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5篇 |
免费 | 319篇 |
国内免费 | 6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5篇 |
大气科学 | 165篇 |
地球物理 | 266篇 |
地质学 | 985篇 |
海洋学 | 412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137篇 |
自然地理 | 1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40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122篇 |
2018年 | 113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119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48篇 |
2011年 | 143篇 |
2010年 | 141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96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煤田火区特征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
——以乌达煤田火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覆盖变化是土地分析与评价和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的重要科学基础, 通过精确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
获取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图是研究煤田火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必要手段。本文以最大似然法、光谱角度法、面向对象
分类法和基于复合分区的分层分类法进行乌达煤田火区土地覆盖分类的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复合分区的
分层分类方法分类精度较高, 总体分类精度为92.97%, kappa 系数为0.9155。该方法通过基于地表热辐射特征、热
异常状况、地貌类型, 以及对生态系统扰动状况等的划分, 减少了地物信息的混淆度, 即通过提 相似文献
22.
喀斯特流域径流量时序演变特征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阳水文站近45年年径流量序列为例,利用Mo r let 小波变换对喀斯特流域径流量时序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 ( 1)贵阳水文站年径流主要存在4a和25a 两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这两种时间尺度下,径流演变呈现出较明显的丰、枯交替振荡。( 2) 2000年以后的10a左右,年径流量有由丰转为枯、逐步下降的趋势。( 3)年平均径流量的丰、枯周期变化主要受年平均降水量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喀斯特流域年径流量有增加和减小两方面的影响,总体上会使径流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3.
选用8种概率分布函数,以极大似然法估计函数参数,采用AIC、BIC和AICc模型选择准则选出最优分布函数,系统分析变化环境下东江龙川和河源2站的极值流量特征,并对年最大流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做有益探讨。结果表明:降雨和水库蓄水工程是年最大流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龙川和河源站年最大流量LN2混尾分布拟合最好,变化环境后洪水频率最优分布线型基本保持一致,但流量变小造成分布参数改变已导致分布线型高水尾部特性变缓,相应设计流量偏小。用水文情势发生变化前估计的洪水重现期不能很好描述变化后洪水频率特征。 相似文献
24.
黄沙坪矿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南坪宝地区地处南岭中段,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坪宝成矿带南部,304岩体是未来深部找矿的远景地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与区域上的千里山岩体相似.根据微量元素判别图解进一步划分为A1型,反映为非造山板内拉张背景;岩石稀土配分型式具有特征的四分组效应(tetrad effect),这是岩浆高度演化晚期熔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采用LA-ICPMS方法对花斑岩中锆石进行了微区U-Pb同位素及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成岩年龄为179.9 ±1.3 Ma(MSWD=1.9),属于燕山早期第一阶段岩浆侵入产物,成岩时代早于301岩体.Hf同位素显示地壳模式年龄为2220~2459 Ma,平均为2353 Ma,反映源区物质为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25.
西藏普兰超镁铁岩体东部铬尖晶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晶石是地幔橄榄岩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矿物,虽然含量很低,却可以作为其寄主岩石——地幔橄榄岩——的成因指示剂.普兰岩体东部铬尖晶石分布广泛,几乎在所有岩石类型中都有出现.通过矿物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尖晶石可分为两类,一类较自形,颜色较深;另一类多呈不规则状和蠕虫状,颜色较浅.根据其化学特征,又可分为富铬型的尖晶石(Cr#>60)和富铝型的尖晶石(Cr#<60),富铬型尖晶石主要出现在纯橄岩、蛇纹岩和辉石岩中,富铝型尖晶石主要出现在二辉橄榄岩中.其中,方辉橄榄岩中的尖晶石形态、化学成分变化比较大,说明它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形成和变化过程.通过对尖晶石矿物学和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尖晶石具有深海橄榄岩和上部俯冲板片(SSZ)构造环境橄榄岩特征,普兰岩体可能先后经历了MOR和SSZ两种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6.
鲁东南新石器遗址时空格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史前文化遗址的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分析环境变化对人类聚居地带来的影响,对发现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鲁东南地区史前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区域地形地貌等条件分析遗址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遗址点主要分布在高程50~200m、坡度0~6°、坡向朝南且距离河流200~2100m的范围内;且遗址点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聚集性,不同时期人类活动聚集中心存在迁移现象。由此得出古代人类倾向于选择海拔高度低,坡度小,向阳且靠近水源的地方聚居,且不同时期农业经济类型和社会的发展程度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人类活动中心的位置分布。探究了鲁东南地区3个时期遗址时空分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中心的聚散特征。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东南部地区中晚奥陶系砂岩中重矿物分析研究,表明库鲁克塔格露头样品稳定重矿物为锆石-电气石-石榴石-磁铁矿-赤褐铁矿组合,孔雀1井样品稳定重矿物为锆石-石榴石-电气石-白钛石组合,二者有些差异,但分析结果反映了同样的母岩性质.研究区内沉积岩母岩主要来自于酸性、中基性岩浆岩和部分变质岩,为混源产物.结合对地震剖面的分析,认为研究区物源来自南(阿尔金造山带)和北(库鲁克塔格隆起)两部.根据稳定重矿物ZTR指数判断,南、北两个方向而来的沉积物在孔雀1井附近交汇,并沿各自路线运移、沉积. 相似文献
28.
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1年12月至2002年4月"辽渔1号"在西南大西洋(57°W—60°W,41°S—47°S)的柔鱼生产调查资料,对作业渔场的渔获量和水温垂直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运用逐步回归法探讨了周产量(t/week)与各水层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周产量在70t以上的作业区域全部在60°02′W—60°40′W,44°59′S—46°04′S范围内(简称南渔场),周产量在70t以下的作业区域绝大多数集中在57°47′W—58°2′W,41°54′S—42°2′S范围内(简称北渔场);(2)南渔场渔获的表层水温在12.2℃~15.1℃,北渔场渔获的表层水温在10.0℃~12.3℃,两渔场在20~70m水体均出现了强度不等的温跃层;(3)整个作业区域,周产量与水温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8515,其中南渔场相关系数R=0.9985,北渔场相关系数R=0.9313。 相似文献
29.
研究对比了5种不同类型的附着基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发现,聚乙烯网片、红棕帘、波纹板附着基的附苗量显著优于尼龙窗纱和棉布附着基。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附苗量优于水平放置,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中、下三层苗种附着量也有显著差异,下层苗种附着量显著优于上层和中层。此外,通过比较三种不同颜色的附着基上毛蚶幼虫的附着量,表明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黑色)较浅颜色的网片(绿色和白色)吸引更多的幼虫附着。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并将其放置于水体的中下部将会提高幼虫的附着量,从而获得稳定高效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30.
西非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盆地深水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大西洋的构造演化,划分了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明确了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沉积特征,分析了漂移期岩性油气藏的成藏特征,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方向。研究表明,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盆地经历了裂陷期和漂移期两个演化阶段,早白垩世裂陷期,构造活动强烈,以陆相沉积为主;晚白垩世至今的漂移期构造活动弱,以海相沉积为主。赛诺曼—土伦阶海相烃源岩是漂移期岩性油气藏的主要油气来源,是油气成藏的基础;盆地漂移期广泛发育大型深水沉积体,深水沉积体是漂移期储层和岩性圈闭形成的关键;油气运移控制了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模式,漂移期构造活动弱,缺少油源断裂,赛诺曼—土伦阶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就近运移至烃源岩层内的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形成自生自储的油气成藏模式;寻找赛诺曼—土伦阶烃源岩灶内大型沉积体是盆地未来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