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65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基于1980-2016年全国稻纵卷叶螟逐年发生面积、产量损失资料、逐月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以及南方15省(区、市)地面气象资料,采用因子膨化处理技术、Pearson遥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对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有显著影响的大气环流因子,构建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的多时相动态大气环流预测模型,探讨大气环流对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46项大气环流因子与稻纵卷叶螟发生关系密切,副热带高压类、极涡类环流因子是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的主导影响因子。建立的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年前、年后3-10月的月动态预测模型历史拟合较好,对2015年、2016年1月初及3-10月各月初外延预报两年平均准确率分别达86.6%,90.5%,91.8%,93.4%,93.4%,94.0%,94.0%,94.3%,95.4%。关键环流特征因子、当年气候年型和稻区5-9月气象条件对中国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具有较好的指示效应,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较大的年份主要出现在干暖年和湿暖年;干冷年型常导致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偏小。  相似文献   
182.
湖南晚稻洪涝过程等级指标构建与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湖南晚稻为研究对象,基于1961—2010年双季晚稻种植区68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历史灾情反演方法,构建晚稻大田生长期3个生育时段、3个洪涝等级的洪涝灾害样本125个,应用Q-Q图拟合、W检验和t分布区间估计方法,计算晚稻分生育期(移栽-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成熟期)不同洪涝致灾等级(轻、中、重)的过程降水量临界值,构建晚稻洪涝过程等级指标,并进行独立样本验证检验;应用M-K检验等方法分析1961—2010年湖南晚稻洪涝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指标验证与历史记录有较高一致性;同一洪涝等级的指标阈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抽穗-成熟期、拔节-孕穗期、移栽-分蘖期;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是湖南晚稻洪涝发生最严重的年代,总洪涝次数在1994年发生突变;晚稻轻涝在抽穗-成熟期发生率最高,中涝和重涝在拔节-孕穗期发生率最高;总洪涝的高发地区位于郴州、岳阳地区;随年代推移,晚稻各等级洪涝和总洪涝高发区均呈现由北向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3.
本文介绍了农业气象测报工作基数统计系统(AgMOBase)的框架、数据库、功能模块设计与业务应用情况。AgMOBase系统是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AgMODOS)配套的业务软件,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与模块化结构技术开发,由数据层、技术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组成4层架构结构。系统已在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业务应用,实现气象部门开展的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和软件应用质量考核所规定的日常工作基数统计工作,提供个人和台站的月份/年度详细的基数统计报告。  相似文献   
184.
185.
与以往利用对轨道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或分段拟合求取交叉点的思路不同,提供了一种利用线段分段方式搜索交叉点,并最终采用短距离直线拟合确定交叉点的新思路.该方法可以不用顾及卫星下点轨迹的分布特征,使得交叉点的确定更为简便.在北冰洋区域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所计算出的交叉点的不符值符合海冰的季节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6.
风能资源观测数据省级传输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能资源观测数据省级传输系统是国家风能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系统,是全国风能及其相关数据和产品服务的基础,并已实现了观测数据的业务化传输。该系统由数据收集、收集处理、数据分发、传输监视等4个功能模块组成。数据收集模块功能由Linux下的socket编程实现,可收集实时和历史数据、备份数据、删除过时数据;收集处理模块功能由Linux下的C语言编程实现,可对数据的唯一性、正确性及格式进行检查;数据分发模块功能由Linux下的socket编程实现,可实时分发、失败重发、分发日志记录;传输监视模块具有监视、统计、信息查询和显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7.
GAMIL CliPAS试验对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立维  周天军  吴波 《大气科学》2009,33(5):959-970
利用GAMIL CliPAS “两步法” 季度预测试验, 检验了后报的1980~1999年北半球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简称副高) 的年际变化, 检查了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NU) 动力统计预测系统对SST预测准确度, 并讨论了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格点大气模式 (GAMIL) 对副高预测效果的可能原因。500 hPa位势高度可预报性指数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具有较高可预报性。集合平均基本能再现西太平洋副高的变率特征, 但最大方差的位置和强度与观测稍有区别。观测证据显示, 副高存在2~3年变率和3~5年变率, 且2~3年变率比3~5年变率强。GAMIL能够准确预测观测副高的3~5年变率, 尽管其强度要强于观测。这与试验所用的预测海温能够很好表现赤道中东太平洋 (5.5°S~5.5°N, 190.5°E~240.5°E) 海温的年际变率有关。同时, GAMIL预测的副高2~3年变率较之观测显著偏弱, 这可能与SNU预测的海洋大陆地区 (5.5°S~0.5°N, 110.5°E~130.5°E) SST的2~3年变率偏弱有关。分析表明, SNU预测海温的这种弱点, 与SNU海温统计预测模式所用的历史海温 (OISST) 本身对海洋大陆地区2~3年变率的刻画能力较弱有关。  相似文献   
188.
针对目前河南省气象信息网络实时业务需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的气象信息网络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GIS二次开发组件技术在Borland C + +Builder 5.0环境下开发完成,实现了对各类上行气象报文传输质量、网络质量、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传输率的自动实时监控,监控结果以表格和图形两种形式实时自动刷新,出现错情后自动报警,还实现了省中心到台站网络质量专题信息的地图发布.系统内容丰富,界面友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9.
对流有效位能计算的新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流有效位能是强对流天气分析预报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理论推导,提出了载水气块和非载水气块两种情况下,对流有效位能的两个新的计算方案,分别记作CAPEw和CAPE。该方案与以往的方案有很大的不同和根本的区别,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可以计算两种情况下的对流抑制能量CINw、CIN,对流有效位能CAPEw、CAPE,抬升凝结高度LCL(二者相同),自由对流高度LFCw、LFC,对流凝结高度CCL(二者相同)以及平衡高度ELw、EL;可以预报对流温度Tg(二者相同);可以分析地面和高空温度、湿度、等压面高度发生变化时,CINw、CIN和CAPEw、CAPE等的数值变化情况,便于业务应用和理论研究。还讨论了影响对流有效位能局地变化的因子和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90.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提供全程支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主流程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出发,依据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制定了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对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进行了设计,分析了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信息系统组成、功能及应用模式,重点研制了为调查评价各过程服务的相应计算机分析处理系统,并得到了实际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