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28篇 |
免费 | 4797篇 |
国内免费 | 64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14篇 |
大气科学 | 4964篇 |
地球物理 | 6266篇 |
地质学 | 13409篇 |
海洋学 | 3328篇 |
天文学 | 1090篇 |
综合类 | 2854篇 |
自然地理 | 32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5篇 |
2023年 | 621篇 |
2022年 | 1296篇 |
2021年 | 1538篇 |
2020年 | 1269篇 |
2019年 | 1357篇 |
2018年 | 1518篇 |
2017年 | 1388篇 |
2016年 | 1627篇 |
2015年 | 1295篇 |
2014年 | 1582篇 |
2013年 | 1611篇 |
2012年 | 1517篇 |
2011年 | 1545篇 |
2010年 | 1500篇 |
2009年 | 1413篇 |
2008年 | 1314篇 |
2007年 | 1228篇 |
2006年 | 962篇 |
2005年 | 969篇 |
2004年 | 718篇 |
2003年 | 745篇 |
2002年 | 785篇 |
2001年 | 723篇 |
2000年 | 768篇 |
1999年 | 1072篇 |
1998年 | 848篇 |
1997年 | 920篇 |
1996年 | 836篇 |
1995年 | 697篇 |
1994年 | 580篇 |
1993年 | 532篇 |
1992年 | 411篇 |
1991年 | 297篇 |
1990年 | 246篇 |
1989年 | 189篇 |
1988年 | 181篇 |
1987年 | 130篇 |
1986年 | 109篇 |
1985年 | 77篇 |
1984年 | 54篇 |
1983年 | 46篇 |
1982年 | 39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41篇 |
1979年 | 31篇 |
1978年 | 15篇 |
1976年 | 11篇 |
1975年 | 14篇 |
1958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羊栖菜茎部愈伤组织再生苗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羊栖菜纵裂主枝上愈伤组织再生苗的发生过程进行了形态解剖学观察。发现此种成苗方式是在主枝 (茎 )或假根处由外皮层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再由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愈伤组织形成再生苗有望成为羊栖菜人工养殖种苗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72.
常规AVA三参数反演方法均基于横波速度与纵波速度之比γ为常数这一假设条件,且常被近似地取为0.5。然而在许多情况下γ并不为常数,而是在横向与纵向都渐变。若一概假定γ等于0.5,反演出的岩性参数势必要偏离真实值,因此有必要合理地选择γ。笔者基于贝叶斯理论,提出逐次迭代非线性AVA的反演方法。该方法把γ看成横向与纵向都渐变的反演初始背景,通过给定初始模型计算初始背景γ,并采用逐次迭代的策略求解该反演问题,解决了关于γ的选取问题以及由于引入变γ值而带来的非线性问题,提高了AVA三参数反演结果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73.
974.
迪彦钦阿木钼矿床位于内蒙古东乌旗地区,矿区侵入岩不发育,主要为细粒正长岩和基性岩脉,矿体主要发育在侏罗纪火山岩中,少量发育在细粒正长岩中,主要矿化类型为细网脉状、脉状、浸染状,具有斑岩型矿化特征。矿区的细粒正长岩中可见含矿石英-钾长石囊团或由之构成中心相的热液脉体,是岩浆-流体转化过程的直接证据。本文在详细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石英-钾长石囊团中主要组成矿物开展了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对石英、萤石中流体包裹体开展了显微测温实验,并借助SEM/EDS、显微激光拉曼探针、LA-ICP-MS等手段对包裹体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对岩浆流体的出溶过程、出溶流体特征及矿质沉淀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钼成矿与细粒正长岩岩浆出溶流体有关;富F和挥发分造成成矿岩浆具有低的固相线温度和较低的黏度,因此成矿岩浆可以沿断裂快速上侵到地壳浅部;岩浆上侵过程中的减压沸腾可能是流体出溶的主要机制;早期出溶流体为富F和富CO2的中高温(227~457℃)、中低盐度[w(NaCleq)=0.3%~8.6%]流体,由于快速减压造成流体沸腾形成低盐度富CO 相似文献
975.
976.
建德铜矿床的海底喷流沉积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德铜矿床是浙江西部多金属成矿带中一个引人瞩目的重要矿床。它产于中石炭统底部伴有火山岩、硅质岩和碧玉岩的白云岩中。整合块状矿体之下有一筒状矿化蚀变带。其成分以Cu>Zn>Pb为特征。根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近年来研究所获得资料,认为该矿床属海底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977.
北方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是界线地层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采自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组二段建组剖面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255.5±1.1)Ma,火山岩上部多个层位粉砂质泥岩中发现孢粉化石,计17属20种,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推断幸福之路组的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大兴安岭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在幸福之路组内部,二者为整合接触。幸福之路组以红层做为划分标志,岩性为正常沉积碎屑岩夹火山岩,见大量泥灰岩夹层、钙质结核及干裂现象,反映了炎热、干燥及强氧化条件的气候环境,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晚期(幸福之路组二段下部)就已出现反映干旱气候的红层沉积,与相邻的华北及新疆准噶尔盆地相似。 相似文献
978.
Acta Geotechnica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a nodular segment, commonly found in nodular pile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vertical vibrating tubular pile. A developed model of a... 相似文献
979.
980.
西藏南部聂拉木—樟木剖面出露的高喜马拉雅变质带主要由副变质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其次为伟晶岩和淡色花岗侵入体,区域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我们对其中的变质基性捕虏体进行详细的变质作用研究,内容包括变质矿物组合,矿物变质反应结构和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分析。基性捕虏体中的石榴子石角闪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均保存了两期变质矿物组合。温度与压力计算结果表明,石榴子石角闪片麻岩早期变质阶段(M1)温度约为829 ℃,压力为7.3 kbar; 晚期(M2)变质温度为625 ℃,压力为4.3 kbar。斜长角闪片麻岩所经历的早期变质阶段(M1)温度约为776 ℃、压力约为10.6 kbar; 晚期(M2)变质温度超过692 ℃,压力为7.4 kbar。石榴子石角闪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捕虏体均记录了典型的顺时针P-T轨迹,表明高喜马拉雅变质带曾向北俯冲到下地壳深度,之后被抬升到地表剥蚀出露。变质基性捕虏体的研究说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经历过较高温度—压力的变质作用,支持了其沿着藏南拆离系和主中央逆冲断裂系向南挤出的大地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