起海水温度降低,从而对鱼类等变温生物产生冷冲击效应。本研究通过模拟水温骤降情形,以孵化率、死亡率、畸形率等为指标,探讨了温度骤降对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鱼卵和仔鱼)的冷冲击作用。研究发现,大黄鱼仔鱼(3日龄)对温度骤降的敏感性略高于鱼卵。在大黄鱼鱼卵和仔鱼的适温范围内,当水温由22 ℃骤降至19 ℃或16 ℃时,鱼卵的孵化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而胚胎发育和仔鱼的生长发育均减缓,仔鱼的死亡率提高;水温超出适温范围,由22 ℃骤降至13 ℃或10 ℃时,对鱼卵和仔鱼造成致命的冷冲击伤害,48 h累积死亡率分别为84.6%~100%和72.1%~98.2%。由此推测:当水温骤降超出适温范围后,大黄鱼的早期发育阶段遭受致命的冷冲击伤害,从而影响种群补充和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377.
深海岩芯取样钻机是开展海洋科学研究、深海资源探测和海底地质取样所必备的关键性装备,随着深海运载器的大规模应用,利用运载器优势发展深海运载器小型岩芯取样探测技术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形成了研究热点方向。在深海运载器作业工具应用认识基础上,首次聚焦运载器岩芯取样钻机研究,对国内外运载器岩芯取样钻机的发展现状、技术特点进行了全面综述。同时,基于"蛟龙"号岩芯钻机研制及应用经验,讨论了发展运载器岩芯取样钻机的关键技术。最后总结了后续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深海运载器岩芯钻机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78.
陆域与海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共同作用于沿海区域经济,但在长期“重陆轻海”的理念下,陆域与海域社会经济关系并未得到有序发展,两者需在长期发展中寻求社会经济关系的平衡点,促进沿海区域绿色协调发展。从海洋经济与沿海陆域经济发展、陆海联动、陆海一体化、陆海统筹等4个方面综述了陆海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陆海社会经济关系研究应突破现有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加强陆海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注重陆海社会经济不同尺度下的时空序列研究;强化陆海社会经济战略下综合性管理监督机制;同时优化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注重实践性与对比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9.
超空泡射弹武器能够突破普通射弹水中运动极限,有效打击水雷等水下目标。针对水下发射超空泡射弹武器的平台适应性开展了初步研究,建立了超空泡射弹武器及 UUV 搭载平台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水下超空泡射弹武器在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发射时 UUV 平台姿态角的变化,得到了水下发射超空泡射弹对 UUV 平台姿态的影响规律,为水下超空泡射弹武器系统及其平台适配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0.
文章以风尘沉积的粗粒和细粒组分与季风和西风环流的联系为基础,利用黄土高原中部的洛川剖面、西峰剖面和灵台剖面的粒度和沉积速率记录,讨论了晚新生代中国北方季风环流和西风环流的演变历史,总结了这一时期大气环流演变的基本规律和大气环流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自8~7Ma风尘沉积发育至5Ma左右,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都有减弱的趋势;自5Ma以来,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强度都在逐步加强;与此同步,季风环流对风尘沉积的贡献增加,而西风环流对风尘的贡献逐渐减小,这一逐渐发展的大气环流趋势与北半球高纬冰盖的逐步发展有关;大气环流的这种趋势变化在8~7Ma,3.4Ma和1.2~0.9Ma这几个时期存在着突变,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对中国北方季风环流演化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对西风环流结构和强度的重要影响.中国北方大气环流在轨道尺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低空季风环流在冰期加强,在间冰期减弱.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在冰期和间冰期的强度和格局可能主要与全球冰量的基本状况和青藏高原原面的性质有关.黄土高原的风尘记录在万年尺度和千年尺度的气候事件上都表现出相当明显的区域差异,可能主要与局部地形的大气环流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