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465篇 |
免费 | 23548篇 |
国内免费 | 482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210篇 |
大气科学 | 26476篇 |
地球物理 | 19968篇 |
地质学 | 52009篇 |
海洋学 | 19214篇 |
天文学 | 2355篇 |
综合类 | 8103篇 |
自然地理 | 68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2篇 |
2023年 | 985篇 |
2022年 | 2191篇 |
2021年 | 2784篇 |
2020年 | 3455篇 |
2019年 | 6880篇 |
2018年 | 7268篇 |
2017年 | 6850篇 |
2016年 | 7218篇 |
2015年 | 6319篇 |
2014年 | 6225篇 |
2013年 | 6800篇 |
2012年 | 6428篇 |
2011年 | 6400篇 |
2010年 | 6292篇 |
2009年 | 5571篇 |
2008年 | 4794篇 |
2007年 | 4716篇 |
2006年 | 4134篇 |
2005年 | 3842篇 |
2004年 | 3693篇 |
2003年 | 3443篇 |
2002年 | 3231篇 |
2001年 | 3063篇 |
2000年 | 2745篇 |
1999年 | 3123篇 |
1998年 | 2855篇 |
1997年 | 2838篇 |
1996年 | 2336篇 |
1995年 | 2171篇 |
1994年 | 1936篇 |
1993年 | 1805篇 |
1992年 | 1468篇 |
1991年 | 1181篇 |
1990年 | 991篇 |
1989年 | 864篇 |
1988年 | 739篇 |
1987年 | 525篇 |
1986年 | 454篇 |
1985年 | 337篇 |
1984年 | 368篇 |
1983年 | 228篇 |
1982年 | 249篇 |
1981年 | 179篇 |
1980年 | 147篇 |
1979年 | 132篇 |
1978年 | 57篇 |
1977年 | 53篇 |
1971年 | 53篇 |
1970年 | 4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煤层冲刷带预测方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沉积分析法、矿井物探法以及地质统计法三种煤层冲刷带预测方法.实例证明,根据煤矿生产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冲刷带的位置和范围. 相似文献
152.
中国东部中一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岩浆作用演化和发展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本文论述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由科迪勒拉型转变为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过程中的构造-岩浆作用及其演化。在印支旋回(250~185Ma),初始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强烈挤压俯冲,并伴随大范围改造型花岗岩类的发育。在燕山早期(185~140Ma),继续俯冲,改造型花岗岩进一步发育,并开始有同熔型花岗岩类的形成。在约140Ma两类花岗岩的形成达到高潮。在140~100Ma广泛发育安山-流纹岩系。燕山晚期(100~70Ma)由于弧后扩张,配合红色盆地的广泛形成,发育碱性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带.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活动消失,代之以玄武岩活动;边缘海和岛弧逐渐形成,钙碱性火山岩系转入岛弧地带。 相似文献
153.
154.
155.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The increasing building coverage ratio accompanied by the increase in impervious surfaces dur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may change the flow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56.
157.
鱼耳石中锶和钡富集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鱼耳石中元素锶和钡主要来源于鱼类生存的水体,这两种元素通过腮或肠进入内耳淋巴液,继而以类质同象的方式沉淀在耳石晶格内部空位和晶格间隙中。耳石结晶沉淀的整个过程不仅受生物的调控作用,而且还受到外界环境,如水体元素浓度、盐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耳石中某种元素的浓度与其在水体中的浓度之比(元素富集系数)与鱼类所生存的环境之间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在以上各种因素中,水体元素浓度对耳石元素富集系数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来说,耳石中某种元素的含量与水体中相应的元素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水体中元素之间就耳石中的富集过程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如Sr对Ba为协同作用,Ca对Sr、Zn为拮抗作用。另外,水体盐度或温度与元素富集系数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而是因鱼种、水体综合环境及元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鱼种一定的情况下,耳石中元素富集系数与水体盐度和温度存在良好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相关性分析,可以认为耳石中元素富集系数与环境因子(水体元素浓度、盐度、温度)之间存在响应关系。因此,可以选用那些受环境影响大但对自身调控影响小的元素(如:Sr、Zn、Pb、Mn、Ba、Fe、Li、Ni、Cd)来建立耳石与水体环境之间元素富集系数的定量化模型,并利用这种响应关系及定量化模型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158.
159.
160.
Yingchao LIU Yucai SONG Zengqian HOU Dangpeng XI Suping LI Longlong YUE Wang MA Bolang TANG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2022,65(1):167-181
Mississippi Valley-type(MVT)Pb-Zn deposits serve as the world’s major supply of Pb-Zn resources.However,the age constraint of MVT Pb-Zn deposits has long been a big challenge,due to the lack of minerals that are unequivocally related to ore deposition and that can be used for radioisotopic dating.Here we show sporopollens can provide useful chronological information on the Changdong MVT Pb-Zn deposit in the Simao basin,Sanjiang belt,West China.The Pb-Zn ores in the Changdong deposit are hosted by internal sediments in paleo-karst caves of meteoric origin.Sphalerite and galena occur as replacements of carbonate minerals and void infillings in the internal sediments.The re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Pb-Zn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after the deposition of the internal sediments.A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 mainly composed of angiosperm pollen dominated by Castanea,Quercus,and Carya and fern spores dominated by Polypodiaceae,Pteris,and Athyriaceae was identified.These pollen and spores place the ore-hosting internal sediments and the Changdong paleo-karst at early to middle Oligocene.Consequently,the Changdong Pb-Zn deposit must have formed after the early Oligocene(~34 Ma).These age constraints,together with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indicate that the Changdong Pb-Zn deposit is a paleo-karst-controlled MVT deposit related to fold-thrust systems in the Sanjiang belt.The Changdong deposit is similar to other MVT Pb-Zn deposit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anjiang belt,making it possible to extend this Pb-Zn belt 500 km further to the South.Results presented here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of sporopollens in dating the age of MVT deposits related to paleo-karst formation in young orogenic bel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