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57篇 |
免费 | 2422篇 |
国内免费 | 12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50篇 |
大气科学 | 1090篇 |
地球物理 | 1795篇 |
地质学 | 4213篇 |
海洋学 | 978篇 |
天文学 | 360篇 |
综合类 | 548篇 |
自然地理 | 77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89篇 |
2023年 | 215篇 |
2022年 | 369篇 |
2021年 | 442篇 |
2020年 | 374篇 |
2019年 | 434篇 |
2018年 | 445篇 |
2017年 | 434篇 |
2016年 | 424篇 |
2015年 | 400篇 |
2014年 | 455篇 |
2013年 | 465篇 |
2012年 | 446篇 |
2011年 | 477篇 |
2010年 | 443篇 |
2009年 | 410篇 |
2008年 | 374篇 |
2007年 | 324篇 |
2006年 | 278篇 |
2005年 | 278篇 |
2004年 | 218篇 |
2003年 | 239篇 |
2002年 | 281篇 |
2001年 | 255篇 |
2000年 | 225篇 |
1999年 | 221篇 |
1998年 | 194篇 |
1997年 | 178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10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采用AFLP技术方法,对福建二个野生及二个养殖大黄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实验采用7对引物组合,在四个群体的12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7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22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46.61%.结果表明,大黄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宁德野生群体和湄州野生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42%和45.14%,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46和0.124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659和0.194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4153和1.4428;宁德养殖群体和连江养殖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0.83%和40.53%,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27和0.103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615和0.16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3919和1.3856.四个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359-0.1465,平均为0.079,群体间基因流为1.0808. 相似文献
43.
针对中国的乌鲁木齐台(WMQ)和哈萨克斯坦的马坎奇台(MAK),采用贝叶斯克里金技术建立了新疆及附近地区地震事件的震相幅值比的校正曲面,并分析了校正曲面与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关系,以及校正曲面对于改善震相幅值比判据识别效果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校正曲面基本合理,结合传播路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规律,能够较好地解释校正曲面的起伏特征. 而且,在传播路径差异较大,使得震相幅值比经震中距校正后离散度仍然较高的情况下,利用校正曲面修正震相幅值比,可以进一步降低其离散度,从而改善判据的识别效果.经校正曲面修正后,对天然地震的误识率由16.3%下降为5.2%. 相似文献
44.
45.
46.
20世纪60年代初期,Tóth基于定水头上边界条件推导出解析解,得出多级次地下水流系统,是水文地质学里程碑式的突破,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但Tóth解析解存在的缺陷也长期沿袭:单纯重视数学模拟而忽视物理机制;将地形控制地下水位看成是普适性规律;忽视给定水头上边界数学模拟的失真。这些缺陷,尤其是忽视物理机制探究,不仅妨碍Tóth理论自身发展,而且导致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尚未被国际水文地质界普遍接受。参照河流动力学中应用的最小能耗率原理,类比提出地下水流最小能耗率的表达式。基于已有的通量上边界地下水流模式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探究物理机制,归纳得出地下水流系统遵循最小能耗率原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47.
生态环境数据合理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对于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探讨了生态环境数据组织管理的基本流程。在此基础上,指出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编码与元数据的规范化,以及生态环境模型的设计是实现生态环境数据组织管理的难点所在。随后,笔者以云南边境地带生态环境数据为例,提出了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编码与元数据方案。并且在深入剖析生态环境数据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生态环境数据的建模方案,提出了生态环境辅助数据模型(EcoADM)。最后,简要介绍了云南边境生态环境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48.
ZHOU Ping WEN An-bang YAN Dong-chun SHI Zhong-lin GUO Jin JU Zhan-sheng ZHANG Yi-lan 《山地科学学报》2014,11(2):526-534
Soil erosion becomes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western China.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practice called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 (GGP), which was launched in 1999, aims to reduce soil and water loss and alleviat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in western China. Two typical counties in western China, the Zhongxian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and Ansai (in Shaanxi Province) were chosen to evaluat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us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was reduced by 7.08% from 1989 to 2003. The cultivated land per person was decreased by 8.42% during 1999-2003. Moreover, the stability index of the secondary sector of the economy was increased from 0.91 in the period 1990-1999 to 0.94 in the following ten years. In addition, the stability index of tertiary economic sector increased from 0.88 to 0.92 in Zhongxian county. Meanwhile,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was reduced by 15.48% from 1990 to 1999. The soil erosion modulus was decreased by 33.33% from 1999 to 2006. Also, the stability index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economic sectors was 0.86 in the period 1998-2002. However, it decreased by 77% during 2002 to 2007 in Ansai County.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 had different impact on the two regions. Several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amelior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these two counties of we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49.
斜坡地质灾害的频发常常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降雨诱发的斜坡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鉴于传统数据库不能有效地管理空间数据的局限性,采用ArcSDE Geodatabase和SQL Server空间数据库技术有利于对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各种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统一、科学地管理.从数据准备、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三大方面介绍了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最后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对该数据库进行实例验证,充分地论证了该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