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6篇
  免费   1967篇
  国内免费   2776篇
测绘学   1160篇
大气科学   1613篇
地球物理   1754篇
地质学   5205篇
海洋学   1366篇
天文学   309篇
综合类   824篇
自然地理   117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596篇
  2021年   665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673篇
  2018年   630篇
  2017年   589篇
  2016年   594篇
  2015年   632篇
  2014年   629篇
  2013年   675篇
  2012年   745篇
  2011年   708篇
  2010年   726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INTRODUCTIONThestrataofMesoprotCrozoicandNeoproterozoicaredevelopedcompletelyinthesouthpartoftheNorthetnaplatformandconsistofthreesystems,inasCendingorder,Jixiaulan,QingbaikouanandSlman.BasedonadetailedinvestigationontheolltcropandthecomprehenSiveanalysis,wediscussthecharaCterofsequencestratigraphyandthecorrelationoftheMemo--Neoproterozoicinthearea.FnThRrsor~unCrsANDPARA~unCrsMeSO--NooprotffezoicRadonalfortigraphyThesouthernpartofNorthChinaplatformherereferstotheareasincluding…  相似文献   
182.
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自我国不同聚煤区的不同时代的89件煤样品,用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分别测定了29种微量元素。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微量元素的平均值高于世界的平均值,含量范围也较美国宽。我国各聚煤区不同时代间相比较,煤中大多数元素的平均含量和富集因数,从华南二叠纪至华北石炭—二叠纪到全国中-新生代逐渐降低。(2)中-新生代的煤中,元素间的相关性较好,华南二叠纪次之,而华北石炭—二叠纪的煤最差。(3)REE分布模式类型以中-新生代的煤最复杂;而华北石炭—二叠纪的煤较简单。  相似文献   
183.
鄂西娄山关组顶部存在古岩溶不整合面,有众多陆上暴露和溶蚀标志,表明其产生受寒武纪末海平面下降事件的控制。它不仅形成了碳酸盐台地上典型的Ⅱ型层序界面,而且恰与寒武—奥陶纪年代地层界线相重合,体现了层序界面、年代界线和事件界线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4.
地震和测井资料联合反演储层物性参数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测井资料较高的纵向分辨率及其反映井壁周围物性直接准确的特点和地震资料良好的横向可追踪性,针对厚储层和薄储层地震—地质模型分别提出了利用测井和地震资料联合反演纵横波速度和密度参数的方法。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反演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5.
小山水电站导流洞出口边坡其地质结构为下部中侏罗世安山岩(αJ2),其上覆盖了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玄武岩(βN~Q),两者间为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夹有0.1~0.6m厚的粘土状及碎石粘土状夹层,产状倾向河床,倾角±25°。在上覆玄武岩层中见有高倾角的宽张裂隙带,与不整合面一起构成松动岩体,不整合面为底滑面。通过边界条件的分析和稳定计算,松动岩体的抗滑系数K=3.102,边坡是稳定的。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导流洞出口提前28m进洞,节约挖方量60000m3,提前了工期。经三年多的施工到运行,边坡无异常变化,表明该项优化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6.
高岭石与碱剂作用后反应液中硅铝元素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忠  沈明道 《矿物岩石》1997,17(3):53-5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高岭石与碱剂间的作用对反应后的液相参数进行全面测定,以查清温度,反应时间,碱性驱替剂的种类浓度等因素与液相参数和固相参数的关系。提出高岭石的非一致性溶蚀趋势,并探讨高岭石与碱性驱替剂的作用机理,丰富了化学驱油过程中化学剂与矿物作用方面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87.
在跨孔条件下,利用积分方程法计算了孔区内外不同位置、不同产状的三维椭球体模型视电阻率异常。根据所得的典型数值模拟结果,借助视电阻率异常信息剖面图,对异常进行研究,总结了异常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认识了其他模型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88.
江南隆起东端伸展构造的识别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屯溪流塘盆地典型伸展堆叠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的解剖,以及对其它几个伸展构造实例的分析,指出伸展构造在江南隆起的存在,它们的形成主要是重力作用的产物,遍及中、新生代。这种特征构造的解剖有助于深化认识江南隆起的构造特点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89.
As a new genetic type of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area, the bio-thermocatalytic transitional zone gas (BTTZG) has been highly stressed by geologis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hydrocarbon at the transitional zone is presented. Based on simulating experiments and geochemistry analysis of the source rock with lower evolution, a hydrocarbon-forming model at the transitional zone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mechanism is propos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mbining with extremely active structural stress and clay mineral catalysis, BTTZG is formed by de-group of soluble organic matter and polarized compositions through orthocarbon ion as well as by 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of aromatic ring-rich insoluble organic matter. This mechanism controls the formation of BTTZG, and furthermore, BTTZG is the product of superimposition and interaction of all the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相似文献   
190.
雷祥义  岳乐平 《地质论评》1997,43(5):555-560
陕西关中盆地的泾阳南塬和西安东郊席王晚更新世黄土剖面底部的S1古生境是由4层古土壤及与其相间的两层古土壤构成。这是目前发现的黄土高原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保存较好的剖面。两剖面的地层结构,磁化率曲线和地球化学组分反映出了12个温湿,冷干气候变化阶段可以归纳为6个气候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