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38篇 |
免费 | 1381篇 |
国内免费 | 21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6篇 |
大气科学 | 1687篇 |
地球物理 | 1657篇 |
地质学 | 3849篇 |
海洋学 | 1496篇 |
天文学 | 400篇 |
综合类 | 736篇 |
自然地理 | 10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166篇 |
2022年 | 397篇 |
2021年 | 435篇 |
2020年 | 426篇 |
2019年 | 414篇 |
2018年 | 438篇 |
2017年 | 387篇 |
2016年 | 467篇 |
2015年 | 439篇 |
2014年 | 493篇 |
2013年 | 549篇 |
2012年 | 548篇 |
2011年 | 566篇 |
2010年 | 490篇 |
2009年 | 481篇 |
2008年 | 435篇 |
2007年 | 420篇 |
2006年 | 362篇 |
2005年 | 342篇 |
2004年 | 270篇 |
2003年 | 207篇 |
2002年 | 225篇 |
2001年 | 240篇 |
2000年 | 237篇 |
1999年 | 272篇 |
1998年 | 231篇 |
1997年 | 219篇 |
1996年 | 210篇 |
1995年 | 184篇 |
1994年 | 176篇 |
1993年 | 150篇 |
1992年 | 140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50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8篇 |
1973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五龙金矿床位于五龙矿集区中部,是矿集区内规模大的石英脉型金矿。为查明矿集区深部构造及指导深部找矿预测,需结合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本文基于五龙矿集区航空探测任务,并结合其成矿地质特征,研究了五龙金矿在平面、剖面、空间等维度的航磁、航空TEM、航空大地电磁特征及其找矿意义。研究表明:平面上矿体位于鸡心沟断裂东侧负磁背景场中NE与近SN、NW向弱磁异常带交汇处,中等 强剩余磁异常带的转折端、梯度带,视电阻率低阻区及中低阻梯度带,深部存在团块状视磁化率高值区;剖面上矿体位于“左低右高,上高下低”的视电阻率梯度带上,呈中低阻、低阻特征及强磁场区至弱磁场区的视磁化率梯度带上,呈浅部“上高下低”、深部“下高上低”的中等 弱磁特征;空间上矿体位于鸡心沟断裂东侧的断裂构造低阻带与岩体高阻异常带的梯度带。五龙金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的建立和深部高视磁化率异常区的存在,表明矿区深部1000~2000m空间与五龙金矿体视电阻率、视磁化率特征相似的地段,仍具有较好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2.
1980-2010年西藏波密地区典型冰川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运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结合波密县1960-2010年气象数据, 分析了西藏波密地区冰川的主要分布特征和典型大冰川1980-2010年的时空变化. 结果显示: 波密县共有冰川数量2 040条, 总面积为4 382.5 km2, 其中, 分布在海拔4 000~6 000 m的高山冰川总面积达4 086 km2, 占冰川总面积的93.2%; 南坡分布冰川1 504条, 面积3 180.04 km2, 分别占波密冰川总量的73.73%和72.56%, 而北坡占还不到三分之一. 提取1980、 1990、 2000和2010年4期面积大于20 km2的24条大冰川面积进行对比分析, 1980-2010年间波密县大冰川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 由1980年的1 592.78 km2退缩至2010年1 567.04 km2, 共退缩了25.74 km2; 其中, 1980-1990年冰川变化贡献最大, 冰川面积退缩了16.62 km2, 占冰川总面积退缩量的64.6%. 波密县气象站数据显示, 50 a来冰川退缩主要受温度持续上升的影响, 降水量变化对冰川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3.
9012号热带气旋维持的卫星云图和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卫星云图的演变和常规天气分析相结合,对9012号热带气旋登陆后维持水消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热带气旋经久不消的重要原因为其西南侧对流云团和东北侧高空槽前对流云带与热带气旋云系相衔接在中低层东北气流引导下卷入,热带气旋内部的两条云带的维持,以及利有的环流条件。 相似文献
994.
盆地的形成和充填过程模拟──以拉伸盆地为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沉积盆地定量动力学模拟和分析是目前地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文中建立的拉伸盆地模拟系统可模拟拉伸盆地的沉降过程、估算盆地的拉伸量、分析盆地深部结构和热流背景;动态模拟盆地的充填过程及预测层序格架和沉积体系域的分布样式。沉降和热史模拟结合了二维的回剥法和简单或纯剪切的盆地形成模型。盆地充填模型综合考虑了盆地的构造沉降、均衡作用。沉积物供给。海(湖)平面变化等对盆地充填过程的控制作用。对莺、琼盆地模拟分析揭示了盆地的幕式拉伸过程和深部热演化;层序模拟提示了盆地沉降。海平面变化等对盆地充填演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国内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珠江三角洲(下称珠三角)都市圈国内主要客源地2009~2011年度中国100强旅行社官网旅游线路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研究了珠三角都市圈发展较为成熟阶段的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及目的地类型,发现:① 珠三角都市圈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总体上以营区基地式和完全环游式为主。不同客源地旅游者行为模式差异较大,广东省内旅游者以单目的地式和港澳小环游为主,其余客源地旅游者多采用营区基地式、往返式、区域环游式和完全环游式等旅行模式;② 珠三角都市圈各城市在旅游线路中出现的频次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现出3个等级层次关系,不同城市在大小珠三角都市圈以及不同客源地旅游线路中的角色与地位不同,据此得出珠三角都市圈各客源地的空间行为模式图;③ 比较大小珠三角都市圈在空间行为模式上的差异,发现港澳与珠三角地区在旅游发展上逐渐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但实现三地旅游一体化尚待时日。 相似文献
997.
四川盆地三叠系含钾岩系变质演化特点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盆地三叠系具有较为优越的成盐条件,通过对含盐岩系及盐类沉积物在地史进程中变质演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沉积成岩的演化模式,阐明了水溶、热熔交替叠加的变质作用对富钾卤水及含钾盐类沉积在成因上的重要意义,并对盆地东北部及西部寻找富钾卤水的远景提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序批式实验,分别以活性污泥和颗粒污泥为吸附材料,考察接触时间、pH等因素对废水中Pb2+生物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和颗粒污泥对低浓度Pb2+(0~20 mg/L)能在3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当Pb2+浓度在20~100 mg/L时,浓度越低,达到平衡时间越快,以被动吸附为主.在Pb2+低浓度条件下(0~20 mg/L),初始pH为4~5时,Pb2+的去除率达99%以上,且初始pH值是影响活性污泥和颗粒污泥生物吸附Pb2+的重要因素.活性污泥和颗粒污泥对Pb2+的生物吸附符合朗缪尔(Langmuir)方程,在pH为4及25 ℃下,活性污泥饱和吸附量为59.88 mg/g,颗粒污泥饱和吸附量为80.65 mg/g.因此,活性污泥和颗粒污泥可作为有效的生物吸附剂处理低浓度(0~20 mg/L)含铅废水,且颗粒污泥比活性污泥的生物吸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9.
A thin‐profile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thin‐BRB) consists of a rectangular steel casing and a flat steel core that is parallel to a gusset plate. A thin configuration reduces the width of the restraining member and thus saves usable space in buildings. However, deformable debonding layers, which cover the steel core plate 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ak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axial forces, provide a space for the steel core to form high mode buckling waves when the thin‐BRB is under compression. The wave crests squeeze the debonding layers and produce outward forces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estraining member. If the restraining member is too weak in sustaining the outward forces, local bulging failure occurs and the thin‐BRB loses its compression capacity immediatel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local bulging behavior, a total of 22 thin‐BRB specimens with a ratio of steel core plate to restraining steel tube depth ranging from 0.3 to 0.7 and axial yield force capacities ranging from 421 kN to 3036 kN were tested by applying either cyclically increasing, decreasing, or constant axial strains. The restraining steel tube widths of all the specimens were smaller than 200 mm and were infilled with mortar with a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97 MPa or 55 MPa. Thirteen of the 22 thin‐BRB specimens' restraining members bulged out when the compressive core strains exceeded 0.03. A seismic design method of the thin‐BRB in preventing local bulging failure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analysi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outward forces can be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BRB compressive strength, steel core high mode buckling wavelength, and the debonding layer thickness. In addition, the capacity of the restraining member in resisting the outward forces can b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upper bound theory in plastic analysis. Both the FEM analysis and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ective in predicting the possibility of local bulging failur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design method is conservative for thin‐BRB specimens with a large steel core plate to restraining steel tube depth ratio. 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design recommendations for thin‐BRBs for severe seismic service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0.
北太平洋海表持续加热对夏季中国降水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用海温距平累积和讨论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持续加热对夏季中国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STPNA(海温的太平洋北美遥相关型)指数距平累积和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有密切的相关,与全国雨带的类型也有较好的联系。进而讨论了STPNA指数距平累积和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