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354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1.
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辽宁大伙房水库1980-1997年的水文和湖沼学观测资料,分别建立浮游植物丰度和蓝藻优势度人工视经网络模型,将年降雨量,7-9月平均水温,7-8月入库水量与7-8月库容之比和磷酸盐作为输入,浮游植物量和丰度作为输出,建立浮游植物落消长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7-9月平均水温,7-8月入出库水量之比,磷酸盐和总氨作为输入,蓝藻优势度作为输出,建立浮游植物演替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进行检验,其模拟值与观测值平均相对误差分别2%和1%,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优于传统的统计学模型,可进行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的预测预报,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12.
213.
214.
基于2000—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统计数据,采用中等职业教育地理集中度、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2000年以来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水平时空分异、空间集聚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呈倒“U”型变化趋势,地理集中度逐渐提高,省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以“缩减型”为主;2)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及增长呈正空间自相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总体呈“西进南移”空间格局,西部是中等职业教育增长热点区,区域均衡性明显提升;3)中等职业教育空间集聚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适龄教育人口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条件,经济因素影响相对较弱,不同影响因子交互作用显著,初中毕业生数是主导交互因子,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化率逐渐成为次主导交互因子。  相似文献   
215.
216.
准确预测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对于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碳酸盐岩储层裂缝与溶孔广泛发育,基于经验公式从测井曲线预测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较大误差。以中东某碳酸盐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选取914块取心井岩心,测定孔隙度与渗透率,利用随机森林(RF)、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4种不同机器学习方法,通过测井数据进行孔隙度与渗透率预测,优化机器学习参数,筛选出适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测井孔隙度与渗透率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4种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储层孔隙度结果差异不大,通过调整输入参数种类,可进一步提高孔隙度与渗透率预测效果,当以补偿中子(NPHI)、岩性密度(RHOB)和声波时差(DT)3种测井参数数据作为输入时,基于LSTM的储层孔隙度预测精度最高,孔隙度预测结果均方根误差(RMSE)为4.536 2;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强非均质性,基于机器学习的测井储层渗透率预测效果较差,相对而言,仅以NPHI作为机器学习输入参数时,基于RF的储层渗透率预测精度最高,渗透率预测结果的RMSE为45.882 3。  相似文献   
217.
区域地质调查和地热地质勘探资料显示,临沂市柳航头地区区域构造发育较强烈,大气降水通过构造破碎带向地下深部运动,深部寒武-奥陶纪灰岩岩溶地层厚度可达1 500余米。区域地下水在深部渗透性较好的岩溶地层内径流,向柳航头地区运动过程中,不断受到地球深部热源的地温加热而形成地热水,寒武-奥陶纪岩溶地层成为热储层,其上覆地层导热率较低,是较好的盖层。结合研究区内的地热井深部测温数据和地热水化学特征数据,建立柳航头地区地热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18.
Li  Chao  Yang  Shouye  Lian  Ergang  Bi  Lei  Zhang  Zhaofeng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2015,14(3):399-406
The East China Sea(ECS) is a river-dominated epicontinental sea, linking the Asian continent to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via the large rivers originating from Tibetan Plateau. The relevant huge influx of riverine detritus has developed unique sedimentary systems in the ECS during the Quaternary, offering ideal terrestrial archives for reconstructing Quaternary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studying land-sea interactions. Overall, two characteristic river systems dominate the sedimentary systems and sediment source to sink transport patterns in the ECS, represented by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and Huanghe(Yellow River) for the large river system and Taiwan rivers for the small river system. Given this, the sediments derived from both river systems bear distinct features in terms of parent rock lithology, provenance weathering and sediment transport. Previous studies mostly focus on either the ‘source' discrimination or the ‘sink' records of the sedimentary system in the ECS, while the source to sink process linking the land and sea, in particular its time scale, has been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introduce a newly-developed dating technique, the ‘comminution age' method, which offers a quantitative constraint on the time scale of sediment transfer from its ultimate source to the final depositional sink. This novel metho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including tectonic-climate driven weathering, and sediment recycling in relation to landscape evolution and marine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e application of comminution age method in the ECS will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sediment source-to-sink process and more evid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ate Quaternary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under these unique sedimentary systems.  相似文献   
219.
利用2004—2007年三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PM10的监测值及气象因子(气压、风速、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量)观测资料,以及同期08:00 850 hPa天气图资料,定量分析了PM10的突变特征以及突变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PM10突变事件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冬、春季节发生突变的概率较大;当地面气象要素场出现气压下降、风速减小、相对湿度下降、降水量减小而温度上升、蒸发量加大的配置时,PM10易发生正突变,当出现气压上升、风速加大、相对湿度上升、降水量增加而温度下降、蒸发量减小的配置时,PM10易发生负突变;当受大陆高压后部、暖区辐合系统影响时,PM10发生正突变的概率较高,受大陆高压前部、切变线系统影响时,PM10发生负突变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220.
通过不同区域物性工作方式结果的对比、物性与地层剖面上的变化等,来探讨解决区域岩石物性代表问题的方法。认为以地质理论与实际地质资料为基础,在特定的地层单元内进行以地层层型剖面为对象的高密度、高精度物性测量,可以得到精确的代表该地层单元的地层物性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